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丘吉爾傳 | 上頁 下頁
八一


  1944年6月6日,在經過長期精心準備之後,人們盼望已久的「霸王」戰役終於開始了。由盟軍的大批轟炸機向海岸目標傾倒了幾千噸炸彈後,海軍戰艦開始猛轟沿海敵軍陣地;從20個英國機場起飛的3000多架運輸機和滑翔機,向諾曼底海岸後的縱深重要地區空投了3個傘兵師;共約6000多艘大小各類戰艦、運輸船和登陸艇,源源不斷地將部隊和裝備運往登陸地點。到了6日夜晚,將近10個師部隊連同坦克、大炮和各種武器已經上岸,後續部隊還在不斷湧來。

  在「霸王」戰役發動前夕直至戰鬥打響之後,德軍方面仍蒙在鼓裡。6月5日,諾曼底駐軍司令隆美爾報告說西線不會有敵軍進犯,然後就乘汽車回赫林根同家人團聚去了。6月6日,第七軍團司令杜爾曼將軍竟下令暫時解除經常戒備狀態,召集高級將領到125英里外的勒恩進行「圖上作業」,盟軍空降傘兵被認為是聲東擊西的手法,西線海軍向總司令報告說:「熒光屏上有大量黑點。」而西線總司令的參謀長卻說:「什麼?在這樣的天氣裡一定是你們的技術員弄錯了。也許是一群海鷗吧!」

  等德國人真正清醒過來後為時已晚。盟軍迅速鞏固、不斷擴大灘頭陣地,到6月12日丘吉爾親臨視察時,幾個灘頭陣地已連成一線。在戰役最初的6天中,有326547人,54186輛軍車和104428噸物資運上法國海岸。

  6月11日深夜,斯大林給丘吉爾和羅斯福分別發出了同樣內容的電報表示祝賀,電報說:

  「顯然,原定計劃中這次規模龐大的登陸行動,已經全部成功了。我的同事們和我不得不承認:就其規模,就其宏大的佈局,以及傑出地執行計劃情況來講,戰爭史上從來也沒有過足以與之類比的事業。眾所周知,拿破崙當年打算強渡海峽遭到可恥的失敗。歇斯底里的希特勒吹了兩年牛皮,說要強渡海峽,但是就連作一個企圖進行威脅的暗示,也下不了決心。只有我們的盟軍才光榮地、勝利地實現了強渡海峽的龐大計劃。歷史將把這一業績當作一項最高的成就而記載下來。」

  到了7月中旬,登陸的盟軍已達30個師。盟軍的勝利進軍使德軍將領們迫切希望以體面的方式結束戰爭。他們密謀刺殺希特勒未遂,參與其事的軍官們絕大部分慘遭鎮壓。希特勒嚴令軍隊堅守陣地,不許撤退;但屢遭重創的德軍無力阻擋盟軍勝利挺進的步伐。7月18日,英軍佔領岡城;美軍攻克聖洛。7月25日,盟軍佔領阿弗朗什。8月16日,加拿大和波蘭軍隊佔領法萊斯。19日,盟軍完成鉗形攻勢,在法萊斯袋形地區圍殲德軍8個步兵師和兩個裝甲師,俘敵5萬人,斃敵1萬人。8月24日,自由法蘭西的部隊進攻巴黎,于當晚9時22分開進市政府前面的廣場。第二天,德軍司令官馮·肖利茨簽署了投降書。26日,戴高樂舉行了正式入城式,至此,被德國佔領達4年之久的巴黎獲得了解放,標誌著諾曼底戰役畫上了完滿的句號。

  與此同時,於6月10日開始的蘇軍夏季攻勢也捷報頻傳。到8月中旬,蘇軍已打到東普魯士邊境。8月26日保加利亞退出戰爭。9月間,芬蘭也退出戰爭,並向拒絕撤離的德軍開火。戰爭已日益迫近德國本土。希特勒大肆吹噓過的齊格菲防線已無人防守。西線德軍已損失近50萬人,隆美爾元帥的參謀長斯派達爾將軍說:「地面部隊已經不再存在,更不要說空軍了。」新任德軍西線總司令倫斯德戰後在受審時說:「就我個人來說,戰爭在9月底就結束了。」但是希特勒還要垂死掙扎,納粹當局強令15—18歲以及50—60歲的男子都要應徵入伍,在9、10月間又徵集了50萬人投入戰場。同時德國人還發射了大量V—1和V—2遠程火箭轟炸倫敦和英國東南部,不過這一新式武器用於戰爭似乎顯得太晚了,除了起到一定騷擾作用外,它對於盟軍的攻勢可說毫無影響。

  德軍加強了西線的抵抗,使盟軍前進的步伐受阻。蒙哥馬利設計的空投計劃也因傷亡慘重而被迫放棄。隨著冬天的降臨,盟軍被迫放慢了進攻的節奏。在這種背景下,10月8日,丘吉爾一行訪問了莫斯科,與斯大林就波蘭和巴爾幹各國的問題進行會談。丘吉爾不希望看到戰後這些國家由左翼力量執政,他與斯大林在許多問題上也未能達成諒解。11月10日,丘吉爾到法國對已被羅斯福承認的戴高樂政府進行正式訪問,受到了極盛情的接待。12日,丘吉爾被授予巴黎榮譽公民稱號。

