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丘吉爾 | 上頁 下頁
二一


  但是,1933年,和平主義在英國氾濫,和平的熱望鼓動著不明真相的大多數英國民眾。工党和自由党的和平主義得到了人們的普遍支持。在牛津大學,大部分學生都擁護學生俱樂部作出的「該團體決不為國王和國家而戰」的著名決議。當丘吉爾的兒子倫道夫關於廢除這一決議的動議付諸表決時,卻被壓倒多數的票所擊敗。工党領袖蘭斯伯裡說,所有的國家都必須「把軍備裁減到德國的水平,作為全面裁軍的第一步」。工党和自由党繼續以和平的名義堅持要英國裁軍。對待不同意見的人,一概稱之為『戰爭販子』和『恐怖販子』。那些敢於採取不同路線的政黨和政治家受到了巨大的壓力,甚至「在政治上幾乎有被消滅的危險」。正是在這種歷史背景下,丘吉爾一天也沒有放棄反對裁軍和提醒存在戰爭危險的呼籲。雖然下院的議員們都認真地傾聽著丘吉爾的發言,但丘吉爾卻有種絕望的感覺,他深信英國已經到了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卻又不能使議會和全國人民信服和重視他的警告,從而採取必要的防範措施,他感到這是「一生中最痛苦的事情」。

  許多保守黨議員原來指責丘吉爾危言聳聽,此時卻又因他們所信任的領袖鮑德溫被丘吉爾逼入困境而遷怒於他,使他陷於「光榮的孤立」之中。1935年6月7日,鮑德溫第三次出任首相。他對內閣只作了小規模的調整,仍然沒有考慮給丘吉爾安排任何職位。看來這位首相再也不願意讓難於對付的丘吉爾鬧得內閣不得安寧。此時已滿60歲的丘吉爾似乎很難指望重返政府中去了。著名歷史學家泰勒曾寫道:「看來,在1935年丘吉爾還是個沒有前途的人。」

  1936年3月7日,德國的希特勒突然宣佈重占萊茵非軍事區,製造了新的國際危機。丘吉爾感覺到希特勒的擴張野心,堅決主張英國應該在軍事上有所準備。他同幾位資深的保守黨後座議員聚談討論英國如何重整軍備問題,最後他們要求同首相談一次,以便將他們對擴軍的意見同鮑德溫進行商討。丘吉爾是主要發言人。他向首相提供了來自法國的最新情報,其中對德國空軍力量的估計,他認為德國第一線空軍實力已達到1236架飛機。丘吉爾著重指出,英國正面臨有史以來最為嚴重的危險。鮑德溫雖然也承認英國在擴充軍備方面已經落後,可是對丘吉爾提出的採取全面緊急行動的主張,仍予以拒絕。

  這時,丘吉爾在下院的形象有所好轉,各黨都有人贊成丘吉爾擴軍主張。很多自由黨人現在也承認擴軍的必要性了。工會領袖們以及知識界的社會主義者也都先後得出了同樣的結論。贊成國聯原則的保守黨人也越來越把丘吉爾看作他們事業的鬥土。

  1936年12月3日,英王愛德華八世堅持要與他所摯愛著的一個美國離婚女人沃利斯·辛普森訂婚導致的遜位危機,立即把別的一切事情都推到次要的地位了。愛德華八世是在喬治五世於1936年1月逝世後繼位的;他的加冕典禮預定於1937年春天舉行。他愛上的辛普森夫人已經離過一次婚,此時正在辦理與第二個丈夫離婚的手續。國王的這一選擇嚴重地違反了宮廷儀規,也使英國人在心理上無法接受和感到難堪。鮑德溫在經國王親口證實消息的真實性後,警告他說這可能意味必須遜位;國王拒絕接受勸告。對國王一直保持著友好關係並在這件事上同情國王的丘吉爾,曾勸辛普森夫人不要離婚,也不要在正式場合以國王伴侶的身份露面;國王亦未接受這一意見。後來丘吉爾又呼籲不要作出不可挽回的決定,希望過幾個月再談論是否遜位的問題。

  在政治上立場不同的人也都想借此事件改善自己的地位。丘吉爾的密友比弗布魯克想借機把鮑德溫拉下首相的寶座,推出丘吉爾取而代之。而鮑德溫則想借機改善自己一落千丈的政治形象。他得到了下院幾乎一致的支持,也與反對黨領導人和各自治領總理通了氣,決定如果國王不改變主意就促其遜位。12月4日晚上,國王決定立即遜位並將決定通知了鮑德溫。

  12月11日,議會通過了遜位法。第二天,國王的弟弟約克公爵被宣佈為新的國王,號喬治六世。1937年5月12日,喬治六世舉行了加冕典禮。

  在處理英王遜位危機中,鮑德溫以巧妙的政治手腕,使新老國王之間的交接過渡得十分平穩,使英國本土及各自治領都保持了穩定,這為他贏得了普遍的讚譽,也使他自1936年1月以來一直不夠安穩的首相地位安全穩固下來。這位善於明哲保身的首相的最聰明之舉是能夠急流勇退,在新國王登基之後的半個月,鮑德溫在「公眾的感激和尊敬的熱烈氣氛中」

  從首相職位上引退了。接替首相職位的是以綏靖政策而在英國歷史上臭名昭著的前財政大臣內維爾倫。

  張伯倫上臺初期,陸軍大臣雷斯利·豪-貝利夏曾敦促他邀丘吉爾入閣。但是張伯倫擔心丘吉爾進了內閣會喧賓奪主,未予同意。他對豪-貝利夏說:「如果我讓他入閣,他就會主宰整個內閣。他甚至會連講話的機會都不給別人。」

  希特勒上臺五年以來的所作所為,已充分暴露了他的擴張野心,這是張伯倫也看到了的。但是如何才能遏制希特勒,各人有不同的看法。張伯倫認為美國傾向於孤立主義,保持中立,英國不能以指望從美國得到幫助作為考慮外交政策的基礎,英國只能以法國為主要盟國,此外就得用一切辦法減少潛在的敵人。

  艾登則認為英國很難主動減少潛在的敵人,因為德意日都明顯地野心勃勃。要實現其野心,必然會侵犯英國的利益。為了對付其野心,英國必須同明顯的友邦加強聯繫,包括美國。這也是丘吉爾的主張。在具體問題上,意大利侵略了阿比西尼亞後,張伯倫準備對意大利的佔領給予法律上的承認,而艾登則反對讓步,當首相和外相的政策分歧在內閣中進行討論時,艾登得不到多少支持,所以他只能辭職。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