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丘吉爾 | 上頁 下頁
三〇


  今天,溫斯頓·丘吉爾不僅是英國精神的化身,而且是我們的堅強領袖。不僅英國人,整個自由世界都對他無比信任。」而丘吉爾在他的廣播講話中,把這種英國精神及必勝的信念表達得更清晰。他說:「我們將永不停止,永不疲倦,永不讓步,全國人民已立誓要負起這一任務:在歐洲掃清納粹的毒害,把世界從新的黑暗時代中拯救出來。我們想奪取的是希特勒和希特勒主義的生命和靈魂。僅此而已,別無其他,不達目的,誓不罷休。」丘吉爾在英國處於最危急,最困難時立下的這些誓言,就像一座巍峨的精神燈塔,照亮了歐洲人民在反法西斯的偉大鬥爭中通向勝利的漫長道路。

  在丘吉爾的多方努力下,英國終於爭取到強大的美國提供的數額巨大的援助;但是迄今為止,美國仍然沒有直接參加戰爭。英國作為屹立在歐洲的唯一的反法西斯的堅強堡壘,仍處於長期孤軍作戰的境況中。

  就是在這種形勢之下,丘吉爾不僅率領全國軍民進行了本土防禦戰。同時還指揮著海外的英聯邦軍隊在非洲和地中海區域同德意軍隊進行了大規模的進攻。

  由於法國退出戰爭,英國正承受著德國納粹軍事機器的巨大壓力,法西斯意大利以為自己獲得了控制地中海、重建古羅馬龐大帝國的「5000年難逢的機會」,於是在非洲大肆擴張。在1940年的7至8月,意大利已經將利比亞、厄立特裡亞、埃塞俄比亞和索馬裡連成一片廣闊的新領土,在這片土地上駐有40萬以上的意大利軍隊和民兵師。而英國當時在北非的兵力只有一個裝甲師和兩個半步兵師,總兵力不超過5萬人,防守著近300萬平方公里土地;飛機也比意大利少。在這種眾寡不均、兵力對比懸殊的態勢下,英軍中東總司令韋維爾將軍足智多謀,善於用兵,創造了以少勝多的奇跡。開始英軍有意示弱並主動撤退,然後突然出其不意地突然發動了強大的進攻。1939年12月6日,約25000名身體瘦削、面目黧黑,受過沙漠中的鍛煉的全部機械化裝備的英國陸軍部隊,被通知進行夜間長途奔襲的演習。

  他們全副武裝在黑夜中挺進40多公里,清晨時又被命令整天一動不動地蜷伏在荒涼的沙漠之中。晚上他們繼續行軍;第三天也就是8日那天,他們才被告知,這並非演習而是「真要打仗」。9日拂曉,西迪巴臘尼之戰打響。在猛烈的炮火掩護下,英印聯軍發起了進攻。僅用一個小時,就擊垮了意軍。英國軍隊在北非獲得了出人意料的全面勝利,5萬英軍竟然擊潰了40萬意軍,創造了以少勝多的輝煌勝利。

  在巴爾幹半島,墨索里尼在妄圖征服埃及的同時,於1940年10月向希臘發動了全面進攻。應希臘政府的要求,英國海軍接防了克裡特島天然良港蘇達灣,並以此為基地,派飛機襲擊意大利艦隊和騷擾意大利南部。在英軍支持下,希臘軍隊發動了反攻。11月22日,希臘軍隊將意軍趕回到阿爾巴尼亞,並使意軍損失慘重。

  由於墨索里尼的失敗危及了德國在巴爾幹半島的地位,希特勒下令德軍進行武裝干預。德軍強大的機械化軍隊很快扭轉了對他們不利的局面。德國也向北非派出了增援部隊,這時,一位德國軍事名將隆美爾登上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歷史舞臺。1941年初,隆美爾被任命為德國派往利比亞的軍隊的司令。此前隆美爾在歐洲大陸的進軍中曾取得了出色的戰績,表明他是一位運用機動部隊的能手,是一位膽大機警、作風頑強、敢下決心的軍事賭博家。隆美爾一到北非,便以優勢的裝甲部隊將英軍擊潰。在撤退的過程中,英軍前線指揮官尼姆中將和他的顧問奧康納中將同時被德軍俘虜。隆美爾把韋維爾新近贏得的桂冠,從他的頭上扯下來扔在了沙漠中。巨大的壓力已經使韋維爾心力交瘁,在前線視察的內閣大臣艾登說:「韋維爾一夜之間老了10年。」

  在5月3日晚上,丘吉爾又一次向全國和全世界發表了廣播演說。他並不掩飾局面的嚴重性,但仍然充滿了必勝的信心。他說:「我們在縱觀歐洲和非洲正在發生的事件和在亞洲可能發生的事件時,難免是憂心忡忡,焦灼不安;但是另一方面,我們卻千萬不可失去判斷的能力,以致悲觀失望或驚慌失措。當我們以冷靜沉著的目光注視著擺在我們面前的種種困難時,如果回憶我們已經克服了的那些困難的話,新的信心便會油然而生。」他還引用了英國詩人阿瑟克拉夫的詩句「用以說明我們的命運」:

  當那疲乏無力的浪花向岸邊空自衝擊,
  仿佛是寸步難進的時候,
  遠遠地,通過小河小灣的流灌,
  已靜靜地匯成一片汪洋。
  當晨光初照人間,
  那光芒豈止透過東窗;
  太陽在前面緩緩地上升,多麼緩慢啊!
  但是請看西邊,大地已是一片輝煌。

  到1941年5月,儘管希特勒在巴爾幹半島和北非戰場上取得了重大勝利,但他也越來越明白,跨越英吉利海峽征服英倫三島的可能性已日趨渺茫。德國人無法得到亦難以集結大規模渡海作戰必需的船舶和登陸艇。同時英國的空中力量也在日益增長,將使已經在質量上超過德國的英國空軍,於一年左右在數量上也超過德國。所以,希特勒一認識到戈林的希望和吹噓已經破滅,便把目光轉向東方,轉向了蘇聯。

  當丘吉爾得到有關德國即將侵略蘇聯的情報後,他認為有必要向斯大林發出警告。但丘吉爾的警告沒能引起斯大林的足夠重視。為了爭取更多的時間,蘇聯儘量避免與德國發生衝突,在許多事情上遷就德國。

  6月15日,丘吉爾電告羅斯福總統:「根據我能從各方面獲得的消息,其中並有最可靠的消息,德國看來即將大舉進攻俄國。如果這場新戰爭爆發,我們當然要遵循希特勒乃是我們必須擊敗的敵人這項原則,給予俄國人以最大的鼓勵和我們能夠提供的任何援助。」羅斯福通過美國大使懷南特口頭答覆說,如果德國進攻俄國,他會幫助俄國。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