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明治天皇 | 上頁 下頁
一八


  之所以出現這種場面,是因為那時的日本人,普遍存在排外情緒。多年來的攘夷政策,本來就積重難返。新政府的要人們,是借用攘夷的旗幟,贏得全國民眾的支持,才得以打敗幕府,取得政權的。可是一旦登上寶座,馬上塗改了招牌,反而處處討好洋大人,所以年輕人感到激憤也是可以理解的。日本國民對西洋人既蔑視,又恐懼;這種心態,可說與那時的大清國民,彼此差不多吧。

  那兩個男子,與帕克斯無仇無怨,素不相識,沒有理由專門去刺殺他。也許只是發洩胸中的憤懣,攪亂洋人的隊伍,以顯示大和民族的氣概吧。

  連日本人著的《近代日本國民史》一書中,提到這一事件,自己也感到臉紅:「……按照朝廷的命令擔任護衛的肥後藩士,在那種場合下無所作為,只能說是失策,只能說是丟臉。」

  這一來,日本新政府緊張萬分。英國公使帕克斯,是個脾氣很大的人。他來到日本國後,稍不如意便提抗議,大吵大鬧。尤其麻煩的是,公使是代表大英帝國,有稱霸世界的軍艦大炮為後盾。更何況,新政府在各方面都得到他的關照。維新戰爭中,英國暗中支持過討幕派;小小日本國,哪裡敢得罪他!

  擁有這樣身份的帕克斯,在首次謁見天皇的隆重日子,居然發生了這種事件。這還了得!日本新政府的外交部門嚇壞了。

  出乎意外,這一回帕克斯先生一點沒發脾氣,心情相當不錯。

  作為一個西方人,他看見暴徒殺進來時,中井弘和後藤象二郎挺身而出。頭部受傷依然奮力拼殺,善後處理也快速潑辣。帕克斯反倒感到幾分欽佩,也就沒必要發怒了。

  但他要求斬首處死被活捉的暴徒三枝蓊。

  從前的日本政府,對於傷害外國人的本國國民,雖說不得不加以處置,但毋寧說是以愛國者身份相對待。大抵按照武士的禮節,通常命其剖腹自殺。在執行之際,恰似慶典一般舉行盛大儀式。這種做法,只會刺激國民的壯烈感。非但不能制止排外暴行,反而起到了鼓勵導向的壞作用。因此,帕克斯要求將犯人斬首。

  日本政府當即將三枝蓊斬首于粟田口,曝首示眾。

  這一天英國公使進宮謁見未果,改在3月3日重新實施。

  是日,帕克斯帶著秘書密特福德進宮。天皇賜下與上次法、荷公使同樣的敕語。

  接見完畢,公使到休息室小憩。

  這一天,臨時把法國、荷蘭公使召來宮中,三國公使會齊。日本方面除了三條和岩倉之外,主要官員都集中在此,就當前某些問題交換了意見。

  第五章 北方領土起爭端

  1. 與鄰國關係

  現在轉而敘述日本與周邊鄰國的關係。

  這得從若干歷史糾葛說起。

  朝鮮是距離日本最近的一個國家,只隔一條狹窄的對馬海峽。中間如同鋪路石板一樣,有許多個島嶼相連。儘管朝鮮過去曾經是島國日本的老師,但出於擴張的需要,一直存在覬覦野心。自古以來日本多次發動侵朝戰爭,兩國之間長期不睦。

  那時朝鮮的執政實權人物是大院君。日本曾以共同抵禦西方侵略為幌子,企圖拉攏朝鮮。但朝方對日本存有戒心,便以地大物博的中國為依託,根本不理睬日本「忘記前嫌,重修舊好」的建議。因見大院君不買帳,日本朝野一時之間掀起了一股「征韓論」惡浪。直到後來經過明治維新,國力增強。在中日甲午之戰和日俄戰爭中取勝。這才乘戰勝的餘威。終於在1910年如願以償。實現了所謂「日韓合併」,將朝鮮置於自己的統治之下,長達35年之久。

  從歷史上看,琉球的歸屬十分清楚,自古屬￿中國。全系清朝政府的腐敗無能,將歸順者棄而不顧造成的。在日本天皇與美國前總統格蘭特的談話中,再次得到了驗證。日本人慢慢摸清了大清國的底細,以至敢於向這個老大帝國發動甲午戰爭。

  與俄國的邊界問題,也是由來已久。

  想當初,與美國艦隊相交錯,俄國艦隊也開進了日本的長崎。也是四艘艦船,司令官是普恰欽,也帶來了國書。俄國人知道,要想與日本達成某種協議,在江戶是談不成的。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