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聖雄甘地 | 上頁 下頁
一二


  現在蒙巴頓四十六歲,準備承擔一生中最艱巨的任務。此時他年富力強,博學多識。由於海上戰鬥生活和多年擔負重要職務,他遇事當機立斷,指揮若定。他既不是哲學家,也不是抽象的思想家,然而他心智敏慧,富有精闢的分析能力。他深信自己能取得成功。當他還是一位青年軍官時,在一次划船運動比賽中,他指揮的小組由於採用他發明的別具一格的划船方法,最後終於一舉奪得冠軍。當有人指責他的別出心裁的划船方式時,他冷冰冰地反駁說:重要的是「必須第一個到達終點線」。

  蒙巴頓堅定不移地相信自己,富有必然取勝的精神面貌,為此,他的誹謗者認為,這正是他的傲慢所在。當丘吉爾任命他出任東南亞盟軍最高司令時,他請求給予二十四小時考慮時間。

  「為什麼要考慮這麼長時間?」丘吉爾抱怨說:「難道您感到無力勝任此職嗎?」

  「閣下,我的天賦弱點在於過分相信自己。」蒙巴頓反駁說。

  在未來的數星期內,維多利亞女皇的曾孫大概對自己不會如此始終不渝地自信吧。

  * * *

  甘地每到一地,總是舉行同樣的儀式。這位活著的亞洲偉人每次抵達一村莊後,首先走進一間茅屋,當然最好是穆斯林居住的房舍,然後請求主人予以款待。如果遭到拒絕——有時也會出現這種情況——,甘地再去叩另一家的門。他透露說,「如果大家都拒不接待我,我只好到樹蔭下歇歇腳。」甘地依靠村民施捨的食物度日,諸如水果、蔬菜、山羊奶和椰子汁。

  每天,甘地按照周密的計劃進行活動。對他來說,時間猶如一件時刻縈繞腦際的頭等大事。生命的每一分鐘都是上帝的恩賜,必須用來為人類服務。因而他精密安排時間,隨身攜帶一件稀世之物——一隻價值八個先令的英格索爾牌懷錶——,用一條細繩系在腰部。他每天淩晨二時起床,誦讀《薄伽梵歌》,然後進行晨禱。之後,他蹲在地上,用鉛筆書寫回信。他的每支鉛筆一直使用到手握不住筆頭時才扔掉,因為在他的眼裡,鉛筆是某個兄弟的勞動成果,如果浪費它,意味著你對他的勞動無動於衷。每天清晨同一時刻,他飲用摻鹽涼水,清洗腸壁。甘地熱衷於自然療法,相信它能帶來好處,消滅腸內毒素。如果聖雄請求某一信徒為他洗灌腸壁,那麼後者心裡明白,他和甘地已成莫逆之交。太陽出來時刻,甘地走出茅屋外出散步,和村民們會晤交談。

  為了恢復某地的平靜和安全,甘地發明一種獨特的方法。每次抵達一村莊時,他首先尋找一位願意聆聽他教誨的印度教徒負責人和一位穆斯林負責人。找到之後,他說服他們居住在一起,使之成為維護該村寧靜氣氛的保證人。如果穆斯林攻擊同村的印度教徒,那麼穆斯林負責人必須保證進行絕食,直至死去;印度教徒首領也必須恪守同樣的誓言。

  在諾阿卡利縣各地血跡斑斑的道路上,甘地不僅僅致力於泯除穆斯林和印度教徒之間的怨恨,呼籲他們要兄弟般地和睦相處。每當他感到某一村莊的局勢發展對他有利時,他的仁愛宣傳立即涉及到更廣泛的範圍。對他來說,印度是由廣大的窮鄉僻壤、交通不便的農村組成的,正象他每天訪問的村舍一樣。他比任何人都瞭解印度農村。他殷切地希望,新生的印度必須深深植根于廣大農村,為此必須使它們擺脫往昔的陳規陋習。

  「我想告訴你們如何保持你們村莊的飲水衛生,如何保持你們的個人衛生,」他向村民宣佈說:「我將教你們如何更好地利用你們賴以生存的土地,如何從你們頭頂上的蒼穹中汲取生命力,如何吸收你們周圍的新鮮空氣,增強你們的生命力,如何合理地利用太陽之光。」

  這位年邁的先知,具有無窮盡的精力。他執拗地相信,必須用具體行動改變現實。無論是為一位麻風病人配製一副泥土混合藥劑,還是準備和副王討論,甘地往往同樣小心翼翼,一絲不苟。他的不少信徒為此大為惱火,認為辦事必須分清輕重緩急。他陪同村民們來到林邊,有時幫助他們擇地打井。他視察公共廁所,如果某村莊沒有公廁,他告訴他們如何建造,甚至和村民們一起施工。甘地認為印度人口死亡率過高的原因,在於衛生條件惡劣,因而他多年來奮鬥不息,反對在大多數人赤腳走路的地方隨意吐痰、擤鼻涕、大小便的惡習。一天,他心血來潮地說道:「如果我們全體印度人同時吐痰,那麼唾液可形成一泓潭水,足以淹沒三十萬英國人。」然而當他看到一位農夫正隨地吐痰時,他立刻和顏悅色地加以制止。他走進村民的家裡,告訴他們如何使用木炭和沙土製作飲水過濾器。甘地經常這樣說:我們現在所作的事情與我們有能力從事的工作之間的差異表明,我們能夠解決當今人世間的大部分問題。

  甘地每天晚上舉行祈禱大會,同時邀請穆斯林參加。晚禱會上,他首先誦讀《薄伽梵歌》,然後有意識地背誦幾段古蘭經經文。會上任何人都可以向他提出任何問題。一天晚上一位村民請他不要在諾阿卡利地區浪費時間,最好還是回到新德裡和真納以及穆斯林聯盟進行談判。

  甘地回答說:「一位領導人僅僅是他所領導的人民的化身。但是後者首先需要有人指引帶路,以實現自身的平靜。」他繼續說道:「人民要求和睦相處的願望,必然在其領袖們的行動上得到反映。」

  甘地認為,如果穆斯林居民同意恐懼不安的印度教徒返回家園,這說明該村已理解他的教誨。然後他上路啟程,奔向十五或二十公里以外的另一村莊。他們往往在七點三十分動身。甘地走在前面,後面緊隨一幫信徒,離開芒果樹掩映、池塘縱橫的村莊。在他們經過的地方,一群群鴨鵝發出嘎嘎的叫聲。他們艱難地行進在樹根叢生、尖石嶙峋的蜿蜒曲折小徑上,或者穿過一片片沼澤地和佈滿荊棘的不毛之地。有時他們陷入深過膝蓋的淤泥裡。抵達目的地時,聖雄赤裸的雙腳往往鮮血淋漓。開始工作之前,甘地把腳浸泡在熱水盆內,然後沉浸在苦行遊說活動的安逸享受之中。他吩咐忠誠不渝、嫵媚多姿的侄孫女摩奴,用一塊石頭為他按摩雙腳,減少痛苦。

  * * *

  三十年來,為了追求終生為之奮鬥的目標,實現印度的解放事業,甘地拖著這雙佈滿傷痕的雙腳,走遍印度各地遙遠的偏僻地區,巡視成千上萬個類似他今天訪問的農村,生活在肮髒不堪的麻風病人和窮不堪言的貧民窟中間,出沒於巍峨壯麗的帝國宮殿的客廳裡,身陷陰森可怖的監牢中。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