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松下 | 上頁 下頁 |
二三 |
|
這哪裡是談判!簡直是威脅。 不過,松下這一次並沒有被他打亂陣腳,因為已經拿定了主意: 「山本先生,我一向佩服你大刀闊斧的精神。我答應把全國的銷售權賣給你。可是事先得說清楚:炮彈型車燈的月產量是一萬個,也就是說每年要銷售12萬。你有把握全部賣出去嗎?你能提供保證嗎?」 山本的回答仍是那副盛氣淩人的派頭: 「你的擔心是可以理解的,松下君,因為隔行如隔山,我不會生產什麼東西,可是做生意卻比你稍微強一些。啊,請原諒我太冒昧了,不過這是實話。你想,若是沒有把握,我敢當著那麼多代理商的面提出一個人包銷嗎?」 稍停片刻,他又繼續說道: 「我不僅提出了這個主張,而且已經擬定好了一年的銷售計劃。至於銷售量的問題,我也早就考慮好了。你想,我要花那麼多的廣告費和活動費,售價又不能提高,若是每個月賣不掉一萬個,我豈不是要吃虧嗎?不過,你是知道的,我從來不做蝕本的生意。」 專橫跋扈也好,豪爽痛快也好,反正他這個主張是可以接受的,既然如此,就進行實質性談判吧。 經過緊張的討價還價,很快就達成了下列協議: 一、山本以32000日元之價,從松下手中買得其電池燈的商標權和專賣權。 二、松下保有電池燈的製造權,負責生產與供應。 三、松下每月至少提供10000個電池燈,山本要負責銷售。 四、山本與各地代理店的關係,原則上要沿襲松下的方針。 為防萬一,協議簽署之後,又到法院去辦理了公證手續。 在這次交涉和談判過程中,松下進一步體會到: 人與人的關係是在不斷的對立和協調中發展的。不管是交易關係還是其他什麼關係,如果放任自流,這關係就會完全惰性化,不再發展。 所謂既協調又對立,既對立又協調,乃是人事關係得以發展的必經途徑。協調是糖,對立是鹽。單是糖太甜,適當加點鹽,關係才可能協調好。這一原則,無論是上下級關係、同事關係、商店和顧客的關係,還是批發商與小賣店的關係,都是適用的。 在這次與山本的談判中,看起來是松下屈服了山本的意志,其實松下也大有所獲:協議一經簽訂,他馬上就得到了32000元專賣費,還有486000元的三年銷售預付金。一般銷售商都是先賣貨後付錢,哪裡去找山本這樣貨還未到手就先付貨款的大老闆呢? 2.求賢若渴 在1925年5月同山本的這次談判中,松下學到了許多東西。 首先,經商要敢於冒險,要善於出奇制勝,一經確定方針,就要無所畏懼,勇往直前,不達目的誓不罷休; 更重要的是,要善於網羅人才,以備不時之需。他在同山本的往來中,發現後者有一批得力的幕僚。這些人盡心盡力地為山本出謀劃策,供其選用,使之受益匪淺。 松下捫心自問,自創業以來,事情無論大小,皆由自己決定。這雖然能免去許多不必要的糾葛,但一個人的智慧畢竟有限。而今事業發達,這種局限性更加顯得突出。他決心也要像山本一樣,物色有真才實學的人才,組成有效的參謀班子。 山本的幕僚之中,松下最欣賞的是兩個人。一個是其總經理木谷。 此人不僅對主人忠心耿耿,而且善於處理事務,化解矛盾。在這次談判過程中,每當山本與松下的意見出現嚴重對立,可能導致談判破裂時,木穀總是出來打圓場,既不失分寸,又維護了主人的利益。這種才能對於一個大公司,尤其是對於大公司的老闆,是非常有益的。山本委派他為總經理,的確是知人善任。 另一個是加藤大觀。此人在山本的公司只掛了個顧問的虛銜,沒有什麼具體的職責,但其作用卻不在木穀之下。因為凡是涉及公司的大事,山本都要找他商量,甚至可以說,如果不徵求他的同意,山本什麼重大決定都不會作。 不出家的和尚 加藤是真言宗的和尚,但並非自幼出家,而是直到9歲,才去拜佛學法。 但是不久之後,他就離開寺院,去當刺繡工人。誰知30歲時患了一場大病,在床上躺了整整三年。據說由於他一心信佛,依靠佛的力量才能重新下地走路,因而加深了對佛的信仰,正式取得真言宗的僧籍。 即使這樣,他仍然沒有進寺院吃素念經,而是繼續過世俗生活。不過,他對於佛的虔誠,他對於佛法的理解,卻是一般僧人所難以比擬的。 尤其可貴的是,他雖然沒有上過一天學,居然靠自修獲得高深的學問。 不要說凡夫俗子與一般僧侶,連讀書破萬卷的學者與道行高深的和尚,也對他十分尊重。 松下雖然在山本那裡多次見到過加藤,但萬萬沒有料到,這位奇人後來竟成了他所倚重的軍師。 原來,山本武信雖說對加藤大觀幾乎是言聽計從,但作為一個獨斷專行慣了的人,漸漸覺得加藤的忠言過於逆耳,便產生了疏遠之意。其他幕僚對於加藤失寵更是幸災樂禍,趁機進些讒言,挑撥山本與加藤的關係。加藤見山本被一群小人包圍,有意閉目塞聽,便主動離去,與之斷絕了關係。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