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丘吉爾傳 | 上頁 下頁
七九


  §4 「火炬」計劃與「霸王」行動

  就在丘吉爾訪問莫斯科期間,「火炬」計劃的各項細節的擬訂工作已在緊張地進行。丘吉爾回國後,在唐寧街10號每週安排一次同德懷特·艾森豪威爾將軍的午餐會。他已建議羅斯福總統任命艾森豪威爾擔任「火炬」戰役的總指揮。而由亞歷山大擔任副總指揮。當時在法屬北非,約有20萬聽命於維希政府的法國軍隊,他們把自由法蘭西的戴高樂將軍稱為「逃兵」,對英國人懷有強烈的仇視情緒。為了減輕對登陸的抵抗,盟軍的這次登陸作戰被著意安排成一次形式上的純粹的美國軍事行動,由美國將軍擔任最高指揮。儘管艾森豪威爾沒有什麼實戰經驗,但他卻被認為是一支由不同國別組成的混合部隊的最好指揮者。在登陸地點上,丘吉爾不滿意於只在卡薩布蘭卡和奧蘭兩地登陸,他提出增加阿爾及爾和波尼兩地,最後達成一種折衷方案,即只增加阿爾及爾作為登陸點。

  在「火炬」計劃實施之前,10月23日,由蒙哥馬利指揮的阿拉曼戰役,在1000多門大炮的轟鳴聲中拉開了序幕。英軍巧妙地多處出擊,以佯攻配合主攻,使德軍摸不著自己的作戰意圖。代理隆美爾指揮的施圖姆將軍在外出查明情況的途中遭英軍伏擊,從車上摔下來,心臟病發作而死。遠在奧地利阿爾卑斯山上養病的隆美爾被德軍最高司令部凱特爾元帥通知待命,隨後希特勒親自打電話給他,要求他立即返回北非前線。但此時德軍的頹勢連隆美爾也無力挽回。到處都在被動挨打,士氣不振,軍需缺乏。由於馬爾他島仍牢牢地控制在英軍手中並沒有失去活力,使德國運送給養的船隻被大量擊沉,所以德意軍隊得不到必需的補給,整個戰區每輛車只能再發3次汽油。

  11月2日,蒙哥馬利的部隊突破了德軍防線南部,隆美爾面臨的形勢十分危急,他打電報給希特勒,要求乘還來得及時向西撤到40英里之外的富卡陣地。當第二天隆美爾正準備實行撤退行動時,希特勒來電嚴令堅守,不得後退。儘管可能面臨被殲滅的命運,隆美爾作為軍人還是準備服從命令;但他的副手馮·托馬將軍強烈反對。托馬說:「希特勒的命令是愚蠢的、荒謬的,我再也不能執行這種命令了。」他隨後換上乾淨制服,掛上軍階標誌和勳章,站在他那輛已燃起熊熊大火的坦克旁,直到英軍前來接受他的投降。當晚,他已經坐在蒙哥馬利的司令部裡與這位英軍名將共進晚餐了。

  隆美爾立即派專人乘飛機回德國說明情況,要求允許撤退,但他等不及回音,便於11月4日晚被迫違命退卻了。此時能撤出來的只有裝甲部隊和摩托化部隊的殘部。至於步兵,只能聽任他們向英軍投降了。11月5日,希特勒來電同意隆美爾「撤到富卡陣地」,但此刻富卡陣地已被蒙哥馬利的坦克拋在身後。隆美爾帶著他的殘兵敗將在15天中潰退700英里,一直撤到班加西的西邊。此後蒙哥馬利仍馬不停蹄地在利比亞沿海追擊隆美爾殘部。到年底,隆美爾已被迫逃到突尼斯據守。

  阿拉曼戰役是盟軍在北非的一次決定性戰役。這次戰役使隆美爾損失了6萬人,其中德軍為3.4萬。以此為轉折點,盟軍此後在北非的戰鬥中節節勝利。丘吉爾曾在回憶錄中概括道:「在阿拉曼戰役之前,我們從未獲勝過;在阿拉曼戰役之後,我們從未失敗過。」

  「火炬」計劃中在法屬北非登陸的日期定為11月8日,預備參加作戰的盟軍部隊共有13個師,665艘軍艦和運輸船。

  這些包括3艘戰列艦、7艘航空母艦、17艘巡洋艦、64艘其他戰艦以及大批運輸船的船隻被分編成三個特混艦隊,以分別配合在卡薩布蘭卡(達爾貝達)、奧蘭(瓦赫蘭)和阿爾及爾三地的登陸,此外還將使用1700架飛機作為登陸的空中保障。

