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泰戈爾 | 上頁 下頁


  1930年,泰戈爾訪問了年輕的社會主義國家蘇聯。他在那裡看到了一個神奇的世界,使他極為振奮,興之所至,寫成了歌頌蘇聯的《俄羅斯書簡》一書。雖然他對社會主義不能充分瞭解,但是他嚮往這個嶄新社會,想把這個神奇的世界搬到印度人民中間去。他對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的嚮往始終如一,在80歲生日述懷的文章中,還特別強調和讚揚蘇聯的成就。別人的攻擊並沒有影響他心目中蘇聯的美好形象。

  1934年,意大利法西斯軍隊侵略阿比西尼亞(埃塞俄比亞),泰戈爾立即嚴厲譴責。1936年,西班牙爆發了反對共和國政府的叛亂,他站在共和國政府一邊,明確反對法西斯頭子佛朗哥的倒行逆施,1938年,德國法西斯侵略捷克斯洛伐克,他寫信給在那兒的朋友,表示對捷克斯洛伐克人民的關懷和聲援。1939年,德國法西斯悍然發動世界大戰,他又應歐洲朋友之邀,撰文怒斥德國「領袖」的不義行徑。泰戈爾一貫痛恨法西斯丑類。但是對被欺壓的弱小民族,他則表示無限同情。特別是對中國,他更是始終抱有好感與希望。他始終是中國人民的真正的忠實的朋友。

  1941年8月6,泰戈爾在加爾各答祖居宅第裡平靜地離開人世,成千上萬的市民為他送葬。中國人民並沒有忘記,在當時的北京、上海、廣州、南京等地報刊都發表了許多文章,表示知識分子和他的中國讀者對他的深切悼念和緬懷之情。

  泰戈爾一生是光輝的一生。他始終站在正義一邊,反對非正義的暴行。在家庭中,他是一個忠誠的丈夫,一個慈愛的父親。在妻子生病時,他始終坐在她床邊,給她搧扇子。女兒患病,他親自抬擔架送女兒回加爾各答,一走就是二三十裡。他待人親切,很有幽默感,常常說笑話。對「下等人」,對小動物抱有無限的同情。泰戈爾所具有的這些高貴品質贏得了印度人民和世界各國人民的尊敬和愛戴。

  §第二節 豐富而矛盾的思想:泛神與博愛

  在泰戈爾漫長的人生旅途上,曾經跨越幾個不同的時代。總體上那是一個急劇變革的年代。印度和國外的,古代和現代的許多思想都影響了他的世界觀。

  但是,這個世界觀最基本最核心的部分,還是印度自古以來流傳下來的泛神論的思想。即梵我友人合一,人與宇宙是一個統一體。泰戈爾曾經對黛維夫人說:

  「在黎明時分,當我那天上的朋友(指太陽)用他的光流沐浴著我的時候,我想從我自己中走出。我們心中有兩個『我』,兩個人:一個永遠無盡無休地為貪婪、不滿、苦惱、憂愁、快樂以及其他100種情緒所左右;另外一個是更偉大的『我』,他高出那一切,能自製;自我完善——可是那個更大的自我隱藏起來了因此,每天我坐在早晨的陽光裡,我嘗試著脫離開那較小的『我』。我不能為自己創造任何上帝並且向他祈禱。我只是嘗試著從我自己中解脫出來那對我就是真正的解脫。」確實,泰戈爾是超越了平凡人生和世俗世界的。

  但是,泰戈爾的思想又總是矛盾著的。一方面,他相信宇宙萬有的基本精神是和諧與協調的。他最喜歡使用的名詞是「愛」、「互相依賴」、「互相關聯」、「互信互助」、「協作」等等。他相信並提出「韻律」是宇宙間的最高原則。人們總是說:「他向全世界宣揚一種愛與快樂的教訓。」與此同時,他又大不相信「天不變道亦不變」的教條。他相信宇宙萬有流轉不息,永不停滯。這種符合自然辯證法的規律的觀點,是泰戈爾思想中的精華。這種思想中的矛盾還表現在其他方面,比如他多少相信神術,甚至相信輪回轉生;但是同時又相信天演論,喜愛並且相信自然科學;他提倡東方的所謂「精神文明」,但又不抹煞西方的所謂「物質文明」。他思想中充滿了矛盾。而對這一點,他自己又是非常清楚的。他在1924年寫給羅曼·羅蘭的信中說:「我自己天性中也有一種經常發生的內戰。」因此,我們也可以認為:泰戈爾是一個內心充滿矛盾和鬥爭的思想家和哲人。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