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丘吉爾 | 上頁 下頁
一二


  1912年1月,丘吉爾在海軍部正式建立了作戰參謀部,由第一海務大臣具體領導。丘吉爾還下令對參謀人員進行培訓,並要求將英國自古以來的海戰範例作為培訓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一措施收到了明顯效果,有幾項重要的戰略設想就是由作戰參謀部提出來,而且在戰爭爆發後予以採用了的。比如,對德國實行的「遠距離封鎖」就是一例。

  丘吉爾勇於任事、雷厲風行的果斷作風與海軍部的傳統行政模式從一開始就產生了較嚴重的矛盾。海軍部不同於商務部,它的行政事務按慣例是由四位海務大臣協同海軍大臣共同處理的,海務大臣們握有較大的實際行政權力。丘吉爾認為這種局面對於即將來臨的戰爭而言是很糟糕的。他開始改變海務大臣們的職能,向他們發出強制性指令,要求他們服從海軍大臣的權威。丘吉爾的許多做法在低級軍官和士兵中大受歡迎。他提高了已有半個世紀沒變動過的士兵薪餉標準,修改了軍紀條例中的某些處罰士兵的荒唐規定,並為士兵升遷為軍官打開了一條儘管還十分狹窄的通道,規定優秀的士兵可以被任命為軍官。海軍的《艦隊》月刊在丘吉爾任海軍大臣約一年後曾撰文指出:「在海軍歷史上,對處理下級軍官與士兵的各種待遇,還沒有一位海軍大臣能比溫斯頓·丘吉爾具有更為實際的同情心。」

  在推動海軍進行更大規模的建設方面,他顯然比他的前任做得要好,這一點是海軍中從上到下都有目共睹的。丘吉爾一改過去「主張節儉」的舊形象,大力主張英國在與德國進行的海軍軍備競賽中要壓倒對方,因而提出了高額海軍預算。

  1912年德國皇帝威廉二世在國會上宣佈將大幅度增加軍費開支。這位被稱為「愷撒」的威廉二世在講話中宣稱:「支持和加強德國在陸地和海上的國防實力,是我的永恆職責和本分。」他還說,德國人民「並不缺少能夠拿起武器」的年輕人。1912年2月,丘吉爾發表了針鋒相對的演說。他宣稱,英國人從兒童開始就受到熱愛海洋的教育,有當海軍的精神準備,英國從來都不缺海員。他強調指出:「英國海軍是一支無比強大的防禦力量。」他特別提到海軍對英德兩國的不同意義:「英國海軍對我們來說是必需的。而德國海軍,從某種意義上說,對德國人是一種奢侈。我們的海軍實力直接關係到英國本身的生死存亡,是我們生存的保證。對於德國人來說,海軍實力就是擴張。」丘吉爾的演講在德國和英國都引起了不滿。威廉二世斥其為「狂人自大」;英國內閣中則有人認為丘吉爾說話太激烈,不慎重。但英國新聞界對這篇演講卻好評如潮。《泰晤士報》甚至認為丘吉爾的演講「或許是自1889年喬治·漢彌爾頓勳爵發表的著名聲明以來,對海軍政策作出的最好說明」。

  1914年7月30日,奧地利對塞爾維亞宣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8月1日,德國對俄國宣戰。

  8月4日,英國內閣在得到德軍已侵入比利時的消息時,決定向德國發出最後通牒,要求德軍在當晚11時以前從比利時撤退;德國方面未予答覆。晚上,丘吉爾在海軍部與海軍將校們以及一班秘書人員,手中拿著筆,等待著宣戰時刻的到來。當大笨鐘敲響11點時.海軍部對德國作戰的命令已經發出,此刻,許多內閣大臣都滿腹失望的情緒,顯得憂心忡忡。而丘吉爾則完全兩樣,他邁著堅定的步伐,在民眾的歡呼聲和《上帝保佑英王》的國歌聲中穿過近衛騎兵檢閱場,再次去唐寧街10號向首相通報情況。據兩次看到他去拜訪首相的人說:「他的表情並不沮喪,也不得意洋洋,毫不感到驚詫。他徑直走了,就像一個人去從事一件極其習慣的工作一樣」;他「面帶笑容大步朝內閣房間走去」。