  為了爭取法軍歸順,試圖「兵不血刃」地取得戰役成功,英美策劃營救出被囚禁的法國將軍吉羅,並將其送到直布羅陀盟軍司令部。美國駐阿爾及爾總領事墨菲也積極爭取北非法國駐軍首領魏剛和朱安等法軍將領。這些法國軍人本來就不願為德軍打仗,魏剛曾對墨菲說過:「假如你僅僅帶1個師來,我將向你開槍;假如你帶20個師來,我就要擁抱你了。」

  朱安將軍也表示願意配合。

  正當盟軍的軍事和外交準備工作已基本就緒,戰役即將打響時,一件意外的事情使情況發生了變化。維希政府副總理達爾朗海軍上將因兒子突發小兒麻痹症住院,匆匆於11月5日飛到阿爾及爾探望並多逗留了一天。達爾朗的到來使朱安的職權失去了作用。在朱安勸說達爾朗失敗後,他和墨菲遭到逮捕。

  1942年11月8日,盟軍按原定計劃如期發動了「火炬」戰役,在英國海軍少將布羅斯指揮下,「東部」特混艦隊于8日淩晨1時在阿爾及爾順利登陸並很快控制了局勢,下午盟軍已進入阿爾及爾市區。達爾朗被迫釋放了朱安等人,並在下午5時發電報給貝當元帥說,「我已命當地駐軍司令朱安將軍就阿爾及爾城投降一事進行談判」。下午7時,達爾朗投降,朱安在盟軍領導下重掌大權。「中部」特混艦隊由美軍少將弗裡登指揮,在奧蘭登陸時遇到頑強抵抗,傷亡慘重,但後來由於阿爾及爾的投降使法軍喪失了鬥志,美軍裝甲部隊於10日乘隙突入奧蘭南部,中午,法軍宣佈投降。由美軍巴頓將軍指揮的「西部」特混艦隊比原定時間晚3個小時才到達摩洛哥海岸,在卡薩布蘭卡附近的費達拉、利奧特港和薩菲登陸。開始時美軍的進展緩慢,法軍抵抗逐漸增強。美軍一邊鞏固登陸據點,一邊向東推進。11月11日,在獲悉其他方面投降的消息後,摩洛哥總督諾蓋亦宣佈投降。

  當斯大林得知盟軍在北非登陸成功的消息後,曾給予了極高評價。他指出:「蘇聯方面認為這次軍事行動是有重大意義的卓越事實,它表明盟國武裝力量的實力正在增長,並展示了意德同盟不久將崩潰的前景。非洲的軍事行動再一次駁斥了那些斷言英美領導者沒有能力組織重大的軍事行動的懷疑論者。毫無疑問,只有第一流的組織家才能完成這樣重大的戰役。」

  在戰役進行的過程中,為了避免「耗費大量鮮血,造成無數痛苦」,盟軍安排吉羅發表了號召北非法軍停止抵抗的廣播演說,但作用不大。艾森豪威爾只好與達爾朗談判。丘吉爾對這一作法是支持的,在艾森豪威爾離開英國到直布羅陀之前丘吉爾就曾對他說過:「如果我能見到達爾朗的話,儘管我極恨他,但我若能以爬行一哩路使他把艦隊帶到盟軍這邊來,那我也欣然照辦。」11月10日,盟軍與法方達成停戰協定後,達爾朗下達了停火命令。11月13日,雙方又形成了一個全面協議,以北非的法國軍政官員和平民與盟軍合作為條件,盟軍承認達爾朗對法屬北非行政事務的管理權,而北非的所有法國軍隊則由吉羅將軍指揮。此後不久,盟軍以這種模式也爭取到法屬西非的皮埃爾·布瓦松的合作。

  但是,盟軍與達爾朗達成協議一事在英美國內以及在自由法蘭西的擁護者中引起了強烈不滿。丘吉爾也為之深感不安,專門打電報給羅斯福提請他注意。羅斯福遂於11月18日發表聲明稱:「目前在北非和西非所作的安排,僅是由於戰事緊迫而不得已採取的一種權宜之計。」兩天后羅斯福又對記者引用了一個流傳在巴爾幹的古老的希臘教會的格言:「在大難臨頭之際,你們可與魔鬼同行。」以此說明美國在處理「達爾朗——戴高樂問題」上的態度。聲名狼藉的達爾朗哀歎自己「僅是一個被美國人擠幹後將要扔掉的檸檬」。12月23日,達爾朗被年輕的戴高樂分子刺殺身亡。

  希特勒對法國人與盟國合作十分惱怒,11月10日,他發出了佔領法國南部的命令,11日德意軍隊佔領了法國「自由區」,導致了維希政府的垮臺。11月27日,德軍進攻土倫港,法國海軍被迫鑿沉了該港口的73艘法國軍艦。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