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丘吉爾傳 | 上頁 下頁
二二


  約瑟夫·張伯倫認為巴爾弗首相對待丘吉爾的態度是失策的。他說:「溫斯頓是所有年輕人中最聰明的一個,巴爾弗任憑他離開黨是犯了一個錯誤。」不知道巴爾弗在對待丘吉爾的態度上有否上一代遺留下的積怨,一個顯然的事實是,曾將倫道夫推下政治舞臺的索爾茲伯裡首相是巴爾弗的舅舅。只是丘吉爾父子的命運大不相同,父親一蹶不振,鬱鬱而終;而兒子卻正確地判斷了形勢,跳下了一條即將傾覆的破船,踏上了向上攀登的階梯。

  丘吉爾與保守黨人脫離關係後,曾有6個選區建議他以自由貿易的獨立擁護者身份作為該選區的下屆議會選舉的候選人,甚至在丘吉爾向奧德姆保守黨人聯合會提出辭呈時,該會負責人拒絕接受並向他許諾,只要議會存在,就讓丘吉爾繼續擔任奧德姆的下院議員。然而這都未能使丘吉爾動心,因為丘吉爾知道,這些提議不失為政治上的一條出路,但不是一條能攫取更高職位與更大權力而往上爬的道路,他需要一個大黨的支持。

  丘吉爾繼續在議會內外不遺餘力地攻擊保守黨。1904年5月16日他在曼徹斯特發表的演說中,揭露保守黨是為大資本家服務的「強大同盟」,「在國內貪贓受賄,為了掩蓋這種惡習而在國外發動侵略」。她認為保守黨的關稅壁壘政策「對千百萬人來說是昂貴的糧食,而對百萬富翁來說是廉價的勞力」。他以極為生動的手法形象地將保守黨與自由黨的政策作了對比。他在講臺下先拿出一小塊麵包,向聽眾晃動著它說:「實施保守黨人的政策時,你們將得到這樣一塊麵包。」然後丘吉爾又拿出另一塊大得多的麵包說:「如果保持自由貿易,你們將得到這樣一塊麵包啊!」1905年7月,他在政府的提議在表決中被擊敗後發表演說,對巴爾弗首相拒絕辭職猛烈抨擊,說他在其他一些事情上,「對首相的聰明才智十分敬佩,其品格像內政大臣一樣崇高」。但巴爾弗拒不辭職,則「是對議會傳統的藐視,將使英王的榮譽蒙受恥辱」。巴爾弗回敬道:「一般說來,我不希望把這種有預謀和粗暴的謾駡作風帶到議會大廳中來;倘若事先經過謀劃,那應當更文雅一些;倘若是非常粗魯,則無疑明顯暴露出內心的真實情感。」

  有的傳記作家認為,丘吉爾對政府拒絕辭職所表現的不耐煩使他平時保持的良好情緒受到了暫時的干擾。他似乎感到,他的人生因選擇的事業未能取得積極的成就而已悄然逝去,年齡卻已到了他父親1895年去世時歲數的三分之二。據說他曾向熟人表示,他父親只活了46歲,他擔心自己也只能活這麼久。或許是對歲月流逝的恐懼感,促使丘吉爾流露出一種急不可待地要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的情緒。

  丘吉爾在許多方面與自由黨人的政策保持了一致。除了反對擴大軍隊、反對關稅壁壘、主張自由貿易而外,在反對不人道地對待南非礦區的中國勞工,反對在對外事務和帝國事務上花費太多,主張立法保障工會權益以及反對禁止進一步移民等問題上,都與自由黨人站在了同一立場上。

  在從事政治活動的同時,丘吉爾花費了許多時間和精力收集資料,進行整理,在大量素材的基礎上撰寫出父親倫道夫·丘吉爾的傳記。在撰寫過程中,他得到了父親的老朋友和老同事的慷慨幫助。約瑟夫·張伯倫、羅斯伯裡這些政壇老將為他提供了許多與倫道夫勳爵來往書信的原件。為他提供書信、文件的還有地產主威爾弗雷德·斯科恩·布倫特。布倫特曾在日記中寫道:

