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南非鬥士曼德拉 | 上頁 下頁 |
五一 |
|
14.民族之矛 在阿非裡卡人的政治神話中,12月16日的民族節是其中的一個。據傳,1838年12月15日祖魯人酋長丁幹的軍隊與布爾人對峙。布爾人當晚向上帝宣誓許願:如果在這場戰鬥中打敗丁幹軍隊,以後情願每年作一次祈禱,以示感恩。第二天的戰鬥以布爾人大勝而結束,約3000名祖魯士兵被殺死,布爾人卻只有2人受傷,無一人陣亡。此後這一天被稱為「丁幹日」。1910年,南非聯邦議會第一次會議將這一天定為國家節日。1952年「丁幹日」改名為「聖約日」。1980年,「聖約日」再次改為「宣誓日」。不論這一史實是否屬捏造,這一天已成為阿非裡卡人每年的慶典。 1961年12月16日,一連串的爆炸事件打斷了阿非裡卡人舉辦的「聖約日」喜慶活動。在約翰內斯堡爆炸了10枚炸彈,伊麗莎白港5枚,毀壞了一些高壓電架和政府建築物。警方發現這些爆炸是由一些自製的炸藥和炸彈造成的。 第二天早上,非洲人國民大會的軍事組織恩孔托·維·西斯維(民族之矛)向南非發表了一個公開宣言。這個新的地下組織在自己的小冊子上聲明: 這是由非洲人組成的一個新的、獨立的團體。它的隊伍中包括所有各族的南非人……我們希望,我們會使政府及其支持者在為時不太晚之前就醒悟過來,以便在事態發展到打內戰的你死我活的階段以前,政府及其政策即能加以改變。我們相信,我們的行動對國民黨人準備內戰和軍事統治是一個打擊。在這些行動中,我們是為這個國家的全體人民,即黑人、有色人、白人的最大利益而進行工作的,不推翻國民黨人,他們就不能獲得未來的幸福和福利。 民族之矛是由納爾遜·曼德拉親手組建、親自領導的。上章提到,非洲人國民大會被宣佈非法後,它的領導人拒絕解散,而且轉入地下。為此,曼德拉4月轉入地下活動,5月組織了罷工。6月初,曼德拉經過對南非的形勢進行了認真的研究後得出結論:在這個國家暴力已不可避免,在政府習慣以武力回答人民的和平要求時,如果非洲人繼續鼓吹和平與非暴力的政策,這將是不現實的和錯誤的。 這種看法與非洲人國民大會的一貫政策產生了矛盾。非國大是一個履行政治職能的群眾性政治組織,其成員是根據它明確的非暴力政策而加入的。這樣,該組織的性質就決定了它不能進行暴力活動。經過一系列的說服工作,非洲人國民大會決定將不再反對適當控制的暴力,參加這種有限制暴力的成員也不會受到非洲人國民大會的組織處分。換句話說,盧圖利的和平非暴力路線和曼德拉的暴力路線在進行了適當的交鋒後相互妥協了。 但是,非洲人國民大會這一重大的政策的改變在程序上存在兩個問題: 第一,考慮到盧圖利的地位和他對暴力手段長期以來的反對態度,曼德拉和西蘇魯等人未將這一決定告知盧圖利。 第二,這一重大的政策改變亦未經過各基層組織的同意。儘管這種做法避免了使盧圖利和非洲人國民大會基層捲入政策變化所產生的矛盾之中,因而在戰術上是正確的,但卻在非國大的成員中引起了一些混亂。 曼德拉主張暴力手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從沙佩維爾等慘案中他看到了種族主義政權的猙獰面目,看到了黑人群眾在白人軍警的子彈下痛苦呻吟的悲慘場景外,他更看到了非洲人國民大會的兩難境地:要麼堅持非暴力手段,它將失去已經支持了自己近50年的黑人群眾,將失去起碼的戰鬥力;要麼採取暴力手段,這將意味著對非洲人國民大會的領導盧圖利所主張的非暴力政策的違背。他一貫主張和平,反對暴力,這也是他作為虔誠的基督教徒的堅強信念。 曼德拉在權衡利害得失之後,決定只能採取後一種選擇。他認為,正因為非洲人國民大會是經過幾代人的不懈努力而建立起來的,保存這個組織的威信和戰鬥力是他的責任。但他嚴肅地承諾了組織的要求:新建立的軍事組織雖由他組建,但它在任何時候都必須接受非洲人國民大會的政治領導。未經非洲人國民大會同意,它決不採取任何與確定方針不同的行動。經過討論,這一軍事組織的名稱定為「恩孔托·維·西斯維」,即祖魯語「民族之矛」的意思。民族之矛正式成立於1961年11月,它與非洲人國民大會不同,吸收各個種族的人參加。① ①一般都認為民族之矛成立於1961年12月16日,即爆炸事件發生的那一天。但曼德拉在1964年4月20日的法庭供述中明確指出:「民族之矛在1961年11月成立。」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