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釋迦牟尼 | 上頁 下頁
四八


  「因此,我奉告你們,必須樹立一種信仰,樹立一種精神和感情的誠實,樹立一種觀照自身的體驗。這個,有時候,這需要付出血和淚的代價,因為你要進行的是一場虔誠的、永恆的跋涉。犧牲幻滅的現實,去追一種真實不朽的希冀和嚮往。想要達到這樣的境界,人生覺者的境界,一方面要制止內在的虛偽和惡行,一方面要淨化內心的善意。人人如此,發菩提心,修諸功德,無一不成佛……」

  講堂裡的燭光,在輕微的氣流中搖曳。佛陀昂然激越的聲音,像喜馬拉雅山上流下的清泉,清澈見底,汩汩流淌。他娓娓動聽的聲音又好像是悠揚悅耳的樂曲:「在娑婆世界裡,眾生芸芸,富貴貧賤,悲歡離合,滄桑萬變。今天的幸福歡樂,明天倏忽而逝,紛至遝來的便是無盡的痛苦和煩惱。人為何而生?人為何而樂?人為何而苦?人為何而巧計爭奪?人為何而利令智昏?人為何而迷醉欲念?人為何而朝夕空忙?……古今哲人聖賢常常為此而窮思苦索,而終不得究竟,無門可入,望生死而興歎!

  「千百年來,無數聖賢無不因此而感到人生義理難通,而惶惶不可終日……

  「而你們眾生,往往到了骸形入土時,方才醉後初醒,抱恨終天。可歎,此時也已飽嘗了人間的酸甜苦辣,追憶往事,後悔莫及。覺著有多少事恨不能從頭做起,遺憾的是失去了那麼多因緣良機,只悔契根薄淺,多麼渴望重新獲得過去的機緣!

  「人生既然是這樣的痛苦,可以說不幸和煩惱伴隨著我們的生命同生同死。那麼,我們怎樣才能脫離苦海,活得瀟灑、自在、安詳呢?試想,究竟不出一點人生的真諦,在世間空走一遭兒,就稀裡糊塗地撒手人寰,匆匆而去,豈不痛心?……」

  佛陀發人深省的聲音,在講堂裡回蕩不息……眾弟子們無不以震撼心靈的感觸,聚精會神地聆聽著。肅靜的空氣幾乎凝固了。

  怎樣才能成為一個人生的覺者呢?

  據佛陀揭示,當時印度各種法門有兩種探究和修煉的方法。一種是心外求法,認為人的覺心之外還有一個絕對的、永恆的真理存在,因而執意追求這種真理,以究竟生命的解脫。無疑,這種方法由於放棄自身的存在,使靈知為外境左右,必然求悟反迷,欲升還墜。莫要說自救,度人也是妄然。另一種是心內求法,提倡內明,清淨自性,心外無佛。這正是佛陀所弘揚的真法正道。將六塵萬緣一概放下,行善抑惡,大慈大悲,明瞭生活和生命的真實,回歸自己原本真實的屬性。離心之外無佛可成。明心的人,修心的人,淨心的人,拂去染在心上的一切塵埃,滅卻心中燃燒的一切欲火,悉心修習,發菩提心,諸惡莫作,諸善盡行,但念無常,必成覺者,必得佛果……

  佛陀講畢了以後,大堂裡頓時鐘磐齊鳴,木魚咚咚,悠揚悅耳。眾僧在舍利弗的帶領下,齊聲唱經:

  娑婆起兵戎,空惹諸煩惱。一切如幻覺,今悟彼塵勞,如人在夢中,休得論短長。心靜映明月,意空無風擾。修行清淨法,境界無煩惱。紅塵兩茫茫,顛倒空圖勞……

  優陀夷等人不聽則已,這一聽,往日的塵心好像被烏雲遮住的月光,黯淡無色,而此刻倏忽間雲開霧散,景象光華,茅塞大破。真是「晨鐘敲醒夢中客,經聲指引迷路人」。

  當天深夜,優陀夷和他的隨從一行八人;顧不上敲門,就闖進佛陀的禪堂。他們魚貫地走進後,一齊跪在佛陀座前,大喊佛陀。

  「唔,」佛陀一怔,「你們更深夜靜來到我這裡幹什麼?」

  優陀夷帶頭陳詞:「佛陀,我們想剃除鬚髮,皈依佛門,尊奉你的慈教,去追求人生的真理!」

  佛陀聽了,感到很慶倖,然而又非常不安。他坦率地表示,優陀夷等人是奉淨飯王的特殊使命前來祇園精舍,如果剃度皈依,來而不回,那將怎麼向父王交代?

  優陀夷等人紛紛表示,聽了佛陀的經課以後,他們心中的欲焰被一瓢水澆滅了,感到自己從前是重重牢籠、層層桎梏下的囚徒,是人生枷鎖下俯首從命的懦夫。現在他們醒悟了,要重新淨化自己,認識人生,今後在佛陀的教化下,去追求幸福美滿、悟性圓融的人生。然而,佛陀還是婉言拒絕了他們的請求。

  不料,翌日清晨,當黎明的曙光揭去夜幕的輕紗,朝霞初照祇園精舍的瓦簷時,忽然有幾個剃度發須、衣著袈裟的沙門,風風火火地進到佛陀的禪堂裡,二話不說,跪下就大禮膜拜。領頭的一個激動地大喊:

  「佛陀,我們已經剃度,靜等著皈依了!」

  佛陀注目一看,原來是優陀夷和他的隨從,矢心歸佛,誓願得度,一夜之間,生米煮成熟飯了!正當群情激動、滿堂驚喜時,憍陳如等五弟子也緩緩地進來了。兩夥老相識禁不住相視而笑,他們雙方都曾奉淨飯王之命前來迎太子回宮,結果心靈都落到一個磁場了。

  佛陀默默地凝視著他們,陷入了沉思。……

  牧童牛背穩,佛陀馬蹄輕。

  歷經二十年的辛苦修煉後,佛陀終於帶領自己一百多個弟子回到故國京城了。二十年前,他穿著綾羅錦衣出走,而今身穿袈裟、手托缽盂而歸。二十年前,他捨棄至高的祿位,毅然出走,而今,他證得大智大覺而歸。

  佛陀一行一進入京城,就沿街托缽乞食,妙音說法,開示真心,普渡眾生。佛陀歸來的消息,很快京城裡就家喻戶曉了。

  國人相繼而出,到處尋找往年那個向富貴榮耀挑戰的悉達多太子,尋找他們心中失去的天堂。

  淨飯王很是震驚,太子為什麼一回到京城就沿街乞食,還有,使臣優陀夷和他的隨從們到哪兒去了?當侍臣稟告他,優陀夷一行全都剃度出家時,淨飯王的臉色變得蒼白沮喪,喊道:「快準備象輦!」

  「陛下要到什麼地方去?」

  「朕要去把太子迎到宮裡來。」

  「這……陛下派幾個人去就行了。」

  「不,朕親自去。」

  不多時,路上兩個行列迎頭相遇。一邊是佛陀率領著的眾弟子,一個個身穿樸實的袈裟,手托紫銅缽盂,他們已經乞食完畢,步履整齊地向王宮走來;一邊是淨飯王和百官大臣們所乘的象輦。兩個行列相逢時,淨飯王慌忙地走下來,恨不得一下子就見到太子悉達多。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