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丘吉爾傳 | 上頁 下頁 |
五六 |
|
1938年7月,張伯倫派出朗西曼勳爵率領的代表團,去捷克促成政府與亨萊因和平解決蘇台德問題。丘吉爾對此表示了贊同,但是預見到「更大的和更狂暴的野心卻可能妨礙達成協議」。8月31日,丘吉爾致函哈利法克斯勳爵,建議由英、法、俄三國聯合向德國提出照令,表示「一致關心捷克斯洛伐克爭端的和平解決」,並促使羅斯福寫信給希特勒,說他認為侵犯捷克勢必引起世界大戰;同時調動艦隊,造成聲勢,以威懾德國使之不敢發動戰爭。 9月10日,法國向英國政府探詢在德國發動對捷克進攻時英國將如何反應,哈利法克斯代表政府答覆說:「雖然英國政府決不會讓法國的安全受到威脅,但是他們不能準確地說明,在現時尚難預料的形勢中將採取的未來行動的性質和採取行動的時間。」法國政府追問英國會提供什麼幫助,倫敦的答覆是,兩個沒有摩托化的師以及開戰6個月內將派150架飛機。英國政府就以這種方式表明了自己的消極態度,也為法國政府擺脫法捷條約中規定的義務提供了藉口。 由於英法兩國的姑息縱容,使德國法西斯進犯捷克斯洛伐克的步子加快了。9月12日,希特勒在紐倫堡黨員大會上發表的演說中大肆攻擊捷克人;9月13日,捷克國內部分地區實施戒嚴;9月14日,亨萊因與政府的談判破裂,並於次日逃往德國。 9月13日深夜,法拉第代表法國政府向張伯倫表示,如果法英兩國政府首腦直接與希特勒會談,可能會爭取使局勢得以緩和。但是張伯倫太想充當唯一的和平締造者,獨自主動給希特勒發電報,表示了訪問的意圖。電報說:「鑒於局勢日益嚴重,我提議立即前來見你,以尋求和平解決辦法。我提議乘飛機前來,並且準備在明天啟程。請賜告你最早能在什麼時候接見我,並請賜告會面地點。盼儘早賜複為感。」 在收到希特勒回電邀請後,張伯倫于9月15日早晨乘飛機抵達慕尼黑。這一舉動,使捷克斯洛伐克領導人大為驚訝並感到十分遺憾,因為這顯然會削弱他們在與德國打交道時的地位。果然,張伯倫剛下飛機,就聽到德國所有的電臺都正在轉播顯而易見是由希特勒導演的一幕政治鬧劇——蘇台德地區納粹党領導人亨萊因發表要求蘇台德區歸併德國的聲明。可是關於歸併這一說法,無論是德國政府或者亨萊因本人此前都從未提出過。而且僅僅在幾天之前,英國外交部已經明確宣佈,英國政府絕不接受這樣的政策。 在會談中,希特勒當面向張伯倫提出了割讓蘇台德區的要求。張伯倫當即表示他個人同意這一要求,但須回國向政府報告並取得批准。9月17日,張伯倫回國後立即召集了內閣會議。此時朗西曼勳爵也已回到倫敦,他在會上建議採取「一項直截了當的行動的政策」,即「把以日耳曼人占多數的地區移交給德國」。以為只有這樣才能勸阻希特勒侵略和瓜分捷克斯洛伐克。張伯倫與朗西曼看法完全一致,並且他仍然執迷不悟地對希特勒抱著堅定的幻想,他對希特勒留下了這樣的印象:「我想,儘管我從他的臉上看出他是一個殘酷無情的人,但我所得到的印象卻是,這個人在作了保證之後還是一個可以信賴的人。」 9月18日,法國總理達拉第應邀抵達倫敦,與張伯倫達成一致意見。兩國並在第二天即把立即將捷克斯洛伐克境內日耳曼人占半數以上的地區交給德國的聯合建議文件送達捷克政府。9月20日深夜至21日淩晨,英法兩國駐布拉格公使拜會捷克總統貝奈斯,極力敦促捷克「在法國和英國不能承擔責任的形勢還沒有出現之前」接受英法兩國的建議。 在英法兩國就捷克問題同希特勒進行談判的過程中,蘇聯政府一直密切關注著局勢的發展。9月21日,蘇聯外交人民委員李維諾夫奉命在國際聯盟大會上作正式發言。他對蘇聯政府曾經提出的有關建議未受到應有的重視而表示遺憾。他鄭重表態,如果法國恪守法捷條約規定的義務,給予捷克斯洛伐克以有效援助的話,那麼「蘇聯將同法國一起,根據條約履行自己的義務,以蘇聯所能採取的方法來援助捷克斯洛伐克。蘇聯的國防部準備立即參加法國和捷克斯洛伐克國防部代表舉行的會議,商討採取適時的措施。」