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松下 | 上頁 下頁 |
五二 |
|
重建基礎 松下明白,單是喚起員工的熱情還不夠,必須用一系列切實可行的措施使他們的熱情開花結果。 首先,他對公司機構進行了重要改革,任命女婿松下正治為副社長,讓其處理大量的事務性工作,以便使自己集中精力考慮公司的重大決策。 其次,嚴格實行以工廠為單位的獨立核算制,並以相應的獎懲制度與之配套。 這些措施很快就見了成效:1949年元月,每個員工的月產值為21000元;到同年12月,這一產值即上升到56000元,其增長之快,連工人自己也感到驚奇。 松下明白,生產再正常,產品再多,若是賣不出去,也等於是一堆廢銅爛鐵,只會造成損失。於是,他又緊接著抓銷售了。 1949年2月至10月,他幾乎跑遍了日本列島,主動拜訪了各地的代理商和經銷店,力圖恢復戰前的聯盟店體制。 在這過程中,他發現,這些代理商除了同松下電器打交道之外,還銷售其他廠家的產品,因而與松下談不到什麼同甘苦、共患難的感情,而是有利可圖的貨就賣,無利可圖就不賣,決不想方設法拓展銷路。 為了聯絡感情、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松下把與之有業務關係的代銷商組織起來,成立國民共榮會。同時,在幾個大城市成立營業所,分片負責各地區的推銷。營業所之下,又以縣市為單位,設立辦事處,將促銷網絡延伸到全國各地。 不久之後他又覺得,這個辦法雖然好,但是花費的人力和經費都太多。派到營業所和辦事處的人若是能力很強,就將削弱公司的職工隊伍;若是不強,則會形同虛設。而且,辦事處與代理商之間還會產生一些不必要的矛盾,對銷售產生不良影響。 為此,1949年8月,松下又實行了全新的銷售公司制,即與代理商合資建立「國民產品銷售公司」,一縣一個,實行專賣,既節約了人力和財力,又密切了同代理店的關係,進一步落實了「松下是代理店的工廠,代理店是松下的分公司」的宗旨。 就這樣,到1949年年底,松下電器的生產和銷售都已恢復正常。艱難的歲月已經過去,大發展的曙光已顯現在眼前了。 15.引進西方先進技術 如果說二戰的結束使松下承受了數以億計的債務負擔,那麼朝鮮戰爭的爆發則為他擺脫困境、重振雄風帶來了轉機。 1950年6月朝鮮戰爭爆發後,美國即開始向日本訂購大量軍用物資,迅速解除了對二戰期間的日本軍需企業的限制,昔日列入另冊的財閥如今成了美軍司令部的座上客。 在此之前,松下既已採取種種措施,將生產和銷售引上正軌。如今有了美國這個大買主,更是全力以赴,發展生產。僅僅一年期間,就為美軍提供了電池、電燈泡以及通訊設備等價值數億元的軍用物資,不僅償清了全部債務,而且還多次給股東分紅,再無人嘲笑他是「借債大王」和「欠稅大王」了。 在軍用品生產的帶動下,松下的民用品生產也出現新的勢頭:1951年5月開始推出高級收音機,12月又以新型照明用具日光燈開拓了新的財源。與此同時,因二戰爆發被迫中斷的電視機開發也重新納入議事日程,為新的電器大戰做好準備。 此時,松下的目光已從日本列島轉向世界。他已不滿足於做一個日本的大企業家,決心參與全球性的經濟競爭。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他決定先赴美國考察,因為二戰後的美國,無論是政治還是經濟都號稱世界楷模。 訪美感受 1951年元月18日,松下啟程訪美。 一到美國,那裡電子工業的繁榮景象便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時,日本的電視機生產才剛剛起步,而美國已達到年產700萬台;而收音機更似上億台的天文數字令人驚歎不已。由於產銷兩旺,公司的收入自然可觀,一個真空管廠家女工的工資比日本的總經理還高得多。 