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南非鬥士曼德拉 | 上頁 下頁 |
三六 |
|
10.喜遇溫妮 在約翰內斯堡的區法院裡,觀眾席上坐滿了交頭接耳的黑人。馬上要開庭審理的是警察毆打一個黑人的案件,這個黑人是溫妮的同事。溫妮和幾個朋友坐在觀眾席上,對警察的這種野蠻行徑很氣憤。「你知道咱們這方請的律師是誰嗎?」一個朋友問溫妮。「我不知道。」「是納爾遜·曼德拉。」「我只聽說過他的名字,沒見到過他,」溫妮有點遺憾。因為她在學校時很少過問政治,同學們談得很熱烈時,偶爾一兩個名字會溜進她的耳朵,「納爾遜·曼德拉」是比較耳熟的一個名字。1955年12月,她從社會工作系畢業後,剛來到巴拉格瓦納斯醫院工作。「你看,他進來了。」那位朋友顯得很興奮。溫妮隨著她的手勢望去;看到一個身材高大、儀錶堂堂的青年人,他衣著工整,看上去非常威嚴。這是溫妮第一次遇見曼德拉。 溫妮的全名是諾姆紮莫·溫妮弗萊·瑪迪基澤拉。她於1936年9月26日出生在龐多蘭的一個小村莊裡。這裡可以說是南非最貧窮落後的地區,人們還過著部落生活。溫妮的父親名叫哥倫布·瑪迪基澤拉,他放棄了繼承酋長的機會而成為了一名公職教師。溫妮是他11個孩子中的第6個。他個頭高,表情冷漠。但他對學生的熱愛和體貼往往使學生有一種親近感。他所任教的學校條件十分艱苦。有一次,他向兩位來學校視察的白人督察員抱怨:「您瞧,我的學生連課桌和椅子都沒有。我們的唯一教具就是黑板和粉筆。你們白人孩子在這樣的條件下能搞好學習嗎?」 「在這麼偏遠的地區,有一個學校就不錯了。」一位白人督察員傲慢地說。這句話激怒了哥倫布。「白人小孩免費教育,還有免費的文具、現代的校舍設備和義務教育制,而我們黑人孩子呢?我們必須自己提供所有的東西,還必須交學費,為的就是坐在地上學習。這公平嗎?」當然,這只能使督察員更為反感,他們對學生的成績和表現更為挑剔,無端指責一番後,開著車子一溜煙走了。哥倫布就是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堅持辦學的。值得慶倖的是,小溫妮為他爭了氣。當督察員問問題時,年僅8歲的諾姆紮莫·溫妮對答如流,對英語和算術的問題回答十分精確,這使督察員非常吃驚。 溫妮的母親格爾特魯德是位虔誠的基督教徒。她在瑪麗安希爾羅馬天主教會受過教育,隨後成為比贊納地區的第一位家政學教師。儘管她自己年輕時是當地的美人,喜愛打扮;但與哥倫布結婚後,她成了一名嚴格的教徒。她亦用這種虔誠去要求女兒。溫妮是這樣回憶自己的母親的: 當我還只有8歲的時候,我和小妹妹常常被她鎖在屋子裡,她強迫我們大聲祈禱。父親在家時,她就把我們拉到花園的一個角落裡去禱告,每日兩三次。那裡雜草叢生,十分僻靜,她就在那裡禱告。我們對這種宗教儀式一竅不通,只能學著她的樣子去做。這一切給我留下了極深的印象,以至於後來我在中學裡對教會表示反抗時,覺得那也是對她那種家庭專制的反抗。她所有的祈禱都是為孩子作的。 溫妮的母親一直盼著有一個男孩。溫妮是家裡的第6個孩子。她的非洲名字「諾姆紮莫」是「奮鬥的女人」的意思①,而「溫妮」則是在衛理公會教堂受洗禮時起的名字。溫妮的爺爺有29個妻子,因此他的後代在這一地區比比皆是。在溫妮12歲以前,她根本不知道世界上還有與她不同姓的人。在她的大家庭裡,總有二、三十個小孩一塊兒玩耍。溫妮的奶奶是個很慈祥而風趣的老人,總是樂意給孩子們講過去的事情:「那些白人有著藍色的眼睛、蒼白的皮膚和又長又直的頭髮。當他們剛到龐多蘭的時候,一手拿著《聖經》,一手拿著扣子(指硬幣)。他們來是為了偷我們的牛群,摧毀我們的文化習慣。」老太太從不正眼看白人,說起白人來總是咬牙切齒。溫妮後來總是開玩笑地稱她奶奶是「我見到的第一個種族主義者」。 ①溫妮·曼德拉自己的解釋是:「我的非洲名字『諾姆紮莫』在科薩語裡的意思是『考驗』,也含有在法庭上接受『審判』的意思。」 老人的憤慨是理所當然的。龐多蘭地區以畜牧業為主,人民以牛群為財富的標誌。但是,在有關減少畜牧業的法律之下,龐多蘭地區的人民被剝奪了數以千計的牛。儘管政府有種種解釋,如土地由於過多的放牧而導致流失,必須減少牛群以防止土壤流失和根除牲畜疾病,但這一政策遭到了非洲人的強烈譴責。他們認為,這種政策有兩個目的:第一是白人農場主對非洲人牧場土地的覬覦;第二,是白人希望得到廉價的黑人勞動力。要達到這兩個目的,唯一的辦法就是剝奪非洲人的土地,使他們無地可耕,無地可牧。每當說起這些事,奶奶的眼睛裡就充滿著仇恨,這給溫妮留下了極深的印象。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