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丘吉爾傳 | 上頁 下頁
七六


  丘吉爾在海軍部的老同事菲利普斯海軍上將和840名海軍官兵同時遇難。英國軍事史家富勒評論說,「這個損失對新加坡的精神影響是災難性的」;「事實上,至少是在這個時候,新加坡本身存在的理由同這兩艘軍艦一齊消失了——它現在是一個沒有艦隊的海軍基地。」正在為訪美做準備工作的丘吉爾獲悉此噩耗之後心情極為沉痛,他後來回憶道:「在全部戰爭過程中,我從來沒有受到過一次更直接的震驚。……有多少努力、希望和計劃隨著這兩艘戰艦沉入了大海。當我在床上輾轉反側時,這個消息的可怕的感覺深深地滲入我的心扉。在印度洋或太平洋中,除了正在急速返回加利福尼亞的美國在珍珠港殘存的主力艦外,沒有英國或美國的主力艦了。在這廣漠的一大片海洋上,日本獨霸,而我們則到處都是脆弱的和沒有防禦的。」

  此時使丘吉爾略感安慰的是正在北非展開的「十字軍戰士」作戰計劃進展順利。11月18日盟軍對隆美爾部隊發動攻擊初戰告捷,使德軍損失坦克55輛,被迫撤退。從馬耳他出發的英國戰艦「曙光號」和「佩內洛普號」擊沉了敵人的運油船「普羅西達號」和「馬裡乍號」,使敵人坦克的燃料嚴重不足。據後來的統計,德意軍隊在「十字軍戰士」行動中所受到的損失為:傷亡和被俘約3.3萬人,損失坦克300輛。而這些損失約9C10是在戰役的頭一個月中發生的。這次戰役使盟軍在北非戰爭中的軍事態勢得到極大的改善。

  12月11日,丘吉爾在啟程赴美前夕,在下院對戰爭發展的新局勢作了詳細分析。他承認盟國方面遭受了嚴重損失,存在巨大困難,需要繼續艱苦努力。但他同時強調應看到有利的條件,應對戰爭抱必勝的信心。他說:「現在,不但英帝國,而且美國也在為生存而戰鬥;俄國在為生存而戰鬥,中國在為生存而戰鬥。歐洲的降伏於敵人殘暴統治下的所有被征服國家的一切精神和希望都寄託在這四個偉大的作戰國家的身上。我以前曾經說過,人類的4C5站在我們這一邊。這可能是說少了。曾經能夠給人類帶來這些可怕禍害的,只不過是這些結幫成夥的惡人和他們的軍事或黨派組織而已。假如我們不能給他們一個千年難忘的歷史教訓,那的確會給我們這一代帶來恥辱。」

  12月14日,丘吉爾乘坐新下水的「約克公爵號」,冒著狂風巨浪和遭遇德國潛艇的危險,經過漫長的8天航程,於12月22日抵達華盛頓,受到羅斯福總統的熱烈歡迎。英美兩國領導人進行了不拘禮儀而親切友好的會談,雙方人員共同舉行了代號「阿卡迪亞」的全體會議,進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會議決定成立總部設在華盛頓的聯合參謀長委員會;會議確認戰爭的主要敵人是希特勒德國,同時認為阻擊日本侵略的太平洋戰爭是這場世界大戰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便於聯合作戰,統一指揮,會議決定在太平洋戰區建立ABDA(即美國、英國、荷蘭和澳大利亞)聯軍司令部,根據羅斯福總統的意見,由英國的韋維爾將軍出任聯軍總司令。

  丘吉爾與羅斯福會談的最重要內容之一,是建立世界性的反法西斯大聯盟。經過大量的電報往返,由26個國家參加發起的這個世界組織的成立準備工作基本就緒,羅斯福總統提出以「聯合國」替代原來擬議中的「協約國」作為這一世界組織的正式名稱,丘吉爾對此表示贊同。他隨即指出拜倫的《蔡爾德·哈羅德遊記》一詩中的詩句證明羅斯福總統的提議是多麼恰當:

  這裡,聯合國拔出刀來的所在,
  我們的同胞們那天在戰鬥!
  這是許多將永垂不朽的事——而且一切
  都將永垂不朽!

  1942年1月1日,羅斯福到丘吉爾下榻的房間,兩人對《聯合國宣言》草稿最後敲定。隨後,在總統書房裡,由羅斯福、丘吉爾、李維諾夫和宋子文分別代表美國、英國、蘇聯和中國簽署了這個莊嚴的歷史性文件。而彙集其餘22個國家的簽字的任務則留給美國國務院去辦理。宣言聲明各簽字國政府對英美兩國共同發表的「稱為大西洋憲章的聯合宣言中所包括的關於目的和原則的共同綱領,已經表示同意」,宣言宣稱各國政府:

  「深信為了保衛生命、自由、獨立與宗教自由,為了保全它們本土內和其他地區內的人權與正義,取得對敵國的完全勝利是十分重要的,深信它們現在正從事於一場反對企圖征服世界的野蠻和殘暴勢力的共同鬥爭,特宣告:

  「(1)每個國家的政府保證使用它的軍事的或經濟的全部資源,來反對同它處於戰爭狀態下的三國公約成員國及其附從國家。

  「(2)每個國家的政府保證同本宣言各簽字國政府合作,並不與敵國單獨停戰或媾和。」

  《聯合國宣言》的簽署,標誌著世界性的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的建立。除了這一重大成就之外,丘吉爾還在美國國會發表了受到熱烈歡迎的演說;對加拿大作了短暫的訪問。在此期間他有過一次輕微的心臟病發作,引起了醫生的注意。1月初,丘吉爾在弗羅裡達州休息了幾天之後,於1月15日赴百慕大群島,準備乘「約克公爵號」回國。但他一時心血來潮,決定改乘送他來此的波音飛機飛越大西洋,這使他提前了一星期回到倫敦。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