通過實地考察,松下認識到,與美國比較,日本的電子技術還相當落後;必須引進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的先進技術,才有希望獲得迅速發展。一回到國內,他即將原屬第一事業部的電燈泡、日光燈和真空管等部門獨立出來,另外成立第五事業部,專門從事海外電子技術的引進工作。 美國人對於工業產品藝術設計的重視也給了他重要的啟迪。 他發現,同樣結構、同樣質量的收音機,僅僅由於式樣不同,其售價的差距就高達兩三倍。這不由使他想起世人對漂亮女子的看重不是沒有道理。一個女子如果僅僅長得漂亮,若是心地不好,自然不會有多少人喜歡。可是,光是賢淑聰明,缺乏美貌,恐怕也難以使人動心。最好是既有理想的素質,又有理想的美貌。他認為日用品也是這樣,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已不只滿足於品質好,還要要求外觀漂亮,或者手感舒服。 他認為,日本的傳統觀念必須大大改變。 由於受中國文化的影響,日本自古以來講究茶道,對茶具之美要求極高,殷實之家不惜花費上萬元買一隻精美的茶杯。可是對於工業製品,無論是製造者還是消費者,似乎都只求堅固實用,在審美方面並不十分重視。 為了在這方面先走一步,及早趕上西方的水平,松下回國之後,即計劃在公司內成立產品藝術設計部門。然而令他失望的是,全國的大學和專科學校之中,除了千葉大學之外,竟沒有一所學校設立工業產品藝術設計專業。而千葉大學雖有這個專業,但因社會對這方面的人才需求極少,設備很差,師資亦缺,總共只有一名藝術設計教授。 無論是人才還是物品都是這樣,閒置不用時,沒有人認為他(或它)貴重,等到有人說是有用,其管理者或主人便馬上覺得他(或它)是無價之寶,無論如何不肯相讓。 松下所面臨的正是這樣一種情況。千葉大學的工業產品藝術設計專業報考者寥寥無幾,極少的畢業生也幾乎全都改行,這專業也隨之而成了學校的累贅。可是,當松下提出要聘請該專業的教授時,校長卻堅決不同意。 校長的拒絕並未使他灰心。他清楚地看到,松下產品若想打開海外市場,同外國產品競爭,就非在藝術設計方面大大改進不可。質量再好,若是設計欠佳,就難以刺激起人們的購買欲望,就會變成一堆誰也不喜歡的廢物。基於這種想法,他一而再、再而三地派人與千葉大學交涉,終於以熱誠感動了對方,得以把那位教授聘到松下。 由於找到了用武之地,教授的工作熱情非常之高,為松下設計出一系列世界第一流的產品形象。 如果說美日兩國企業家對於產品藝術設計的重視僅僅是量的差別,那麼對於諮詢公司作用的認識則是有與無的對立。 一到美國,松下便發現每個城市都有許多諮詢公司。由於日本沒有這樣的公司,他便詢問這些公司是幹什麼的,效益如何。 主人介紹說,所謂諮詢公司,就是出賣主意的公司。無論是經營出現了問題,商品生產不出來,或者生產出來了卻賣不出去,都可以向這些公司購買主意。 比如一家旅館現在每年能盈利50萬美元,老闆嫌賺得太少,便去請教諮詢公司:該旅館是否具有盈利100萬美元的潛力;如有此潛力,該如何發揮。 當然,為此得先付錢。 而諮詢公司接受旅館的委託後,即要用一定時間調查研究,提出切實可行的諮詢意見。如果旅館照此諮詢意見實行而得不到預期的效果,諮詢公司要按照合同予以賠償。 松下聽了,覺得這個辦法確實不錯。不過他認為,諮詢公司或許只對中小企業有用,至於那些實力雄厚的大公司,完全有能力聘請謀士組成自己的智囊團,用不著找外人諮詢。 不久之後,他就發現美國的情況並非如此。 他在訪問美國最大的電機公司時聽說,這家擁有20萬名員工的跨國公司在準備成立一個新廠時也求助於諮詢公司,為此預付了100萬美元諮詢費。 意,這實際上是一種非常落後的觀念。此時由於日本諮詢業不發達,松下無法模仿美國人,但他在作出任何重要決定之前都儘量多找專家商量,平常也盡可能多參加外界的經營研究會,以豐富頭腦,增長學識。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