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普希金 | 上頁 下頁
三一


  §第五章 奧涅金與達吉雅娜

  像英國詩人莎士比亞塑造了羅米歐與朱麗葉,像德國詩人歌德刻畫了維特與綠蒂一樣,普希金也向世界文學寶庫奉獻了自己的著名文學典型——奧涅金與達吉雅娜。他們是詩人的長篇詩體小說《葉甫蓋尼·奧涅金》中的男女主人公。

  普希金為了創作這部詩體小說花費了七年多的時光。可以說,這部作品是詩人嘔心瀝血之作。也是他藝術創作的最高峰。

  還在南俄流放的時期,詩人就已經開始動筆寫作這部巨著。1823年,普希金在比薩拉比亞的首府基什涅夫(今莫爾多瓦共和國的首都)給友人維雅澤姆斯基寫了一封信,說他正在創作一部新樣式的文學作品。它既不是古典式的小說,也不是舊體敘事長詩,而是詩體小說。普希金作為一個喜愛創新的詩人,有信心也有能力把這一新的嘗試進行到底。不過,鑒於詩人當時的處境,他也沒有奢望將新的作品付諸出版。

  在另一封信中,詩人自嘲地說,小說既不在莫斯科,也不在彼得堡,而將在天國裡問世。這部新作前前後後、繼繼續續地寫出了十章,幾經刪改,最後與讀者見面的只有前八章。但從結構和情節來看,這八章作為一部詩體小說是完整的。七年多的創作歷程反映了普希金藝術探索道路的艱辛。

  詩人寫作詩體小說的那一時期(1823-1830)正值俄羅斯貴族革命由興起轉向低潮的歷史階段,也是亞歷山大一世沙皇統治最黑暗最反動的時期。1812年以來的革命浪潮在俄羅斯社會中逐漸高漲,在1825年12月14日終於爆發了反沙皇專制的「十二月黨人」的武裝起義。但是由於貴族革命党人的致命弱點——脫離廣大民眾和力量分散,起義很快被鎮壓下去。以「十二月黨人」為代表的進步勢力遭到嚴重削弱,俄國社會又充滿了壓抑和窒息的氣氛。

  一些曾經為革命運動所鼓舞的進步青年因此而意志消沉。他們由於自身的局限,找不到正確的出路,最終在憂鬱、頹喪和庸庸碌碌中消磨掉自己寶貴的青春。

  這就是《葉甫蓋尼·奧涅金》這部詩體小說產生的時代背景。普希金正是這一時代現象的見證人,也是這一歷史氛圍的感受者。詩人以小說主人公奧涅金朋友的身份敘述了這樣一個悲劇性的故事:

  青年貴族葉甫蓋尼·奧涅金得知伯父病危的消息後,匆匆忙忙地乘上一輛馬車從京城彼得堡奔向伯父的鄉下莊園。當他風塵僕僕地趕到鄉下時,老人已經命歸黃泉。於是,這位遠道而來的侄子從此繼承了伯父的全部遺產,成了莊園的新主人。身居鄉間的奧涅金很喜歡獨自一人欣賞周圍的自然風光:

  一座幽靜的地主莊園,
  它的屏風是一座大山,
  門前一溪清流。眺望遠方,
  色彩斑駁,一片繁榮景象,
  那是牧場和金色的農田
  和幾處疏疏落落的村莊;
  牧場上四處遊蕩著牛羊,
  一座巨大的荒蕪的花園,
  綠樹鋪開寬闊的濃蔭,
  遮蔽著沉思的森林女神。

  美麗的景色使他愉悅,而鄰近的地主鄉紳卻讓他反感。每當這些人前來拜訪時,他總是悄悄地溜之大吉,叫他們難堪。更令地主老爺們坐臥不安的是,這個城裡來的時髦青年居然還要進行什麼農村改革。奧涅金打算制定出一套新的章法,用較輕的地租制取代沿襲久遠的沉重的徭役制。貧苦的農奴們為此拍手稱快。而地主們則認為,改革將危及他們的利益,暗中對奧涅金怒駡不休,他們一致認為奧涅金是個極其危險的怪人。

  奧涅金有這樣的舉措並非心血來潮,而是同他所受的教育和時代發展狀況有關。他的父親曾身居高位,家境富有,一年舉辦三次家庭舞會。奧涅金從小受到法蘭西式的文化薰陶。他天資聰穎,讀過一些歷史、文學和經濟學的名著,熟練地掌握了拉丁文。在他年輕的心中曾經也蕩漾過理想國的方舟。這個貴族公子的主要興趣是近代資產階級的經濟理論和政治學說。

  他咒駡荷馬和費奧克利特,
  但讀亞當、斯密卻頗有心得,
  儼然是個經濟學家,莫測高深,
  就是說,他還喜歡發發議論;
  一個國家怎樣才生財有道,
  靠什麼生存,又是什麼理由,
  當它擁有天然物產的時候,
  黃金對於它也並不需要。

  奧涅金的農村改革由於舊勢力的抵制而不了了之。

  久居這落後的偏僻的鄉村,初來時的短暫興奮像一陣輕風似地轉瞬即逝。他又像在城裡一樣頗感寂寞。這時,鄰村一位素有教養的年輕鄉紳來到了奧涅金的莊園。小夥子名叫弗拉基米爾·連斯基。他曾經留學德國,具有哥廷根大學的派頭,是德國古典哲學家美學家康德的信徒。這位青年天性浪漫,富於激情,喜歡幻想,經常作詩並自得其樂。在奧涅金寂寞無奈的書房裡,連斯基的出現猶如陰鬱天空中的一絲光亮。共同的文化素養使奧涅金似乎感到遇見了知音。只是由於性格上的差異,開始還無法推心置腹。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