  「他的舉止風度及整個思維方式跟他父親驚人地酷似。他才從馬球場上回來,身體矮小粗壯,兩眼炯炯有神,使我回憶起20年以前倫道夫的特殊形象,……他所具有的忠實品格使我十分感動,他仍然繼續追隨他父親的事業及其爭辯的問題。」

  這部兩卷本的《倫道夫·丘吉爾勳爵傳》由麥克米倫出版公司出版,於1906年1月2日公開發行。該書出版後受到廣泛關注,也得到了評論界幾乎一致的好評。《旁觀者》雜誌認為,作者「避免了黨派的偏見」,在對其父親的懷念中顯得很孝敬。鑒於丘吉爾捲入當時的政治紛爭是如此之深,並與書中佔有重要篇幅的巴爾弗、張伯倫及其他一些保守黨領導人的政治分歧是如此之大,他仍能比較客觀而深刻地對現實政治進行剖析,不能不使人讚歎。歷史學家A·F·彼拉德認為,「它所具有的扎實優點使人們抱有希望,丘吉爾先生比他傑出的、但卻是神經質的父親賦有更大的堅韌力」。這本書極大地提高了讀者對丘吉爾的尊敬之情。有評論認為,這本書的風格與基調完全超出了適應市場需要的範圍,仿佛年輕的丘吉爾是為了後代人而不是為當代人寫的。

  §2 殖民地事務部次官

  巴爾弗儘量避免在黨內激化矛盾,但張伯倫卻對首相在政策上的模棱兩可和行動上的延宕越來越不耐煩。在1905年11月14日的保守黨紐卡斯爾年會上,張伯倫的政策主張在提交表決時得到了幾乎一致的贊成。在這一形勢鼓舞下,張伯倫向巴爾弗發出了最後通牒,要求立即解散議會,舉行新的大選,企圖通過選舉來爭取選民支持他的關稅壁壘政策。巴爾弗沒有接受張伯倫的要求,而是根據自己的判斷做出了辭職的選擇。他過高地估計了自由党領導層的內部分歧,以為在這種情況下該党的領導人只能組成一個少數政府,而這樣的政府是不會長命的。假若如此,需要他再次登臺的話,他就贏得了政治上的主動權。

  然而巴爾弗這次打錯了算盤。自由党領袖坎貝爾—班納曼很快在內部做好了協調工作,於1905年12月5日組成新政府並立即解散議會,確定於1906年1月進行大選。巴爾弗的辭職結束了保守黨的10年統治。在下一個10年中,將都是由自由黨政府統治國家;而自由黨人(加上在聯合政府中)任首相的時間則長達17年。

  坎貝爾—班納曼在組織內閣時,請丘吉爾出任財政部次官。這對一位年輕大臣來說,是一個顯要的職位,年薪高達5000英鎊,比其他部的次官要高得多,而且為今後的升遷奠定了良好的地位。

  但丘吉爾謝絕了這一任命,而要求改任殖民地事務部次官這一地位較低的職務。這是一個出人意料、然而是揚長避短的明智選擇。丘吉爾不熟悉財政事務,對殖民地的情況則知之甚詳。此外,殖民地事務大臣額爾金對殖民地問題瞭解甚少,而且是上院議員。因此,丘吉爾可以全權代表殖民地事務部在下院發言,為他充分發揮積極主動性,發表獨立見解,施展自己的才幹提供了較廣闊的舞臺。

  按照制度,大臣及其次官都可以配備私人秘書。被任命為丘吉爾秘書的是埃迪·馬什,一位與丘吉爾同齡的部內文官。馬什自此時起一直跟著丘吉爾,從一個部換到另一個部,到1929年丘吉爾下野時止,他一直是丘吉爾的私人秘書。他博學多才,具有較高的文學造詣。在後來漫長的歲月中,他還閱讀並修改了丘吉爾所有著作的全部清樣,為這些作品增添了文采。他們的合作關係一直持續到馬什1953年去世時才結束。

  上任伊始,丘吉爾還來不及熟悉部內各項事務,就不得不面對1906年1月的全國大選。他以挑戰的姿態選擇了一直是保守黨據點的曼徹斯特西北選區參加競選。1905年末,他就帶著馬什住進了威斯敏斯特附近的米德蘭特旅館,在一連串的政治集會上發表了極受聽眾歡迎的演說,場面熱鬧,盛況空前。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