蘇聯的這個公開聲明不帶任何先決條件,卻被法國和英國拒絕了。丘吉爾評論說:「事態的發展,好像世界上不存在蘇聯這個國家似的。 為了這一點,使我們後來付出了很大的代價。」 9月21日,丘吉爾就捷克危機向倫敦新聞界發表聲明說: 「捷克斯洛伐克在英法兩國的壓力之下被分割,這無異是西方民主國家向納粹武力威脅的徹底投降。這種失敗不會給英國和法國帶來和平或安全。恰恰相反,這將使這兩個國家的處境更為軟弱無力和更為危險。僅僅使捷克中立化就意味著德國可以抽出25個師的兵力用來威脅西線;此外,這將為勝利的納粹打通一條通向黑海的道路。受到威脅的,不單是捷克斯洛伐克,還有一切國家的自由和民主。以為把一個小國投入虎口就可以得到安全,實在是致命的謬見。德國的戰爭潛力會在短期內迅速增長,其速度將比法國和英國完成必要的防禦措施要快得多。」 在英法兩國政府的敦促下,捷政府被迫接受了兩國聯合建議。9月22日,張伯倫帶著這個建議的細節,飛往德國萊茵蘭的戈德斯貝格市與希特勒進一步會談。張伯倫本來以為,既然捷克政府已經接受希特勒提出的所謂「民族自決原則」,希特勒就會同他「討論實施的方法和步驟」;但他沒想到遇到的是「一種完全意外的形勢」。他後來向下院報告這次會談的情況時說: 「我本來以為當我回到戈德斯貝格時,我只要安靜地同他討論我帶去的那些建議,事情就可以順利解決。使我大為震驚的是,會談一開始他就說這些建議是不能接受的,而應代之以另一套我根本沒想到的建議。」 就在這次會談中,張伯倫「第一次在備忘錄上發現有時間上的限期」。希特勒限定,如果他在9月28日下午2時以前沒有接到捷克同意新建議,即同意德國軍隊立即進佔蘇台德區的通知,他將命令軍隊在10月1日向該地區發動進攻。 在這種情勢下,天真的張伯倫仍然不願意放棄對希特勒的幻想。他對下院說:「我不希望下院以為他有意欺騙我——我自己一點也不那麼想。」他還特意向下院強調了希特勒再次許下的謊言: 「我必須附帶說明的是,希特勒懇切地向我重申他在貝希特斯加登所說過的話:說這一次是他在歐洲最後一次的領土野心,他並不是非要把日耳曼種族也包括在德國之內。第二,他還極其懇切地說,他希望同英國友好相處,如果這次蘇台德問題獲得和平解決,他極願意恢復談判。」 在張伯倫回到倫敦後,英國內閣於9月25日召開了三次會議。張伯倫試圖說服內閣接受德國的新建議,但遭到海軍大臣達夫·庫珀的堅決反對。連一直追隨張伯倫的哈利法克斯也因良心所迫,在苦思冥想之後改變了態度,強烈拒絕張伯倫的意見。此時英法兩國輿論中的強硬派日益占了上風,極力反對張伯倫的綏靖政策。在這種背景下,英國內閣決定拒絕德國的新建議,並立即將這一決定通知了德國政府。法國政府在接到通報後同意這一決定並在國內進行部分動員。當天晚上,法國總理達拉第再次來到倫敦,雖然有些勉強但最終還是接受了對捷克人的義務。 9月26日,丘吉爾拜訪了首相和外交大臣,敦促政府與法蘇一起發表聯合聲明。當天晚上,英國政府即發表公報說: 「德國如果不顧英國首相的努力,仍對捷克發動進攻,其直接結果必定是法國必然援助捷克,而英國和俄國自必支持法國。」 9月27日晚,海軍部發出警戒電報。第二天上午又正式發出了英國艦隊動員令。捷克斯洛伐克也有150萬軍隊在防線上嚴陣以待。但張伯倫仍然不死心,他在9月27日晚上發表了「一篇和戰兩可,四平八穩的廣播演說」,當晚又收到了希特勒主動提出的對捷克新國界和實行新的公民投票方式的保證,似乎為緩和帶來了一線新的希望。張伯倫立即以個人名義寫信給希特勒說: 「拜讀來信,使我深信你可以不經戰爭就立即得到你所有的基本要求。我願立即親自來柏林,同你以及捷克政府的代表討論移交的問題,如果你願意的話,法、意兩國的代表也可以參加。我深信我們能在一個星期之內達成協議。」張伯倫還同時打電報給墨索里尼,希望他參加會談。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