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列夫·托爾斯泰 | 上頁 下頁


  11歲的孩子,未來的作家具有豐富的想像力,耽於幻想,想在自己的一生中幹出一番驚天動地的事業。他時而想從煙霧彌漫的房子裡救出婦女和兒童,或者阻攔住脫韁的奔馬,救出馬蹄下垂死的騎手;時而他又幻想自己是個將軍,指揮著千軍萬馬馳騁在廣闊無垠的大草原上。

  從莫斯科回到亞斯納亞·波利亞納後,托爾斯泰對生活的看法有了變化。他同過去一樣喜歡到村子裡去,到農民的院落、木屋裡去,同昔日的夥伴玩耍。

  可是現在他開始覺察到過去未曾留意的事物。他看到了衣衫襤褸的農民,倒塌了的農舍,饑餓的牲口。他把農奴貧困的生活與自家的貴族生活作了比較,開始思考生活不公平的問題。

  1840年,圖拉省發生了旱災,許多牲口餓死了,不少農民因饑餓而喪生。托爾斯泰家賣掉了部分田產,用這筆錢給農民買了糧食。所有這些都引起了富有同情心的托爾斯泰的注意。大姑媽阿奧斯堅—薩肯看到人間的種種苦難,感到人生沒有意義,就拋棄了貴族家庭到修道院隱居去了。另一位姑媽彼尤什科娃—伊裡尼奇娜成了托爾斯泰兄弟的監護人。她是喀山省省長的夫人,住在喀山,因此就把孩子們從亞斯納亞·波利亞納和莫斯科一起帶到喀山去。

  §第二章 涉世之初在喀山

  喀山是伏爾加河中游和卡馬河流域的最大城市。

  冬季,周圍各省的富裕地主家庭都聚集到喀山來,在這兒舉辦家庭演出、晚會和舞蹈會,盡情地享樂。

  托爾斯泰兄弟就住在彼尤什科娃姑媽家裡,他們感到這裡的環境和氣氛迥然不同,對孩子們的教育沒有任何人負責。彼尤什科娃姑媽也是個醉心於奢侈生活的人,她總是自顧不暇,不是在家裡舉行舞會,就是去拜訪喀山的名門望族,對孩子們則是放任自流。

  不久,大哥尼古拉從莫斯科大學轉學到喀山大學,2年以後,二哥謝爾蓋和三哥德米特裡也考入了大學。

  這時,托爾斯泰在教師的指導下準備報考大學的東方語言系。他一絲不苟地鑽研各門學科,讀了很多書。

  但他最感興趣的主要是文學作品,書籍在他的眼前開拓了一個新的世界。

  托爾斯泰喜歡民間故事、民間詩歌作品,豐富多采,富有表現力的俄羅斯語言把未來作家迷住了,他對俄羅斯語言的喜愛貫穿在他的一生中。

  俄國作家格裡戈羅維奇的中篇小說《苦命人安東》引起了托爾斯泰的極大興趣。他喜愛作家以愛撫的筆觸描寫俄國農民。後來,托爾斯泰回憶道:「我記得,當我還是個缺乏自信的16歲的孩子的時候,《苦命人安東》所給我帶來的感動和喜悅,它使我愉快地發現俄羅斯農民是我們的養育者,我想說,也是我們的老師。」

  托爾斯泰剛剛邁入青年時代,他就思考過許多問題,從哲理上該認真思考生活的意義。他想:「難道人不會得到幸福嗎?也許慣於忍受厄運的人就不會是不幸福的。」他認為,只要有忍耐性,只要學會忍受生活中的一切煩惱,一切痛苦,那麼生活就會是幸福的。為了證實這一點,他走到燒旺的火爐旁,狠狠地烤著自己的雙手,然後又立刻把手伸出通風窗口去凍;他雙手拿起厚厚的大辭典,舉過頭頂,直到舉到不能堅持為止;他走進貯藏室,用短馬鞭抽打自己,一直抽到身上出現血痕。他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要使自己學會忍受寒冷、疼痛和其他痛苦。他想,如果這些都能忍受了,那麼今後生活中就不會再感到煩惱,也就是幸福的了。

  托爾斯泰在思考生活意義的時候,又重新思索在他周圍環境中佔有重要地位的宗教問題。閱讀法國資產階級啟蒙思想家伏爾泰的著作,使他對宗教產生了疑團。但是,不久這種對宗教的批判態度又被篤信宗教的情感代替了。特別是讀了法國思想家帕斯卡爾的《思想錄》以後,認為人信奉宗教,並不會失去什麼,否則他就有遭遇終生苦難的危險。後來,他對宗教又產生了懷疑,不僅懷疑上帝的公正,而且懷疑上帝的存在。他在心裡暗暗地祈禱,上帝能在夢中或以某種奇特的方式來證明自身的存在該多好啊!

  在不斷的探索中,托爾斯泰對生活樹立了新的觀點。後來,他在中篇小說《青年》中寫道:「這種觀點的實質就是堅信,人的使命就是力圖達到道德上的自我完善,這種完善是容易做到的,可能的和永無休止的。」

  1844年5月,16歲的托爾斯泰報考喀山大學哲學系東方語言專業,但是考試沒有合格,歷史和地理都只得了最低分數——1分,因為他叫不出法蘭西一些城市的名字。只有數學、俄羅斯語文和外語得了「5分」和「4分」。

  同年秋天,托爾斯泰再次報考大學,考試合格。

  作為東方語言系土耳其——阿拉伯語言專業的大學生,身穿海狸皮大衣,戴著白手套、三角制帽,腰間左側佩帶著大學生佩劍,出現在喀山大學的校園裡。

  進入大學以後,托爾斯泰置身于一群青年之中,體驗到了與大集體聯繫在一起的情感。對他來說,這是一種新的情感,是他在家庭教育中從未體驗過的。

  他非常喜歡大學生生活。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