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南非鬥士曼德拉 | 上頁 下頁 |
七六 |
|
20.特蘭斯凱「獨立」 1976年10月26日,在特蘭斯凱的首府烏姆塔塔正在舉行一種特別的儀式,在特蘭斯凱的「國歌」聲中,特蘭斯凱的「國旗」冉冉升起,作為黑人家園的特蘭斯凱正式宣佈「獨立」。出席「獨立」儀式的有「國家元首」大酋長博塔·西科,「總理兼國防部長」凱澤·達利翁加·馬坦齊馬,「外交部長」迪格畢·科雅那,「司法部長」喬治·馬坦齊馬和一些其他官員。然而,參加儀式的外賓很少,南非駐特蘭斯凱的「大使」站在特別顯眼的位置。 說特蘭斯凱的「獨立」是一場鬧劇並不是誇大。從表面上看,它具備了一切獨立國家應有的標誌:國旗、國歌、軍隊、政府、國會、議員、護照、簽證、官方汽車、邊防哨所、總統府、國際機場,等等。但對國際社會而言,特蘭斯凱作為一個國家是不存在的。聯合國通過決議,認為它的獨立是無效的,非洲統一組織拒絕同它來往,沒有一個國家承認它的護照。例外的只有兩個國家:南非在這裡開設有大使館;而美國在聯合國表決反對承認特蘭斯凱時投了棄權票,然而,它也不承認特蘭斯凱護照。特蘭斯凱為何要獨立?因為南非同意它獨立。 說特蘭斯凱是種族隔離制的怪胎也非誇大。這裡的氣候溫和,雨量充沛,草地繁茂,牛羊成群。它北靠萊索托,南臨印度洋。然而,這種良好的自然環境並未由於「獨立」給特蘭斯凱帶來什麼好處。相反,它對南非的依賴與日俱增。在政治上,南非的大使不但制定特蘭斯凱的憲法,還洋洋自得地宣稱自己在特蘭斯凱的工作「『實際上是在管理這個國家」。在經濟上,工業化毫無起色,大部分資金靠南非提供,農業上糧食主要靠從南非進口。另外,尚有50萬特蘭斯凱人在南非工作,比「獨立」前增加2/3。 從實質上看,這場獨立鬧劇不過是南非白人政府策劃已久的班圖斯坦計劃的一部分。南非種族問題委員會是班圖斯坦計劃的始作俑者。1947年,西奧菲拉斯·唐吉斯、歐內斯特·詹遜、尼科拉斯·迪德利希斯和維爾納·埃塞倫等人組成南非種族問題委員會,提出了種族隔離制是解決種族問題的「科學方法」。他們建議將南非聯邦分成四大類居民:歐洲人、非洲人、印度人和混血種人,各自建立居民區。這樣可以保持種族純潔,保證歐洲人不被同化,每一種族能夠保持自己的傳統生活方式和文化特徵。 隨後,他們進一步提出了種族隔離理論的核心部分——一黑人家園理論。這一理論的主要內容是所有的班圖人在其保留地都有其固定的家園。班圖人進入其他地區或城市地區只能是暫時性的,准許他們進入這些地區的主要原因是他們可以提供勞動力。班圖人在保留地以外不能佔有土地,也沒有政治權利。1956年的湯姆林森委員會①的報告首次提出了班圖斯坦的規劃,認為歐洲人與非洲人的分別發展是消除種族衝突、保持種族關係和諧的惟一有效途徑。 ①該委員會由維沃爾德任命,由湯姆林森教授任主席,負責調查南非班圖人地區的社會經濟發展問題。 班圖斯坦的實施大體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部落自治階段:1951年起,依據議會通過的「種族隔離法」和「班圖立法會議條例」,264個保留地分為632個「部落自治單位」。這一階段可稱為計劃的孕育階段。第二階段是部族自治階段:1959年,南非政權制定了「班圖自治法」,所有保留地逐漸並為8個班圖斯坦(至1979年擴至10個);1963年通過特蘭斯凱班圖斯坦憲法,成立地方政府。第三階段是班圖斯坦獨立階段:以1976年特蘭斯凱宣佈獨立為標誌。 早在1956年,曼德拉就在《解放》雜誌上撰文,揭露班圖斯坦計劃的虛偽性。他指出,建立和鞏固保留地制度的真正目的是「要使保留地的農民大眾更缺乏土地並且讓他們受窮」,另一個目的則是「創造一支流動勞工大軍」。這樣,在需要他們的時候,即召來並讓他們居住在臨時工棚裡,不需要時就將他們送回保留地內。1959年「促進班圖自治法案」頒佈後,曼德拉又進一步指出這一計劃具有很大的欺騙性。他一針見血地指出:「從政治上來說,在保留地建立自治政府的言論是一個騙局,從經濟上來說,這也是荒謬絕倫的。」 為了實行班圖斯坦計劃,南非政權強迫非洲人遷出他們長期居住的地區,搬到偏僻貧瘠的地區。如1957-1958年間,政府決定要徵用納塔爾省的昂維爾瓦希特農場,在此居住了100多年的241戶非洲人請願無效,拒絕搬遷者被指控為「擅自占地」,法庭下驅逐令,軍警來到農場,燒掉房屋,逼非洲人搬遷。1957年,馬馬多拉部落也是被政府軍警以同樣的方式搬遷到梅茨農場去的,400戶非洲人中只有189戶分配了土地。1968年,馬贊格的433戶非洲人被命令搬遷,政府甚至動用推土機摧毀房屋,強迫搬遷。 南非總理維沃爾德曾一再表示,讓班圖斯坦獨立是迫不得已。1961年,他承認:「使南非從一個變多個國家這種支離破碎的局面,倘使有可能的話,我們當然是願意避免的。然而,白人在這個歸他們所有的國家裡換取他們所要求的自由和權利,允許黑人獨立是誰一可行的辦法。」維沃爾德的助手也公開承認:「在行政自治方面,議會所可能準備給予這些地區(「班圖」地區)的,充其量將限於歐洲託管人不至於實際交出主權的地步為止。」隨著一個個班圖斯坦(後稱為「黑人家園」)的獨立,南非黑人的國籍劃歸班圖斯坦,他們成了「南非的外國人」、「臨時居住者」。 班圖斯坦地少人多。湯姆林森委員會曾指出,在經過一很好計劃的農業發展」以後,這些地區最多能夠養活200萬非洲人,而當時的特蘭斯凱就有近200萬人。據官方公佈的人口統計數,1970年非洲人已達1500萬人,到1976年已達1800萬人。這些多餘人口的推一出路就是到白人農場或城市礦山出賣自己的勞動力。難怪有人一針見血地指出:「班圖自治區實際上等於只是一連串的勞動力儲存所。」1967年12月,政府規定三類人可以移居黑人家園:(一)老人、病人及不符合在城區居住條件的人(主要是婦女兒童);(二)在白人農場或白人地區中黑人定居點的「多餘的班圖人」;(三哪些「在黑人家園比在白人地區作用更大」的有技術的黑人。從這些成份中我們可以看出,城市工業資產階級需要的是那些廉價的黑人強勞力,老弱病殘不要;有技術的也不歡迎,因為技術工種必須留給那些恥於幹粗活的白人。這樣,班圖斯坦的成年男子大部分在外做工。據統計,1970年,9個班圖斯坦外出人口為631200人,其中特蘭斯凱就占224500人。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