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史沫特萊 | 上頁 下頁


  第二章 創傷

  在坦佩師範學校學習的第二年,艾格尼絲·史沫特萊結識了對她終生有著不可磨滅的影響的兩位朋友——布倫丁姐弟。

  布倫丁一家是瑞典移民,居住在紐約。姐姐索伯格25歲,已經在哥倫比亞大學畢業,取得了學士學位,是坦佩附近的菲利克斯中學的教師。在坦佩師範學校舉行全州的辯論比賽上,索伯格被邀請為評判員,在女學生的宿舍裡住了一個星期。辯論的題目是「在亞利桑那州必須實行婦女參政」,艾格尼絲首先作支持這個觀點的發言,反方持原教旨主義立場,反對婦女參政。艾格尼絲的發言有理有據,說服力很強,索伯格給她打了高分,兩個姑娘因此互相認識,成為好朋友。

  乍看起來,兩位女友之間的差別真是太大了,索伯格出身知識分子家庭,受過完整的教育,舉止高雅,衣飾大方得體,極有風度,人也長得漂亮,正是艾格尼絲所羡慕的那種見多識廣的女性。而艾格尼絲自己呢,來自西部礦區的貧苦家庭,書讀得少,講話口音不正,常出語法錯誤,說話做事直來直去,咋咋唬唬的,待人非常熱情但往往有失分寸;穿一條褪了色的牛仔褲,一件很舊的襯衫,有時候甚至腰裡還掛著一把匕首,還有一個那麼怪裡怪氣的印第安名字,在索伯格眼中她完全是一個粗魯的鄉下丫頭。

  但是,她們在一起總有說不完的話題,談婦女獨立,談生活理想,彼此都感到觀點一致,有許多共同語言。索伯格的弟弟,24歲的厄恩斯特·布倫丁在山裡水電站的大壩上工作,每週都來跟兩個姑娘一起吃巧克力冰淇淋,一起度過週末的時光。

  厄恩斯特高高的個子,淺黃色頭髮,眼睛卻是黑的,跟他的姐姐一樣。不過他的生活道路卻沒有姐姐那麼順利。高中畢業以後,他先在紐約市測繪局工作了一年,然後上了緬因州立大學學工程。學了一年,不幸染上了肺結核。在療養院休養了一年以後,卻想換一種活法,跑到新澤西州辦了一個養雞場,但是很快就失敗了。1910年他到亞利桑那州找工作,給人家放牧馬群。又過了一年,才在坦佩以東的山裡,屬￿羅斯福水壩工程的鹽水河源頭找到了一份測量工作。他打算積蓄一些錢,到舊金山去進加利福尼亞大學。厄恩斯特心地善良,待人誠懇,是艾格尼絲從來沒有見過的有教養的優秀青年。她知道,這樣的小夥子不會欺侮女孩,不會看不起她這個貧窮家庭的姑娘,他會把她當作一個地位平等的朋友。

  總之,姐弟倆都是艾格尼絲在愚昧落後的中西部沒有見到過的有學問、有修養、懂得尊重別人、閃耀著文明光彩的人。更重要的是,姐弟倆都信仰社會主義,他們帶艾格尼絲去參加社會主義者的集會,聽以雄辯著稱的出生於俄國的無政府主義者埃瑪·戈德曼的演說。他們像許多美國早期的社會主義者那樣,還沒有看出社會主義和無政府主義之間的本質區別,而且他們本身就具有無政府主義的傾向,因此,埃瑪·戈德曼成為早期社會主義者崇拜的偶像,是並不奇怪的。但是,無論如何,這些政治活動給艾格尼絲開闢了一個思想認識的新天地。艾格尼絲從小就看夠了人間的不公平,她知道有些人不勞而獲,有些人辛勤勞動卻一無所有,她對周圍的社會罪惡滿懷著正義的憤怒,但她還沒有遇見過任何一個人能夠對這一切作出一個理性的答案,設想出一個解決的辦法。現在,她覺得自己終於遇到了能夠這樣做的人。

  漸漸地,厄恩斯特和艾格尼絲兩個人誰也離不開誰了。艾格尼絲表面上裝得若無其事,心底裡卻泛起了溫柔細膩的情感波瀾,她知道,這就是愛情,少女的初戀來臨了。與愛情同時來到心裡的是恐懼和不安,她害怕迷戀會導致屈從,愛情會使她變成為心愛的男子生兒育女的家庭奴隸,會喪失了人格的獨立。在那個時代,獨立的美國婦女大都犧牲愛情,拋棄婚姻。獻身社會主義事業的簡·亞當斯,從事婦女參政運動的蘇珊·安東尼,全國消費者聯盟的弗洛倫斯·凱利都一無例外地是「老姑娘」。艾格尼絲憧憬著的婚姻是羅曼蒂克式的:絕不要孩子,甚至連性生活也不要;不作家庭主婦,出外工作,自己養活自己,夫妻完全平等。她決不能重蹈母親生育過多一輩子困於家庭的覆轍。

  但是,艾格尼絲所設計的生活模式,厄恩斯特能夠接受嗎?

