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釋迦牟尼 | 上頁 下頁
三一


  第十一章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百千三昧,無量妙意。稀有難得的因緣,終於成熟了。面對他這副超凡入聖的笑容,五位弟子引頸張望,無不感到上師的笑容好似甘露醍醐,使他們的心田得以滋潤,從而獲得慰撫和安寧。他們眼睛一眨不眨地望著,用深情的目光請求上師開示。釋迦牟尼一見了了,一手高舉紫金缽盂,不勝感慨地說道:

  「善哉,善哉,天下眾生皆有如來智慧佛性,只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你們均有佛性,本來不生,本來不滅;本來迷悟,而致升沉。而今迷人念佛生彼,悟者自淨其心。苦海無邊,回頭是岸!」

  意思是,天下眾生本性都是純潔善良的,都天生具有佛性。只是由於人心常被私欲雜念所累,易生煩惱,不明人生的道理。本來世人均有佛性,應該懂得不生不滅之理,只因內心迷悟,而恍恍惚惚。當下由內心的混濁雜亂開始變得清晰,這一念的產生便了然其心。雖然漫遊在人生的苦海裡,而幸福的彼岸就在眼前,成道指日可待了!

  釋迦牟尼開示得從容不迫,意態安詳。

  此時,天地敞開它博大的胸懷,隨著釋迦牟尼的幾聲說法,晴空如洗,祥光普照,好像八方諸神都要下凡來喜賀佛祖第一次普設的菩薩道場。真是一誠感應了!

  第二天黎明時分,釋迦牟尼命子弟們在他面前結跏趺坐,第一次為他們講說戒法:

  「弟子們,從今天開始,你們就皈依三寶,成為佛門的弟子了。首先要恪守五戒。第一是戒殺生,生物無論大小,都有天生的性命。佛子應慈悲為懷,萬勿殘殺,眾生都免卻互相殘殺,則天下太平;第二是戒偷盜,物各有主,不容顛倒,不應取而取,非分取而取,無功而取,都是偷盜,故須切戒;第三是戒姦淫,若非己妻,不得行淫壞人之節,毀己功德,務須切戒;第四是戒妄語,以術愚人,以言詐人,喜說謊話,誑說誑傳,虧心不義,失卻誠實,故須切戒;第五便是戒酒,酒能亂性,性亂神迷,必墜孽障,不能證果,務須切戒。三皈五戒之法,乃是人生正道,是出世善法的根本……」

  說完了五戒法,他又講十善業道。

  釋迦牟尼懷著至死不渝的信念,為弟子們說法和佈道,時光一年一年地過去了。人類歷史上每一個偉大超凡的人物,都有一個維繫其成敗的時刻。時光已經過去了六年,積累了兩千多個日日夜夜,釋迦牟尼一刻也沒有忘記心靈的召喚。然而他還沒有達到轉迷成悟、離苦得樂的最高境界。

  這漫長的六年歲月,只是一場自苦其身、空虛無益的苦行。他的肉體已被折磨得面黃肌瘦,形容枯槁,只剩下一身柴骨,一口幽氣了。

  這一天,曉星已墜,朝曦東升。釋迦牟尼從苦行的座位上站起來,走向尼連禪河。他想在清淨的河水裡洗一洗身上的污垢。不料,兩腿發軟,頭腦昏暈,竟然癱倒在尼連禪河灘上,人事不省。

  這時,有一個名叫陀波羅的牧女,在河畔草原上放牧,頭上頂著一罐牛奶,從河邊經過。她正走著,見沙灘上躺著一個人。近前一看,方才明白,昏倒在地上的原來是一個又饑又渴、受盡折磨的出家人。少女頓生憐恤之心,端起奶罐,對著釋迦牟尼的嘴,就往裡灌奶。可是怎麼也灌不進去。

  少女陀波羅急中生智,索性自己喝了一口奶,含在口中,附身嘴對嘴,往釋迦牟尼的嘴裡餵奶。釋迦牟尼一口口地咽下去。喝了鮮奶以後,他感到渾身熱力倍增,五體通暢,精血複生,慢慢蘇醒過來,睜睛一看,原來是一個陌生的少女在喂自己奶,不由得由衷地感恩。那善良的少女卻現出行若無其事的神情,忽然舉起空空的奶罐,啪地摔碎在地上了。

  釋迦牟尼惶然不知所措,聲怯氣短地問道:「姑娘,你……你怎麼把這好端端的罐子摔碎了?這……這太可惜了……」

  「嘻嘻,這有什麼可惜的?」陀波羅反而喜不自禁,天真地笑了,

  「這罐子是空的,空空的!」

  「可它還能裝奶呀,姑娘。」

  「這罐子即使能裝奶,也是空的。」少女輕快地說,「尊敬的出家人,別看牛奶喝到你腹中,你的體腹也是空的。你想的,你說的,你行的,還有你自己,都是空空的也,世間就沒有實相!它本來就不是罐子。」

  說完,她用腳踢了踢地上瓦罐的碎屑,揚長而去。

  太子紋絲不動地佇立在河畔,在異樣的寂靜中陷入沉思。頃刻,他不由得頓開悟覺,從內心裡驚呼一聲:空空空!超脫塵俗,意境空靈,解悟過人,發人深省。啊,空!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