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聖雄甘地 | 上頁 下頁
二八


  丘吉爾稱之為「半裸體的游方僧」的那個人,再一次走進印度副王的辦公室,「和英國國王兼印度皇帝的代表平起平坐地會晤談判」。

  「他簡直象一隻小鳥,一隻蜷縮在沙發裡的可憐小麻雀。」路易斯·蒙巴頓暗自思量,一面打量著坐在跟前的這位聲望素著的人物。

  這是多麼奇特不相稱的一對!一位是出身豪門的海軍上將,喜歡身著豪華挺實的軍服,另一位是老態龍鍾的印度人,僅用一塊土布遮蓋身軀;一位身體矯健,精力充沛,另一位身材矮小,發育不良,性情溫和;一位是毫不猶豫地置三千名士兵的生命于不顧的軍師,以解救仰光,另一位是非暴力學說的創始人,甚至不忍心打死—只蚊子;一位是洪福齊天,安富尊榮的貴族,另一位是樂善好施,以改善芸芸眾生的悲慘生活為己任的老人;蒙巴頓精通電訊,精益求精,不斷用電子新技術改進通訊聯絡,通過無線電波與他指揮下的數百萬人取得聯繫;甘地這位身體孱弱的救世主,鄙視科學技術,無需求助它也能將其聲音傳遍大陸的各個角落,從而成為人類史上通訊聯絡的最偉大天才人物之一。

  這兩位人物的過去和現在表明,他們在各個方面必然難以找到共同語言。然而據甘地的密友說,在未來的數月內,和平主義者甘地「內心深處燃燒的倫理道德觀念,竟然在職業軍事家的心靈上引起共鳴。」蒙巴頓對甘地的感情與日俱增,他在甘地去世之際向世人宣佈說,聖雄在人類歷史上應與「釋迦牟尼和耶穌佔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副王高度重視與甘地進行的首次會晤。登基儀式之前,他親自致函甘地,邀請他前來會晤。甘地已起草好一封回信,旋即又改變了主意。他吩咐秘書「過兩天再把信寄出。我不想給這位年輕人這樣的印象,好象我迫不急待地願意應邀赴約」。

  這位「年輕人」的倡議充滿特有的關懷之情,使駐印度的老一輩英國人大惑不解。他主動向甘地表示,願意派遣專用飛機把他從比哈爾省接到德裡。聖雄婉言謝絕「年輕人」的盛情許諾。表示寧願象平常一樣乘坐三等硬席車廂旅行。

  為了表示他極為重視首次會晤的成果,並賦予會晤特殊的親切友好氣氛,副王吩咐妻子也出席。會晤中,突然某種不安心情向蒙巴頓夫婦襲來,因為甘地好象面帶悲戚之色。難道他們做錯了事情?或者在禮賓上有所不周?

  蒙巴頓茫然不知所措地看了妻子一眼。「天啊!這樣開始我們之間的關係,真令人擔心!」他暗暗在心中叫苦。蒙巴頓小心翼翼,轉彎抹角,最後終於向客人問起他怏怏不快的原因。

  身材瘦小的老人長歎一聲,說道:「您知道,自從我在南非逗留以來,我放棄了人世間一切物質財富。」

  然後他補充說,現在他幾乎是一無所有,兩袖清風,全部財產僅僅是一部《薄伽梵歌》,一套白鐵餐具——在耶拉維達監獄羈旅期間的寶貴遺產——一尊象徵教祖的三隻猴子的小雕像,一只用細線系在腰部的價值八個先令的英格索爾老懷錶。如果你想把生命的每一分鐘奉獻給上帝,那麼你就必須準確地掌握時間。

  「不過您知道我遇到了什麼事嗎?在開往德裡的火車上,有人把我的表偷走了。」甘地向副王透露真話說道。

  蒙巴頓此刻發現,晶瑩的淚水在甘地的眼眶中閃動。原來他為這件事難過。不過他並不是因為丟失懷錶而憂傷,而是人們不理解他的心情罷了。因為在旅客擁擠的火車廂內,別人偷去的不僅僅是一塊價值八個先令的表,而是他對兄弟們的一片真誠之心。

