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釋迦牟尼 | 上頁 下頁 |
一七 |
|
頃刻,象車經過一個竹籬瓦舍的山村,看見人們來來往往。農夫們有的在田間勞苦耕耘,有的滿腿泥巴,揮動長鞭,吆喝羊群;有的赤身裸背,肩挑重擔遠行……悉達多見景生情,思緒起伏。他想:我們空身乘坐在舒服的象車上,遊山玩水,逍遙自在;而他們非但無車代步,反而要在日曬雨淋中,面對黃土,背朝青天。我們都是芸芸眾生,都是血肉之軀,兩相比較,勞逸懸殊,差似天壤。同是人類,同是父母生育,豈不是太不公平了? 直到後來,他真正轉迷為悟時,才揭明佛法,弘揚人群平等的宗旨。在大乘佛經典中他說:「菩薩忍受一切之惡,對待眾生以平等,如大地之牢固不傾。①」這就是說,在博大慈祥的佛法面前,芸芸眾生好似以兒女之身在慈母的懷中,人人平等,一視同仁,不以其強而霸,不以其弱而卑。其中,甚至包括萬物之靈的人類以外的芸芸生物——禽獸鳥蟲。他們一行人,曉行夜宿,一直向西印度進發。經過二十多個晝夜的顛簸,車抵西印度的密締山麓。悉達多仰頭一望,只見這裡峰巒起伏,群山重疊,一眼望不到邊的崇山峻嶺,莽莽蒼蒼,完全被曉霧縈繞著,撲朔迷離,勝似世外仙境。 ①見《佛說四十二章經解》。 跋陀羅尼老師指著這座氣勢磅礴的高山說,這就是隱士毗奢密多羅隱居的地方。他們望著那險崖絕壁的山勢,知道山中道路崎嶇,車輛難行,便將隨從們安頓下來。悉達多和師傅只選了兩名精壯相隨,一行四人,覓路入山。 原來,這座密締大山,跋陀羅尼從前曾經來過一次,只因山路迷離,他約略記得一點。一路上,只能由他頭前領路。途中,山路驚險曲折,崖高岩巉,驚人心魄。所過之處,林木蔽障,亂石縱橫,掛衣礙步,很不易行走。如此約行進了七八裡路,山徑才稍漸平坦。又繞過一個山崖轉彎,只見懸崖劈空,壁立千仞。山巔僻處,老遠有一座石屋,掩映在峰壑爭秀的山巒中,四周古松成蔭,翠柏環抱,別是一番洞天。悉達多自出娘胎,還從未見過這樣天然優秀的境界,真好似來到世外仙境,天外桃源,感到一種難以體味的神秘和空靈。 跋陀羅尼老人遙指著那座遠處山崖上的石屋:「太子,你看沒看見那個地方?」 「老師,我看見了。那可真是個幽靜地方啊!」 「那座石屋,就是隱士毗奢密多羅靜修的地方。」 悉達多一聽,激動得抑制不住怦怦跳動的心,既顧不得山路艱險,也無心賞覽風景,急不可耐加快腳步。又走了一段山路,才來到石屋前面。抬頭一看,這座石屋,是依著山石天然之勢,粗略砌造而成。門前幾步之距,面臨懸崖,下面峭壁直起,無可攀援。除非有翅的飛鳥,連野獸也休想上去。 這時,太子駐步仔細觀望,見前後雖有通幽的曲徑,但與石屋互相隔絕。除此之外,再也看不見第二條路徑。悉達多懷著難以捉摸的心思,望著可望而不可即的石屋,惶然不知如何起步:「老師,我們大概是走錯了路吧!照這樣走下去。我們怕是進不去了。你看,路斷了。」 那兩個隨從,也只顧站在一邊,目瞪口呆,不知所措。 跋陀羅尼胸有成竹地嘿嘿一笑:「太子,你畢竟是在深宮幽院裡住慣了,少見多怪,不知這山中的奧妙。請你不要著急,跟著我往前走吧!」 老人一邊說,一邊上前引路。走了還不到五十步遠,只見右側狹口處,突出一塊十來丈高的怪石,苔痕斑駁,形狀可怕,好像一頭仰天長嘯的雄獅,張著石洞般的巨口,勢若張爪捉人而吞,看著令人脊背發涼。那「獅子頭」離開地面,足有一丈多高。只有一條像前腿似的高石,作支頜之勢,與站立處相接。高石波梭不平,無異于天然石階。只見跋陀羅尼摟起衣襟,回頭喊一聲:「來吧,跟我上去!」然後拾級而上,步履輕鬆。 太子跟蹤上攀,背後兩個隨從,也爬將上去。四個人連成一串,魚貫而登。跋陀羅尼首先來到獅子口跟前,回身向悉達多招招手:「太子,你看,我們要進入這『獅子口』了!」 「啊!……」 悉達多不禁駭然,倒抽了一口涼氣。 老人帶頭鑽進「獅子口」,仍然在前面領路。悉達多等緊跟其後。走到「口」裡,伸手不見五指,不分東西南北,腳下高低不平。大約走了五十步的光景,忽見頭頂上一線天光,由上而下,射入洞中。尋光看去,卻有一道石階,曲折斜轉,上達洞口。悉達多身臨其境,看到如此奇怪的石洞,覺得非常有趣。一路上,曲折盤旋,大約走了一百多級,才出了洞口,突見天日,豁然開朗。這時,一行四人站在石獅的脊背上,舉目四望,奇險莫測,身子好似飄飄欲仙,猶如在雲霧裡騰雲駕霧一般。再放眼環視左右,蒼松翠柏,青竹流泉,奇花異鳥,別有一番世外幽雅宜人的景色。悉達多不禁心神大快:「啊,真是世外仙境!」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