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塞萬提斯 | 上頁 下頁 |
三一 |
|
某種程度而言,主人公堂·吉訶德的理想遠大,脫離實際的悲劇中也包含了塞萬提斯一生的酸甜苦辣。塞萬提斯必然憎恨騎士制度和美化這種制度的騎士文學。 晚年寫作《堂·吉訶德》也是積一生心血所為,意在喚起人們尤其青年一代人從脫離現實的無邊無際的幻想世界裡走出來,回歸到實實在在的人的世界中來。 用作者的話來說便是我不是騎士,我只是個「善人」。 主人公的臨終覺醒,幡然悔悟,也標誌了一代人的文化反思中價值觀念的重構。可見塞萬提斯用心良苦,這也是文藝復興時期一代尊師的高風亮節,為人師表的真正風範,告誡我們學會做個平常人。 誠然,塞萬提斯「用力過猛」的諷刺對騎士文學的滅亡起到了巨大的加速作用。但客觀地講文體的興衰也有其自身規律,中世紀封建教會文化的滅頂之災才是騎士文學死亡的根本原因。而並不能一味指責或表揚塞萬提斯一人所為。事實上,迄今也沒有哪一個人能憑空創造出一種文體或消滅掉一種文體。即令他是個偉人也不能。因為,任何一種文體的發展和流變都遵循其自身的規律,這種規律的科學性決定了人們只能去認識規律、掌握規律,而不是說盡可以去改變它或創造它。所以,騎士文學作為文體,其消亡並退出歷史舞臺被其他文體取代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而絕非是塞萬提斯寫了一部《堂·吉訶德》,一加諷刺就立刻咽了氣。這在文學史上也是一個具有普遍意義的常識。就像任何一種文體的成熟需要一個長期的緩慢過程,才可以達到形式與內容的完美結合一樣,其衰亡過程也必然是一個漸變的過程,其間也總是內容與形式發生了矛盾,矛盾不可調和,就由另一種文體取而代之了。 文體的演變有時也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興衰的表像。文體的發展過程總是一個民族文化發展的同步運作。它共時于整個人類人文環境的動態平衡過程。總是個「不平衡——平衡——打亂平衡——新的平衡」的過程。人類精神的培養、文化的發展,整個「人之上升」過程也同樣如此。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