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丘吉爾 | 上頁 下頁
三一


  7.辭去大臣爬戰壕

  當西線戰局雙方處於膠著狀態時,丘吉爾尋求在東線突破,他向戰事委員會(即戰時的國防委員會)提出進攻土耳其(加入德奧一方參戰)加利波利半島,奪取君士坦丁堡①的主張。1915年新年剛過,俄國陸軍總司令向英國發來籲請救援電報,希望英軍對土耳其採取牽制性行動,以減輕土軍對俄國高加索地區的壓力。丘吉爾在戰事委員會舊事重提,反復闡述最好的防禦手段是進攻的思想,認為進攻不僅可以援俄,還能迫使土耳其退出戰爭。陸軍大臣基奇納和海軍第一部務委員費希爾都同意開闢新的戰線,進攻加利波利半島。戰事委員會通過了發動達達尼爾海峽戰役的計劃,由海陸軍協同完成。但是會後費希爾認為英國海軍主要目標是北海,不應向地中海分散更多兵力,而基奇納對陸軍前去遠征也不很積極,再加上丘吉爾剛愎自用,難以合作,便埋下了日後協同不力,行動遲緩的種子。

  ①君士坦丁堡現稱伊斯坦布爾。

  2月19日英法艦隊向海峽周圍工事展開猛烈襲擊,海峽入口處炮臺大多被摧毀。丘吉爾喜氣洋洋,儘管正患流行性感冒,還是騎著馬檢閱了正待登船出發的海軍陸戰師。

  但是,英國東地中海艦隊司令卡爾頓海軍中將,先是埋怨艦艇不夠,未能堅持轟擊土軍防禦工事,接著又於3月15日因病辭職。副手德羅貝克接任指揮,3月18日再次猛烈轟擊土耳其要塞,壓得對方幾乎無法還擊。但軍艦向前行駛時突然觸雷,三艘大艦沉沒,四艘失去了戰鬥力,幾分鐘內軍力損失過半。德羅貝克大為驚恐,認為必須待掃淨水雷,補充軍艦,調來陸軍之後,才能繼續作戰。

  一個多月後,陸軍前夾參戰,英國再次進攻達達尼爾海峽。此時土耳其已加強了半島的防禦,並且改由經驗豐富的德國將軍指揮作戰。英軍登陸時遇到猛烈的炮火,數以萬計的官兵倒斃于灘頭陣地,島上制高點仍然全部控制在土軍手中。1915年11月,英軍全部撤出加利波利半島,此次戰役以英軍戰死、病死、受傷、被俘4.33萬人而告終。

  眾多英軍喪生異域,英國公眾大嘩,《晨郵報》接連發表一組文章,憤怒譴責丘吉爾。

  保守黨領袖博納·勞發表聲明:如果丘吉爾不辭職,保守黨拒絕參加正在籌組中的聯合政府,拒絕支持阿斯奎斯領導的戰時內閣。

  丘吉爾倚重的費希爾海軍上將向他提出了辭呈。丘吉爾也不得不在阿斯奎斯改組內閣時辭去海軍大臣,只在內閣中掛了個不管部大臣之名,暫時在戰事委員會中保留席位。不管部大臣是個報酬不菲而又不須做事的清閒職務。這種職位通常是為新閣員或年老體弱、德高望重的政治家準備的。丘吉爾調任此職,幾乎等於被撤消原職。按照勞合·喬治說法,「由於建立聯合政府,丘吉爾好像從一個大副被貶到甲板上,只幹點雜活兒。」

  他對雜活兒也幹得挺起勁,常常去戰事委員會聽最新戰況消息,向首相和大臣發出沒完沒了的備忘錄,要求重新發起對土耳其人的攻擊。然而,這一切都無濟於事,他不能控制權力杠杆,正像後來他在一次宴會上對一位女士說的,他就像「從頭到腳都被綁住,去等待一位妙齡女郎的到來。」半年後戰事委員會改組,丘吉爾被除名,連雜活兒也幹不成了。

  丘吉爾十分沮喪,當時曾對報業大亨李德爾勳爵說:「從各方面來說我都是一個不能再有發展的人了,但我感興趣的是戰爭,是打敗德國人。我有過很高的地位……有過傑出人物才能擔任的高薪職位,這一切都變成了泡影,可我正是為了這一切才活著的啊!」

  丘吉爾妻子向首相女兒寫信說,調離海軍部對他造成可怕的傷害和肢解,「就好像貝多芬變聾了一樣」。

  丘吉爾自已在《隨想與奇遇》一書中描寫他下臺時感到的震動,「就像海獸從深海被捕撈後帶出海面,或像潛水員突然浮出水面,我的血管由於壓力突降而有暴烈的危險」。

  丘吉爾對輿論把戰事失利的責任全推給他一人感到忿忿不平,他在悻悻然離開內閣後發表了一個自辯聲明:「我在海軍部任職期間,沒有一項重大的政策性行動、艦隊的重新分派計劃、船隻的調動和作戰計劃,不是征得了海軍第一部務委員同意的,而且記錄在案。」他要求公佈檔案。

  直到1917年1月,勞合·喬治任首相不久,調查達達尼爾海峽戰役失利情況的委員會,才在廣泛聽取證詞後提出報告。報告結論認為,首相、陸軍大臣和海軍大臣對戰役失敗負主要責任;阿斯奎斯在近兩個月內(3.19~5.14)未召集戰事委員會會議部署和貫徹確保軍事行動獲勝的措施;基奇納在調遣陸軍參戰過程中遲緩拖遝,這是丘吉爾曾經提出過抗議的;丘吉爾有些專權,與海軍顧問們協商不夠,也沒有把顧問們的不同意見提到戰事委員會來讓大家討論。

  儘管仍有人說,如果不是丘吉爾千方百計地說服政府和陸海軍各領導人,這一戰役本來是打不起來的,但調查結論基本上是公正的,丘吉爾心頭的壓抑憤懣總算掃除。

  以上是後話。且說1915年初冬,丘吉爾無法在政府中謀得一個參與指揮戰爭的職位,便毅然辭去不管部大臣這一有名有利卻無實權的高職,並且作出一個驚人的決定,以少校軍銜奔赴駐法英軍作戰部隊,上前線打仗去。

  是效忠英王為國盡力,還是鋪砌日後升遷之階?是將功補過,還是因不服而賭氣?無論怎麼說,當了10年的副大臣和大臣,而新入閣者的年齡仍然至少比他大10歲,丘吉爾下臺後自告奮勇去前線當一個普通軍官,總令人感到悲壯和倔強。何況,這是他請求授予少將軍銜指揮一個軍,請求當英屬東非總督和軍事長官,都被冷冰冰地拒絕之後。

  11月18日,在一片蕭瑟的氣氛中,丘吉爾來到倫敦碼頭,登船前往法國。他不願苟且偷安地坐享優厚待遇,他找到一種特殊的發洩心頭鬱積方式,他由政壇又轉回軍界從頭幹起。他的朋友比弗布魯克回憶當時情景寫道:

  全家人包括女僕都去歡送這位戰士——國務活動家,他拄著軍刀站在一旁。他忠實的秘書埃迪·馬什站在臺階上哭了……倫道夫夫人站在更高處,想到自己傑出的兒子要到戰壕裡去而完全絕望。惟獨丘吉爾夫人表現沉著冷靜,精神飽滿並且懷有遠大抱負。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