  8月20日,比利時的首都布魯塞爾被德軍攻陷。

  10月2日,倫敦得到消息說,比利時政府已經決定放棄安特衛普,準備撤退到奧斯坦德。此刻阿斯奎斯首相正在外出途中,丘吉爾、外交大臣格雷和新任陸軍大臣基奇納經過商議後決定要求比利時政府堅守安特衛普。恰逢丘吉爾正要再次去敦刻爾克訪問,於是大家一致認為丘吉爾應在去法國期間到安特衛普轉達上述意見,並瞭解該地的軍事形勢。

  10月3日下午丘吉爾到達安特衛普,與比利時政府進行了商談。比利時人同意在該地堅守10天左右,以待協約國援軍的到達。丘吉爾也當即命令敦刻爾克的英國海軍陸戰隊先派兩個旅來增援安特衛普。

  10月4日,丘吉爾致電阿斯奎斯,請求准予辭去海軍大臣職務,並授予他在安特衛普的正式軍事指揮權。

  基奇納表示可以授予丘吉爾中將軍銜;但首相認為這樣做似乎太離譜,因而拒絕了這一考慮。阿斯奎斯在日記中寫道:「溫斯頓從前是一名騎兵中尉,如果接受他這個建議,他就有權指揮兩名卓越的少將,更不要說準將、上校等軍官了」丘吉爾遭到拒絕後再次提出請求,堅持要求留在安特衛普。他實際上已將該地的領導權抓在自己手中。他任命海軍情報處長奧利弗將軍為他的秘書,幫他處理各種軍務,並親自冒著猛烈的炮火到各處視察。但是,內閣則要求丘吉爾立即趕回倫敦履行自己的職務。

  1915年初,英國海軍取得了一連串的勝利,使海軍部的威望大大加強。在勝利的鼓舞下,丘吉爾在帝國防務委員會上提出了消除敵軍入侵英國威脅的最好防禦手段是進攻的戰略思想。他還提出了在北海封鎖德國各海港出口和進攻達達尼爾海峽,打開馬爾馬拉海的通道,進攻新近加入德奧一方作戰的土耳其的最大城市君士坦丁堡,與俄國人取得聯繫的兩種作戰方案。

  海軍對達達尼爾海峽各要塞的炮擊於2月19日開始,並用戰艦運送小股部隊登陸,摧毀了海峽入口處的炮臺,但由於健康不佳的地中海艦隊司令S卡爾頓指揮不力,行動極為遲緩。海軍部很快以海軍少將N·德羅貝克取代卡爾頓指揮這次行動,3月18日開始了第二次重大進攻。英法軍艦受阻於敵人的佈雷區,有兩艘英國戰列艦和一艘法國戰列艦因觸雷而沉沒。德羅貝克決定推遲行動,等待與陸軍發起聯合進政。但英國軍隊陸、海軍之間互不協調的弱點此時充分暴露了出來。基奇納此時認為西線可能需要某種難以預料的緊急支援,把原定加強遠征軍的第二十九師扣住不放。丘吉爾為此極為惱火,在戰時委員會上提出強烈抗議。等到基奇納終於同意放行第二十九師時,原來備用的運兵船隊又已改派他用了,使該師直到4月中旬尚未開赴達達尼爾海峽。由於各種因素造成的延誤,土耳其軍隊得以喘息並鞏固了自己的防禦陣地。協約國聯軍於4月25日重新發起猛烈進攻,但很難取得進展且遭到了重大傷亡,局勢呈現出一種僵持狀態。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