  1945年1月,丘吉爾致電斯大林,要求他「在維斯拉前線或其他某一地區發動強大攻勢。」斯大林決定在中線加強進攻,強大的蘇軍在三周時間內推進了500公里,進入距柏林70公里的奧得河地區,為西線的盟軍減輕了壓力,也創造了奪取最後勝利的條件。蘇軍在挺進中迅速席捲了以前屬￿波蘭的大部分領土,並深入到匈牙利和南斯拉夫。蘇軍的迅速前進,使丘吉爾、羅斯福與斯大林的會晤顯得迫切。2月初,「三巨頭」在克裡米亞的雅爾塔舉行會晤。第四次當選總統的羅斯福面帶病容,受到了極好的照顧。會議討論了戰後對德國的佔領問題,在丘吉爾的堅持下,給法國也劃了一塊佔領區。同時對聯合國組織的建立、常任理事國及否決權問題、以及蘇聯的兩個加盟共和國的席位問題都進行了討論並取得了一致意見。會議還就波蘭疆界達成了協議,但對波蘭政府的組成未形成一致的明確意見。會議開得較成功,氣氛非常友好。斯大林在宴會上向丘吉爾祝酒,稱他是「百年才出現一個的人物」。

  3月23日,丘吉爾飛到文洛附近的蒙哥馬利司令部,晚上還乘汽艇渡過了萊茵河。幾天後,德國的主要工業區魯爾被美軍包圍。英加部隊也向北移動,經荷蘭北部向德國漢堡方向挺進。隨著形勢的發展,終於出現了德國人準備投降的跡象。3月下旬,某些德軍方人員與亞歷山大將軍的部下在瑞士接洽,未產生任何結果。此事卻招來了蘇聯人的指責,說西方國家背著蘇聯與德國談判。因事前已通知過蘇聯外交部,所以丘吉爾覺得受到了侮辱;羅斯福也有同感。但當丘吉爾建議羅斯福敦促美軍迅速跨越易北河,搶在蘇軍之前攻佔柏林時,羅斯福沒有同意。4月12日,羅斯福突發腦溢血逝世,使丘吉爾大為震驚和悲痛。他很想去華盛頓參加羅斯福的葬禮並會見新總統杜魯門,但最終未能成行而讓艾登去了。

  4月下旬,蘇軍包圍了柏林,並在易北河與美軍會師。4月29日,意大利境內的德軍司令馮·菲廷霍夫同意無條件投降。被德軍營救出來當了一段時間傀儡的墨索里尼及其情婦在逃往瑞士途中被意大利遊擊隊捕獲並槍斃。4月30日,希特勒和剛剛與他結婚的愛娃·布勞恩在總理府地下室裡一起自殺。5月3日,希特勒指定的繼承人鄧尼茲海軍上將派人會見蒙哥馬利,商談德軍投降事宜。5月7日德軍總參謀長約德爾簽字無條件投降。投降書於5月9日零時生效,當天又在柏林舉行了正式批准儀式。參加儀式的西方盟國以及蘇、德代表分別是泰德空軍元帥、朱可夫元帥和凱特爾元帥。

  5月8日,丘吉爾正式向英國人民宣告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結束。他跟在議長後面,由反對黨代領袖格林伍德陪同,參加了下院在聖瑪格麗特教堂舉行的感恩節禮拜。然後他又應邀和參謀長們一起與英王合影,並和王室成員們一起在白金漢宮的陽臺上接受無數英國民眾的歡呼。

  戰爭結束之後,聯合內閣的繼續存在就成了問題。政府已持續執政5年,議會自1935年以來也已10年未大選了。丘吉爾必須決定何時舉行大選。5月18日,丘吉爾在艾德禮的協助下,起草了一封名義上致艾德禮的信,請工黨考慮是否將聯合政府維持到擊敗日本為止。正在布萊克普爾召開的工黨年會上,多數人主張早日大選。丘吉爾在保守黨內部舉行的民意測驗中,幾乎全部同意7月選舉。保守黨人希望早日選舉以便利用丘吉爾個人的巨大威望,於是丘吉爾將大選日期定於7月5日。

  5月23日,丘吉爾正式提出辭職。隨即應國王要求成立了看守政府。5月28日,他在唐寧街10號為退出聯合內閣的高級大臣們舉行茶話會時,老淚縱橫地宣佈:「歷史的光輝將照耀在各位的頭盔上。」為了保證他在選舉失敗時保持外交政策的連續性,他建議艾德禮陪同他參加即將在波茨坦召開的「三巨頭」會議。

  競選在5月下旬開始。丘吉爾在競選演說中除了闡述改善人民生活的政策外,還對工黨進行了猛烈抨擊,說他們「會求助於某種蓋世太保的統治形式」。輿論對他由全國的領袖一變而為黨派利益的衛士感到難以接受。投票日之後還需較長時間完成計票工作,所以丘吉爾於7月15日帶領艾登和艾德禮飛往波茨坦參加「三巨頭」會議。但丘吉爾覺得在得知大選結果之前他不能決定會議中的任何重大問題。17日,美國陸軍部長向他透露了原子彈試驗成功的消息。7月22日,英美首腦聯席會議正式作出對日戰爭中使用原子彈的決定。

  7月25日,丘吉爾一行回國,以便第二天公佈大選結果時在場。本來丘吉爾對大選獲勝一直抱有信心,但就在回國的那天夜裡,他「突然感到身上被戳一刀似地」驚醒了,因而預感到形勢不妙。第二天中午時分情況已趨明朗,儘管丘吉爾本人當選,但保守黨卻遭到失敗,只獲得了197席。而工黨在下院共獲得了393個席位。在5年多戰時首相位置上做出了巨大貢獻的丘吉爾,此時只得黯然神傷地面對下臺的現實。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