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 上頁 下頁
一八


  4.

  丹欽柯回莫斯科後,莫斯科藝術劇院全體演員,在他的指導下開始緊張地排練《海鷗》。

  《海鷗》是一部頗為別致的劇本。在美麗的湖畔,住著可愛的少女尼娜,她夢想當一名演員。鄰村的青年作家特裡勃列夫愛上了她。特裡勃列夫同樣充滿幻想,幻想榮譽,幻想新的藝術形式的產生。他創作了一個獨出心裁的劇本,由尼娜扮演劇中的女主角。

  特裡勃列夫的母親阿爾卡基娜是位驕傲任性的女演員。她毫不留情地嘲笑兒子的劇本。自尊心很強的特裡勃列夫下令閉幕,劇本失敗了。

  特裡勃列夫在人生的道路上遇到過很多挫折:早年,他被大學開除;母親對他沒有感情,他在自己家中如同寄人籬下;然而最不幸的是他失去了心愛的姑娘——她愛上了名作家特利哥林。

  尼娜終於違背家庭的意志投身舞臺,並追隨特利哥林到了莫斯科。後來特利哥林玩厭了她,給她留下一個孩子,便又回到他的老情人阿爾卡基娜身邊。尼娜被遺棄後不久,孩子夭折了。她孤身一人長年在外漂泊,飽嘗艱辛,終於成為一名成熟的女演員。尼娜歷盡坎坷後,精神力量變得強大了,她說:

  「在我們的事業裡,……重要的不是榮譽,不是聲望,不是我以前所夢想的一切。而是要善於忍耐。要能背起十字架,並有信心。我有信心,所以我就不那麼痛苦了。而每當我一想到自己的天職,我也就不害怕生活了。」

  尼娜回到故鄉,她依然癡情地愛著特利哥林,雖然對方根本不值得愛。

  特裡勃列夫無力克制自己的對尼娜的感情,在絕望中開槍自殺了。

  《海鷗》描寫了三個性格各異的藝術家的不同命運:特利哥林意志薄弱,陷入庸俗生活中不能自拔;特裡勃列夫是個純潔的青年,渴望愛情,努力探索真正的藝術道路,但他脫離生活,沒有堅定的信仰,沒有行動的力量,終於走向毀滅,像一隻受重傷的海鷗跌落下來;可愛的尼娜一踏上生活之路就遭到無情的摧殘,可是這只帶著創傷的海鷗,懷著信心繼續向前飛去。

  丹欽柯對尼娜這個形象作過精闢的分析:

  「當時像這樣的少女多得很。她們從偏遠的地區跑出來,從陰暗的生活中掙脫出來,去尋求她們可以全部『獻身』的東西。她們熱情、溫柔地犧牲自己,奉獻給能以激發起她們的幻想的天才的『他』。」

  丹欽柯深刻指出了尼娜這一形象的典型意義。

  《海鷗》是契訶夫創作心理劇本的一個嘗試。它以知識分子的日常生活為題材,通過平凡的現象,揭露了19世紀90年代中期俄國知識分子思想感情中複雜的社會衝突。丹欽柯認為,契訶夫不是從生活的「高聳的頂巔和深邃的淵底」去觀察生活,而是善於通過周圍的日常生活瑣事來觀察生活。關於寫劇本,契訶夫有一個公式:「在舞臺上,一切都應當像生活裡一樣,那麼複雜,又那麼簡單。人們在吃飯,僅僅吃飯。然而就在這會兒,有人走運了,有人倒黴了。」

  《海鷗》的結構和風格新穎而富有獨創性。它沒有緊張離奇的情節,一切都樸素無華,真實可信,就像生活本身那樣。然而在簡單的劇情後面,卻包含著複雜的心理活動和重大的矛盾衝突。劇中角色的對白、動作都極其樸實,並能準確地反映出人物的性格特徵,深刻地挖掘了人物此時此刻的內心感受。全劇充滿抒情味。

  這個劇本有深厚的生活基礎,它的情節來自契訶夫在梅裡霍沃的生活。

  尼娜和特利哥林的故事取自麗卡①和波達片科②的愛情。特利哥林在性格上主要以波達片科為原型。至於他的文學觀點和創作體會,則是作者自己的感受。

  ①麗季雅·米辛諾娃(1870—1937)之愛稱,中學教師,契訶夫家的密友,後來嫁給莫斯科藝術劇院導演薩甯。

  ②波達片科(1856—1929)俄國作家。

  尼娜送給特利哥林一個刻有書頁的紀念章 ,這一情節也來自契訶夫本人的生活。他的崇拜者、年輕女作家阿維洛娃曾給他寄去一個書形的錶鏈墜子,一面刻著「安·契訶夫小說集」,另一面則是頁數和行數,根據這些數字在契訶夫小說集裡查出的句子是:「要是你什麼時候需要我的生命,你就把它拿去吧。」①在《海鷗》裡,從尼娜的紀念章上查出的也正是這句話。契訶夫把自己的生活搬到了劇本中。更有趣的是他利用這種巧妙方式在舞臺上回答了阿維洛娃,暗示她割斷癡情,因為她已是三個孩子的母親。這個秘密若不是後來阿維洛娃在回憶錄中寫出來,那麼恐怕永遠只有他們自己知道了。

  ①引自契訶夫的小說《鄰居》。

  除了上面這些以外,《海鷗》還從生活中作了大量攝取。劇中景色是根據梅裡霍沃契訶夫莊園的風光刻畫的,契訶夫家的花園,林蔭小路,還有池塘,都再現在劇本裡了。劇中的一些次要角色,如管家的女兒瑪莎有一個愛聞鼻煙的怪癖,這是作者從他妹妹的一位女友身上吸取來的;瑪莎的丈夫、小學教員梅特維兼柯,則是契訶夫以他接觸到的許多鄉村教師為藍本塑造的。至於畫家列維坦②生活中的一些細節,也被用在劇本裡了。

  ②列維坦(1860—1900)俄國著名風景畫家。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