  甘地沉默良久,然後談起印度不堪言狀的遭遇。蒙巴頓以友好的手勢打斷了他的談話。

  「甘地先生,在談論印度問題之前,請您談談您自己,我很想瞭解關於您本人的情況。」

  蒙巴頓這句話,立即起到他事先考慮好的策略的作用。新副王打定主意,必須首先和其交談者們建立密切關係,而決不能聽其自然地讓他們提出要求和抱怨。為此,他想方設法使他們不感到拘謹,鼓勵他們吐露真情,從而在他們之間製造相互信任的氣氛,然後採取行之有效的措施。

  聖雄對蒙巴頓的問題感到喜出望外,因為他很喜歡談論自己,尤其是眼前這兩位富有魅力的人物,誠心誠意地願意傾聽他的訴說。甘地侃侃而談,敘述了他在南非日子裡的印象,暢談了他在布爾戰爭中抬擔架的生活,描述了他發起非暴力抵抗運動和向鹽場長途進軍的盛況。他解釋說;東方世界如何用瑣羅亞斯德③、釋迦牟尼、摩西④、耶穌、穆罕默德⑤和羅摩⑥的學說孕育了西方世界。但後來情況向相反方向發展。幾個世紀來,東方世界一直遭到西方世界的文化侵略。目前,西方世界由於受到原子彈幽靈的困擾,同時對原子彈技術一籌莫展,因而它再次需要求助東方世界,汲取其力量源泉。它急不可耐地需要仁愛和兄弟般的諒解,而這正是甘地孜孜以求所宣揚的東西。

  ③瑣羅亞斯德(約公元前七至公元前六世紀),古代波斯宗教的改革者,瑣羅亞斯德教(中國史稱「襖教」,「拜火教」)的創建人。其生平眾說不一。一說他生於波斯西北部一騎士家庭,二十歲時棄家過隱遁生涯,三十歲時創瑣羅亞斯德教。晚年參與和「異教徒」的戰爭,在戰爭中被殺,終年七十七歲。他主張善惡二元論,認為火、光明、清淨、創造、生是善端;黑暗、惡濁、不淨、破壞、死是惡端;善端的最高神是智慧和主宰之神;惡端的最高神是凶神。認為在善惡兩端之爭中,人有自由選擇的意志,也有決定自己命運之權。

  ④摩西(希伯來文Mosheh),一譯「梅瑟」。「聖經」故事中猶太人的古代領袖,向猶太民族傳授上帝律法的人。

  ⑤穆罕默德(約五七〇——六三二年),伊斯蘭教創始人,生於麥加古來氏部落哈希姆家族。四十歲時開始宣揚末日審判、死後復活,提出行善濟貧者入天國、作惡者入火獄等教義。公開號召「信仰唯一的神安拉」,反對多種崇拜。後組織武裝,率部遠征敘利亞等國。六三二年帶領大批穆斯林朝覲麥加。同年六月八月死於麥地那,並葬於該地。

  ⑥羅摩為印度最古老的史詩《羅摩衍那》中的主人公,是傳說中的古代印度十車王的兒子,被神化為毗濕奴神的一個化身,以孝悌忠信、教妻伏魔著稱。

  第一次會晤歷時兩個小時,會談過程中,發生了一件極為平凡而又奇特的事情。這件事向副王表明,他對甘地採取的態度觸動了聖雄的心弦。

  為了滿足攝影記者們的好奇心理,蒙巴頓夫婦帶領客人來到了有莫臥兒王朝建築風格的花園內。甘地平時走路,習慣倚靠在侄孫女摩奴和阿巴的肩膀上,親昵地稱她們為「拐杖」。由於她們倆這次未能陪同他出席會晤,這位終生致力於反對英國人的革命者,漫不經心地把手臂放在印度最後一任副女王的肩上,神態自若地依靠著她,好象前去參加祈禱會一樣,然後重新回到蒙巴頓勳爵的辦公室。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