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明治天皇 | 上頁 下頁 |
九 |
|
不,不能說一無的有;這份命令書中還有所保留。命令書說,今後重大事件由朝廷處置;而瑣碎雜事,在一段時間仍一如既往。 這對慶喜來說,是個出乎意料的決定。他原先的策略是以退為進,料定朝廷會拖而不決。或者乾脆回答說:不必奉還了,一切照舊幹下去。他滿懷信心,即使辭職也無人能代替自己。最好是讓王室擔個虛名,他照樣當他的將軍,掌握實權。沒想到朝廷竟敢於動真格的,把大權這麼快就收了回去。 德川慶喜原系勤王正支,水戶的齊昭的兒子。本想成為日本數一的勤王家族,後來被尊為幕府的首領。這樣一來就改變勤王的素志,站在了和薩摩、長州對立的立場。 在幕府看來,長州藩只是利用勤王和攘夷這個口號。他們與中山、岩倉等狡猾傢伙勾結一氣,挾天皇自封為正統派。其真正目的是想取而代之,把政權奪到自己的手中。 到了這一步,慶喜後悔了。幕府首腦部門的官員,也發出不滿之聲。 陪同慶喜來到京都的幕府官員,因為親眼看到了京都的險惡形勢,知道事情出於不得已。但留在江戶的那部分人,不由大發雷霆。氣憤地說,大政奉還跟誰商量過? 還有那些世世代代臣事德川家的諸藩士,和旗本等官僚,抑制不住悲憤,從江戶跑到京都來,要求面見將軍。他們理直氣壯地質問:「為什麼把政權讓出去?把德川家搞垮,怎麼對得起東照神君!」 德川家族掌權兩百多年來,受其恩惠眷顧而得利的、畏懼其權勢而附和的大有人在,所以對大政奉還憤憤不平者不在少數。慶喜這個聰明、反應敏捷,但性格軟弱。自己對朝廷的做法心懷不滿,但在這種情況下,他不得不盡力去安撫別的人。 德川幕府屬下,仍有不少血性漢子。在紀州、大垣、津各藩中,集中了一夥人準備火焚皇宮和薩摩藩。意在使京都陷於混亂,擁天皇佔據大阪城,便可壓制薩摩和長州的勢力。 目前京都的治安,由會津、桑名兩藩掌管。他們對大政奉還最為不滿,只要能找到藉口,准會行動起來,對準薩、長勢力發動反擊。 老中(直屬將軍的官員)板倉伊賀守,也受到這種氣氛的影響。他組織了十萬石以下的諸侯二十余人上京聲援。 3. 三百路諸侯 全國正在孕育著一場危機。 政權奉還的敕許下達六天后的10月21日,上面突然敕詔中山忠能、正親町三條實愛、中禦門經之等人,通知中止實施先前下達的討幕密敕。這件事,從下達到中止,都是以天皇名義進行的。天皇本人還沒成年,在法律上他就沒有判定能力。在具體問題上常常是在外公中山忠能的指導下,他點頭照準而已。討幕的一切活動,都是背著攝政以下諸卿的。當初既然是秘密下達,而今也是秘密撤銷。因為慶喜自己已經主動奉還政權了,再追討自然沒有必要。 10月24日,慶喜再次上表,提出辭去征夷大將軍的頭禦。此前他提出的辭職,是辭去執政之事,並沒有辭去將軍的地位。所以即使奉還了大政,依然擁有大將軍之頭銜。這回乾脆一辭到底。 27日,攝政二條退回了辭呈。說如此重大的事情,將在最近召開的諸侯碰頭會上作出決定。請他稍待些時間。 這次諸侯碰頭會,是專門為了填補慶喜的大政奉還後出現的權力真空而籌劃的。雖然口口聲聲說大政已經奉還,幕府一方來個撒手不管,朝廷一方則還是一個空架子,完全不知下一步如何搞法。 其實,這段真空時間雙方都不知道如何是好。 朝廷召集年俸在十萬石以上的諸侯,進宮去議政,計劃今後的大政方針。特別指名要求尾張藩的德川慶勝、越前藩的松平慶永、佐賀藩的鍋島齊正、土佐藩的山內豐信、宇和島藩的伊達宗城、廣島藩的淺野茂長、岡山藩的池田茂政、薩摩藩的島津久光等,社會上稱之為賢侯或准賢侯的人物,一定到京參與碰頭會。 誰知屆時應召與會者寥寥無幾,其中大有文章 。 明石、赤穗、群上、大溝諸藩,推說藩主生病,要求允許老臣代其出席。 浜田藩、須阪藩、黑石藩等,也以生病為由,明確地謝絕赴會。 莊內藩、姬路藩、忍藩、三河吉田藩、浜松藩、岡崎藩聯名寫信,宣佈把自己的官位退還朝廷,與幕府將軍同進退,以明臣屬德川家之義。 岡部藩、伊勢崎藩以下24藩,也聯合署名拒絕召命。 再以下,相繼不聽召命的各藩,都宣誓效忠德川家。 高田藩辭去朝命,說如獲得許可,將奉還官位。 平戶藩、久留米藩,以及另外的一些藩,說是山高路遠,趕不上會期,請予原諒。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