  在一個月光如水的夏夜,厄恩斯特和艾格尼絲騎著兩匹快馬,在城外的峽谷和沙漠之間奔馳。他們滿懷激情,相擁熱吻。風在耳邊呼嘯,因此他們的情話不是喁喁細語,而是高聲叫喊,向著天空和大地,高喊出愛情的誓言:

  「我愛你,艾格尼絲!」

  「親愛的厄恩斯特,我害怕,我想起了我那可憐的母親。」

  「不,艾格尼絲,我們將過一種全新的生活。」

  艾格尼絲把自己關於婚姻的設想告訴厄恩斯特,深愛著艾格尼絲的厄恩斯特毫無保留地全部接受。她對未來的憧憬將要成為現實。

  此後不久,布倫丁姐弟移居舊金山。一雙情侶灑淚惜別。厄恩斯特在給艾格尼絲的信中正式提出求婚。艾格尼絲離開坦佩,來到舊金山。1912年8月24日,在厄恩斯特接受加利福尼亞運河工程的聘請,動身去英庇裡爾峽谷工作前幾個小時,他們在舊金山市政廳登記結婚。艾格尼絲為了顯示自己引為自豪的印第安血統,在登記時用了「阿雅呼」這個名字。

  結婚以後,艾格厄絲搬到英庇裡爾峽谷的小鎮艾爾珊特羅,在一家旅館裡當秘書,這裡生活費用較低,可以積蓄一些錢,將來重返學校讀書;再說,這裡離厄恩斯特工作的運河工地也靠得很近。

  1912年,也就是艾格尼絲結婚那一年,威爾遜當選美國總統,他在就職演說中大談社會正義,說:「美國引以為自豪的產業成就是由長時間內,悲慘地背負死亡重負的無數男女和兒童們的令人毛骨悚然的肉體以及精神方面的犧牲所帶來的。從煤礦、工廠和不斷發生糾紛的家庭傳出的呻吟和歎息聲是嚴重地剜割人心的生活噪音。在此之前,我們卻對這種聲音一直充耳不聞。」這一痛徹的傾訴,出色地象徵著傳統的人道主義精神,威爾遜總統很快就成了美國人民心目中的20世紀的理想主義的騎士。威爾遜入主白宮時期,社會改革達到了頂點,工會運動也在「人的價值高於財富」的呼聲中崛起。

  本世紀初,美國就成立了社會黨,這個黨以工人運動為基礎開展自己的活動,到了威爾遜當總統的時候,社會黨以革命的工會為出發點組成的國際產業工人聯盟已經在工人中有了廣泛的影響。國際產業工人聯盟是超越國籍、種族和性別的以一切工人為對象的組織,它迅速地吸引了一大批在貧困和饑餓中掙扎的不熟練工人。這個組織否定資本主義,熱衷於激烈的革命行動,而不僅僅是宣傳革命理論。而另一個工人組織美國勞工聯盟則是一個事務性的工聯主義組織,主要以熟練工人為對象,是一個隻考慮眼前利益的保守派別。

  厄恩斯特用在運河工地工作掙來的錢,支持艾格尼絲到加利福尼亞的聖迪戈師範學院繼續讀完最後一年。1914年艾格尼絲完成了師範學業,被任命為教師秘書及師範學院中專部打字教師。她在坦佩時形成的對學習和工作的高度自信心和對周圍的人吸引力又復活了,她精力充沛,具有很強的組織能力和活動能力。她創辦了校刊《師範新聞》,組織校園戲劇演出活動。據校刊報道,艾格尼絲在莎士比亞的《威尼斯商人》中扮演過安東尼奧。

  艾格尼絲有著極端貧窮艱辛的個人生活體驗,很自然地被國際產業工人聯盟所吸引,不久就成為這個組織的一個成員,以後又參加了社會黨。這段時間,艾格尼絲有了革命生涯的最初體驗。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