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托爾斯泰 | 上頁 下頁
引言


  世界著名的俄國大文豪列夫·托爾斯泰終生追求真善美,道德文章皆為世人所景仰。他的名著《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問世已逾百年,膾炙人口,經久不衰,在世界各國均有眾多讀者,而且被俄、英、法等國多次改編成電影和電視劇。從本世紀初,我國就開始介紹他的作品,現在他的重要作品都有多種譯本。我國讀者對他的作品也頗為熟悉。他的作品中有許多人物是以他的父母兩邊的親屬作原型的,許多情節也跟他個人的經歷有聯繫。因此,要瞭解他的作品,研究他的寫作方法,不能不瞭解他的生平。

  另外,托爾斯泰也是一個世界著名的思想家,他不僅有一整套理論主張,而且也有一系列的實踐活動和眾多信徒。他的思想方面的著作和身體力行的情況,我國介紹得很少,這對全面瞭解托爾斯泰的為人不能不說是一種缺憾。他至今仍然被公認為19世紀重要思想家之一。他的思想以及在這種思想指導下的活動,當時乃至於現在在俄國和世界各地都有很大影響。人們那麼景仰他,愛戴他,不僅因為他是一個偉大作家,而且——我們認為尤其是他在世的時候——可能更因為他是一個高風亮節的社會活動家。因此,我們認為,對他的思想主張形成過程以及他身體力行的情況,決不能因為他不是馬克思主義者而加以輕視。至於他的思想主張的對錯,那自然應當由歷史來下結論。

  托爾斯泰自幼父母雙亡,可以說是在一種無人嚴格管教的情況下長大的,不斷受到邪惡環境的腐蝕,但他終於能通過自我完善的途徑,出淤泥而不染,成為一代偉人。這個過程,也是一般讀者感興趣的,而且對於立志向上的青年未嘗不是一個很好的鼓勵。

  論述托爾斯泰生平的著作雖不能說汗牛充棟,但也的確是卷帙浩繁,不知凡幾。不僅有俄國人寫的,也有其他國家的學者寫的。由於作者看問題的角度不同,而且為了適應不同讀者的需要,自然會有不同的寫法。

  我們這本小書是為普通讀者編的通俗讀物。我們只是在前人提供的大量材料的基礎上進行選擇、剪裁、編排,用流暢的文字準確地向中國讀者介紹托爾斯泰的生平。本書雖不是深入研究托爾斯泰生平的專著,但也完全可以滿足一般讀者的需要,而對於有志深入研究托爾斯泰生平的讀者,則可以作為他們進一步研究的入門嚮導。讀者如想做深入研究,自然應當去讀更專門的著作。這裡我們想提出兩部系統研究托爾斯泰生平的著作供讀者參考。一部是他的秘書古謝夫寫的《列夫·尼古拉耶維奇·托爾斯泰》(傳記資料),第一卷涵蓋的年限是1828—1855,莫斯科蘇聯科學院出版社(下同)1954年出版;第二卷涵蓋的年限是1855—1869,1957年出版;第三卷涵蓋的年限是1870—1881,1963年出版;第四卷涵蓋的年限是1881—1885,1970年出版。以上各卷自然都是俄文版。

  這是我所知道的全世界篇幅最大的人物傳記。這部著作的最大優點是對托爾斯泰的生平幾乎事無巨細,羅列無遺,而且敘述清楚,言必有據,連托爾斯泰本人說錯記錯的事也一一加以辯正,實在是一部很有分量的學術性著作。遺憾的是我們沒有看到續編。我們想向讀者推薦的第二本著作是托爾斯泰的女兒亞曆山德拉·托爾斯泰婭寫的《父親》,此書我國已有譯本,全書60多萬字。儘管作者沒有像古謝夫那麼進行嚴密的考證,而且敘述也不十分有條理,但作者對親身經歷過的事情寫得十分生動具體。

  本書借用了前人提供的大量資料,同時也使用了許多現成的譯文(有些地方使用時還稍稍做了修改),因為它是一本通俗讀物,所以無法一一標出,只能在這裡向被引用的作者、譯者致謝並道歉。

  本書既是一本通俗讀物,自然不能不重視可讀性。在行文中力求照顧中國讀者的閱讀習慣,儘量做到雅俗共賞,這是不言而喻的。我在這裡特別想說明的是,俄國人跟中國人在稱謂習慣上差別很大:俄國姓名太長,名、父稱和姓加在一起往往超過十幾個乃至二十幾個字,而且變化很多,一個人可以根據情感和關係親疏有許多叫法;既可以直呼其名(名字還有正式名字和種種愛稱之分),也可以直呼其姓,還可以稱呼名加父稱。一般讀者不易記住,還會影響閱讀興趣。因此我們對書裡稱謂根據中國人的習慣採取了兩項措施:1)在不影響知識準確性的前提下盡可能加以簡化,2)必要時在姓名前麵點出該人跟托爾斯泰的關係。

  這裡還要說明的是譯名問題。我國關於托爾斯泰的譯著裡譯名不統一的情況時有所見。我們在這本書裡儘量採用流行的權威譯法,其目的也是為了方便讀者進一步研究其他著作或使用權威性的工具書。

  在編寫這本小冊子的過程中得到郭鍔權、李錫胤、郝建恒等先生的鼓勵和支持,並幫我找到了很多參考資料;遼寧圖書館黃麗華館長也為我們查閱資料提供了特殊方便:在此一併表示衷心感謝。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