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松下 | 上頁 下頁


  父親之死

  且不說他當時在單車店裡要一天忙到晚,除了晚上睡覺、吃飯和上廁所的時間,幾乎一刻也不停地工作,活像機器一樣;一日三餐,只能填飽肚子,而且天天一個樣:中午青菜下飯,早晚餐都是醬菜,只有初一和十五的午餐有魚吃。可就是這樣,他還是覺得很不錯,更何況還有工錢,比在火盆店時強多了。

  在火盆店,他每個月才得1角錢。到單車店後,起初是3、4角錢,兩年後加到1元。6年之後,到他離店之前,每月工資已升至2元。由於省吃儉用,不僅能讓這點可憐的錢存在銀行裡生息,逢年過節,還可以添一件新衣服哩。

  當時並沒有星期天休息的制度,也沒有後來那麼多節日。全年的公休日總共只有3天:過年、天長節(天皇的生日)和夏祭。在這難得的節日裡,起初他要麼是去看望父親,要麼同要好的夥計一起出去玩。後來,母親和姐姐來到大阪之後,更是全家人團聚的美好時光。遺憾的是,上天連這種短暫的相聚之樂也不願賜給他。

  1906年9月,即松下幸之助12歲那年,他的父親突然患了重病,3天之後就去世了。姐姐擔心母親承受不了這巨大的打擊,放棄工作,陪她回到了鄉下的老家。而這一變故,不但使幸之助隻身留在大阪,再無親人傾聽他的哭訴,為他指點迷津了。而且父親的去世猶如一聲驚雷,使他提前從孩提時代的蒙昧中醒悟過來,開始明白了許多道理。

  儘管他埋怨父親不該熱衷於做投機生意,賠盡了祖業,至死也一文不名,留下孤兒寡母自行謀生,但是父親那種百折不撓的奮進精神,清白做人的名聲,特別是其通俗、生動而又深刻的訓誡,時時刻刻都在激勵幸之助。這個12歲的孩子如今成了松下家族的家長,他一定要繼承父親的遺志,振興這一家族,幹出一番轟轟烈烈的大事來。

  不過,他不是空想家,他當時也還沒有形成一個確定的目標。他只是在一步一個腳印地向前走,並不時抬起頭來張望一下:自己的路到底應當通向何方。

  2.   松下幸之助在父親去世後,心裡非常痛苦,想的事情也非常多,有時不禁愣在那裡發呆。老闆和老闆娘非常同情他,不時說一些真心的安慰話。除了店裡的事,偶爾還讓他去跑一些推銷和收款之類的事務,對他十分信任。但是他們也發現這孩子似乎一夜之間就變成了大人。

  離開單車店

  松下注意到,單車越來越普及,價格越來越低,老闆的業務已從零售變成批發;

  他還注意到,大阪市許多古老的建築已翻修為西式洋房,許多小作坊已發展成大工廠,一周工作六天、按日領工資的工人逐漸代替了學徒和工匠……

  不過,最令他感到不可思議的是那神奇的電。大街上的電燈不用油,可是比油燈亮得多;笨重的機器不用手去扳,光靠電為動力,就能不停地運轉。大阪市的有線電車軌道也正在鋪建,不久之後,更加方便、實用和安全的電車就將滿城跑,那時,還會有多少人來買單車呢?

  他越想思緒越清楚:與電有關的事業才是最有前途的事業;他越想決心越堅定:必須儘快離開單車店,轉到電器業去另謀發展!

  可是,該如何向老闆開口提出辭職呢?要知道,他從10歲就來到老闆家。雖說是當賣苦力的學徒,但老闆和老闆娘對他的種種關心和教導,特別是近年來老闆對他的器重,他卻是永遠不會忘懷的。他現在提出辭職,未免顯得忘恩負義。可是繼續在這裡幹下去,顯然不會有什麼前途。

  他一時拿不定主意該怎麼對主人說,便去找姐夫龜山商量。龜山當時在一家公司當職員,聽他說完自己的改行打算之後,非常支持他,並答應幫助他在電器行業謀求職位;待此事落實之後,即可正式向主人提出辭職。

  由於松下此時已長到15歲,當過五六年的學徒,幹活勤快,辦事機靈,姐夫很快就為他在一家電燈公司找到了工作。

  他得知這個消息,高興極了,當即去找老闆。可是到了老闆面前,卻怎麼也開不了口。

  這樣一拖就是好幾天,姐夫來催問他到底去不去電燈公司。他這時想出一條妙計,叫人給他發了一個「母親病危」的電報到單車店來,他馬上就去向老闆請假回家。

  老闆見到電報,起初也認為他母親真患了重病,可是聯想到近幾天來他那吞吞吐吐的樣子,很快就猜到了他的心思。因而對他說道:

  「你母親既然病重,你自然得馬上回去看望。不過,若是你想離開這裡,也可以老老實實地對我說。我最近發現你老是坐立不安,必定有什麼心事。你已經在我這兒幹了六年,你要辭職,我不會不同意。」

  老闆寬厚、誠懇的言詞,更使他感到不安,無法啟齒正式提出辭職。

  他只帶了一件換洗的衣服,就離開了單車店。

  不過,他既沒有到鄉下去,也再沒有回去當店員,而是到姐夫家去了。過了幾天,他才給老闆寫了一封信,表示歉意,並且辭職。

  儘管如此,他還是常常懷念單車店的生活和老闆夫婦對他的關照。

  很長一段時間,每逢星期天,他都去看望老闆,幫助店裡幹活。

  有一天,老闆對他說:「你什麼時候想回來,我都歡迎你。你在電燈公司領多少薪水,我也給你多少。」

  他知道老闆說的是真心話,他非常感激。可是他既然已經決定在電器行業謀求發展,就無論如何不會走回頭路了。為了避免誤會,為了面對未來,他從此就很少到單車店去了。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