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史沫特萊 | 上頁 下頁
引言


  出版社讓我寫一本《史沫特萊傳》,我深感惶恐,因為我沒有趕上史沫特萊生活和戰鬥過的那個年代,也無緣受教于與史沫特萊相處過的前輩,我只能從不多的材料中去認識史沫特萊。但即便是這樣,在我心中也足以樹立起一位偉大的國際主義戰士的崇高形象。逝去將近半個世紀的史沫特萊,留給後代的精神財富是無窮的;也可以這樣說,史沫特萊本身就是一座寶庫。這座寶庫中最璀璨奪目的瑰寶,就是她那一顆熱愛中國人民,對中國人民的革命事業無限忠誠的心。

  史沫特萊對中國人民的熱愛是無比真摯而深沉的。一踏上中國的土地,她就被「撲面而來的亞洲的貧困」驚呆了。她親眼看到中國警察和外國巡捕毆打碼頭工人,看到「血汗工廠」的繅絲童工被燙壞的雙手,看到共產黨人被反動當局在大街上砍首示眾的慘像!她憤怒地說:「這是中世紀!這種制度必須改變!」在上海,她到工廠裡勞動,到農村考察,深入體驗中國人民的生活。在西安事變中,她走上街頭救護受傷的紅軍俘虜和農民,給他們洗滌肮髒腫脹滿是膿血的腳,然後細心地包紮起來。老百姓驚訝地看著她,不懂這「發了瘋的洋鬼子」怎麼在做一般中國人都做不到的事情。史沫特萊對中國人民的熱愛,源於她與生俱來的階級意識。她從小生活在美國中西部貧困的農村礦區,父親是一個幹粗重活的工人,終年勞累而一無所獲,母親積勞成疾,中年早逝。在煤礦上遇到瓦斯爆炸的時候,礦主總是悍然下令封井,不顧礦工的死活,因為他們覺得工人的生命不如煤炭值錢。童年的史沫特萊曾經看見過遇難礦工的屍體被人們抬著經過她家門口。中國的現實,使史沫特萊的階級意識超越了國界,成為她忘我地為中國人民獻出一切的思想基礎。

  史沫特萊對中國共產黨的一片真情更是感人至深。1928年底她到中國以前,已經在紐約和柏林投身印度民族解放運動,為此,她被當作「國際間諜」蹲了半年監獄。她具有豐富的鬥爭經驗,也接觸過不少具有各種不同觀點的團體和政黨,包括美國和德國的共產黨。這兩國的共產黨都希望史沫特萊成為他們的一員,但她始終獨立於他們之外。在中國,她在瞭解中國和為中國工作的同時,也昇華了自己的靈魂。她說:「我只有一種忠誠,一個信仰,那就是忠於貧窮和被壓迫者的解放。在這個意義上,就是忠於中國正在實現的革命。」為了全身心投入這個偉大的革命,史沫特萊要求參加中國共產黨。可是黨組織認為她應該留在黨外,當一個非党的作者和記者。史沫特萊開始並不理解這一點,竟然傷心痛哭,周圍的同志都被她的毫無矯飾的真情感動了。後來在實際的工作和鬥爭中,她終於理解了並且真正發揮了一個非党記者所能發揮的作用。在回到美國以後的10年中,她仍然時刻不忘發揮這種作用。

  史沫特萊為中國人民的革命鬥爭做了許多工作。在上海,她把魯迅視為良師,以能與魯迅一起戰鬥為最大的光榮。魯迅的不少匕首投槍式的文章,都是通過史沫特萊向世界傳播的;也就是說,魯迅鑄造了匕首投槍,然後史沫特萊把它們投向敵人。在抗日戰爭前線,史沫特萊是一位出色的戰地記者,又是一位勇敢的戰地救護員。一遇敵機轟炸,她就沖出去搶救傷員;敵機掃射,她就撲到傷員身上。由於有了深切的體驗,她寫的戰地報道總是內容充實而又具體,充滿了真摯動人的感情。史沫特萊對中國抗日戰爭的另一重大貢獻是爭取國際醫藥援助。諾爾曼·白求恩大夫和印度醫療隊的來華,都得力于史沫特萊的奔走。在國內,史沫特萊募捐的成功更是出了名的,國民黨政府的大人物宋子文和孔祥熙都被她征服了,給抗日部隊捐了大筆的錢。無論什麼事情,史沫特萊只要認准了目標,就會一往無前地走下去,從來不承認「不可能」。

  史沫特萊像一團熊熊燃燒的火,她把自己的一生無條件地獻給了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在她看來,只有中國人民的事業,能夠寄託她的理想,實現她的人生目的。她畢生追求一個合理的、新的世界,在那裡,貧苦的、受壓迫的民族能夠站立起來,婦女能夠有機會充分發展自己的聰明才智。史沫特萊有著勞動者的家庭背景,四分之一的印第安血統,又是一個婦女,她對這個新的社會的渴望特別迫切。在共產黨領導的抗日部隊裡,她看到從將軍到士兵都是善良樸實、可敬可愛、赤心為人民謀解放的好同志。她看到了一個嶄新的社會的雛形,找到了她一生追求的革命理想之物化的現實世界,找到了她可以寄壯志、托生死的精神的家園。所以她經常愛說這樣的話:「我一直忘記了我不是一個中國人!」「要是有一天我能夠成為中國籍的公民,那將是我一生中最大的榮耀。」朋友們說,她是那樣「不可救藥地」熱愛中國。

  這就是我們的史沫特萊,中國的史沫特萊,有一顆如璀璨的寶石一般的中國心的史沫特萊!史沫特萊是最深邃的哲理,最壯美的詩篇,國際主義的傑出戰士。

  艾格尼絲·史沫特萊已經離開了我們,飄然遠行了,當我提起筆來寫不朽的史沫特萊時,總覺得斯人宛在,從深層的現實意義上說,她沒有死,她的精神內涵和性格魅力是永存的。願我們每一個中國人都像史沫特萊熱愛中國那樣熱愛我們自己的祖國。

  作者
  1996年10月14日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