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普希金 | 上頁 下頁 |
四 |
|
隨著思想上的成熟,普希金不僅僅是關心俄國文學的進步,也更關心祖國的命運。時代和社會的風浪也時常在他的詩作中掀起層層波瀾。這一時期,詩人寫下了《鄉村》、《自由頌》、《致恰阿達耶夫》等著名的政治抒情詩。這些詩篇有的寄予了對窮苦農民的深切同情,有的表達了改革農奴制建立君主立憲體制的願望。詩人深信,俄羅斯終有一天要從睡夢中蘇醒,自由幸福的星辰必定會升起並照亮自己的祖國。普希金的政治抒情詩像寒冬裡的一團火溫暖了苦難中的民眾,又像嘹亮的衝鋒號鼓舞著為自由而戰的仁人志士,政府的書籍檢查官們害怕詩人的自由聲音皇政府還決定把詩人發配到遙遠荒涼的西伯利亞去。只是由於文壇巨匠茹科夫斯基和卡拉姆津以及詩人母校的說情,普希金才得以免除勞役之苦,但卻被流放到遠離彼得堡的南俄地區。 在流放途中,普希金梁上了瘧疾。幸好得到友人拉耶夫斯基將軍一家的熱情相助,他才從病魔手中解脫出來。將軍父子還把詩人帶到了高加索礦泉區療養。 山區的清新美麗,民風的淳樸可愛,加上友人的溫情,使普希金從精神到身體都得到了良好的恢復。離開高加索後,詩人又跟隨拉耶夫斯基一家來到了黑海之濱的尤爾卓夫。逗留海邊的日子裡,自由奔放的大海成了詩人的知音。白天他在蘭色的波濤中暢遊,夜晚坐在岸礁上聽浪。普希金認識大海的同時,也第一次接觸到被他稱為「思想上另一位君王」拜倫的詩篇。英國大詩人拜倫是19世紀歐洲浪漫主義文學最著名的代表之一,他的叛逆性格、自由的靈魂、狂放而憂鬱的詩風在普希金的心中產生了共鳴。 此後詩人創作的一組傳奇長詩都深深地烙下拜倫的印記。由於詩人任職的地點已改為比薩拉比亞(今莫爾多瓦),詩人不得不匆匆趕往基什涅夫。供職於這個偏遠省份時間雖然不長,但有一次獨特的經歷使普希金終身難忘。他在卡敏卡參加了革命黨人的一次秘密會議。詩人的發言慷慨激昂,語驚四座,那些革命者過去只知道普希金富於文學才華,而今才瞭解他不僅有哲學家的思辨,而且還充滿戰鬥者的熱情。普希金也感覺與革命者在一起生命變得更加可貴,他仿佛看到理想的目標就在眼前。 通過京城朋友的幫助,普希金又被允許前往文化發達的南方濱海城市敖德薩。浩瀚的大海、洶湧的浪濤、自由的海鷗,又一次把詩人引入了狂放不羈的境地。這個時期,歐洲大陸的革命風潮正此起彼伏,西班牙和意大利的革命運動方興未艾,希臘人民反抗土耳其壓迫的民族解放運動也蓬蓬勃勃,普希金立刻聯想到了俄羅斯的現狀,他發出渴望鬥爭的呼喚:為什麼在俄國的土地上還沒有熾烈的的交鋒?當時,拜倫參加了希臘人民的起義,這位英國詩人傳奇般的經歷給普希金以極大的震動。他也曾計劃逃到土耳其去,以便擺脫這壓抑的流放生活。由於種種局限使普希金難酬壯志。身不由已的詩人只能寄情于詩神繆斯,他發憤地進行寫作。 南俄流放時期,普希金以當地的生活為素材,寫下了傳奇敘事長詩《高加索的俘虜》《巴赫奇薩拉伊的噴泉》、《強盜兄弟》草擬了《茨岡人,並開始創作俄國文學史上第一部詩體小說《葉甫蓋尼奧涅金》,同時還創作了大量的抒情詩歌,如《匕首》《拿破崙》、《陸地和海洋》、《翻騰的浪花》、《徵兆》《我是荒原上自由的播種者》等它們是詩人飄泊異鄉的心靈日記。普希金在南方的桀驁不馴的表現再度引起了沙皇的不安。於是,詩人又被押解到普斯科夫省的米哈伊洛夫斯克村他父母的領地。 1824年的仲夏,普希金來到了新的流放地。 這是一處僻靜的小村落,它掩映在樺樹和樅樹林裡,一條小河蜿蜒流過,平靜的湖面上遊動著一群群白鵝,沙皇之所以把詩人幽禁在他父母的領地上,是企圖讓他的父母來「感化」他普希金終於同家人久別重逢。 但老人們對兒子埋怨多關切少。能給普希金莫大安慰的仍然是那位慈祥的奶媽阿麗娜·羅季昂洛夫娜。每到傍晚,詩人就坐在書房裡聽奶媽講述故事和傳說。 普希金又仿佛回到了童年,,仍舊聽得那麼津津有味。 有時,普希金一邊聽,一邊把故事記錄下來,經過詩人的整理加工,一個故事就變成了一首詩或一篇童話,普希金的心中,奶媽的故事和民歌永遠是那麼迷人,那麼美麗。她是詩人最忠實的朋友。她不光是講故事的人,而且還常常是普希金新詩的第一個聽眾,有時奶媽還給詩人提出中肯的修改意見。難怪詩人在後來一首詩裡稱奶媽是他親人。漫長寂寞的幽居生活和寧靜的環境使普希金有時間來充實自己,他又一次鑽進了圖書叢中。詩人在《拜倫談話錄》中與「思想君王」 促膝談心;在《聖經》中他發現了上帝的秘密;的歷史劇讓他找到了歷史感;塞萬提斯的幽默使他忍俊不禁;彼得拉克的情思撥動了他心上的琴弦;歌德、席勒格林也「前來」同他做朋友。西歐文學豐富的營養滋潤著普希金的創作,著名的抒情詩《致大海》、歷史悲劇《鮑裡斯·戈都諾夫》,敘事詩《魯林伯爵》、詩體小學《葉甫蓋尼·奧涅金》的第三章以及抒情小詩《酒神頌歌》、《冬天的黃昏》、《先知》都是這一時期完成的。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