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馬歇爾 | 上頁 下頁 |
四六 |
|
8月29日,蔣軍攻佔了承德。馬歇爾盡力調和雙方紛爭,但不見任何成效。此時,蔣介石已決定徹底擺脫馬歇爾的控制。他經常十幾天不露面,忙於部署軍事戰略。9月中旬至10月上旬,周恩來多次致函馬歇爾,指責美國政府已為國民黨政府提供總計52億美元援助,已大大有助於蔣介石進行內戰,譴責蔣介石政府不顧一切約束,撕毀停戰協定,向關內大舉進攻。馬歇爾深感形勢已進一步惡化,左右為難。 蔣介石決定將單獨召開「國民大會」,並於10月16日發表八項建議,主張按兩軍現地協商軍地的分配。17日,毛澤東發表《時局聲明》,曆述中共誠意,並呼籲再次會談,主張恢復1946年1月13日以前雙方軍事態勢,實現政治協商會議決議。 10月18日,蔣介石召開南京秘密軍事會議,宣佈「五個月內打垮共軍。」同時,蔣卻對外宣佈:自11月11日午時起全面停止戰鬥。 中共與民主同盟反對召開一黨包辦的、不代表民意的國民大會,並拒不參加這個大會。11月12日蔣介石單獨召開「國民大會。」12月26日,陳誠在「國大」代表招待會上宣佈「一年內消滅中共。」同時,蔣介石通過外交部發表聲明:中國政府要求美軍留駐中國大陸。30日,蔣發出了第七十號密令,部署了1947年上半年度的進兵計劃:為「打通隴海、津浦、同蒲、平漢與中、東滿鐵路諸線,肅清晉、冀、魯、豫、陝等地境內股匪。」 1946年12月底,蔣調動了218個旅(占其全部兵力的90%)進攻解放區。大規模內戰已經開始。 馬歇爾眼看大規模內戰全面爆發,無可奈何地宣佈「調停」失敗,於1947年1月8日返回美國。29日,美國宣佈退出「軍調處。」 5.初掌外交 美國國務卿貝爾納斯因心臟病提出辭職。1947年1月6日,杜魯門正式任命馬歇爾擔任國務卿。早在1946年7月,馬歇爾就提名一位老中國通司徒雷登任駐華大使,並得到總統和參議院批准。 任命馬歇爾為新國務卿,當時在美國政界和公眾中的反應是良好的。人們深知,在剛剛結束的世界大戰中,他指揮若定,組織有方,為國家贏得了勝利。政府官員讚賞他是一位虛心聽取內行意見的專家,他得到了多數政治家們的信任。 曾一度當過國務卿、馬歇爾的老上司、前任陸軍部長史汀生,1947年1月10日在給他的信中寫道:「你出任國務卿,就使我在國家前途問題上有了一種莫大的安全感。杜魯門先生作了一項非常明智和獨具慧眼的任命。」 對馬歇爾的任命公佈後,有人認為,他最有可能充當未來的總統候選人。但馬歇爾不想惹此麻煩。他在華盛頓聯邦車站的月臺上接受記者們的提問時表明了態度: 我認為國務卿的職位,至少在目前情況下是非政治性的,我本人依此行事。我決不捲入政治活動,因此,我不能被看作是任何政治職務的候選人。 一般的觀點是,不管一個人怎麼說,他總可以被調去充當某一政治職位的候選人。這樣的觀點對我是用不上的,我決不會被徵調去競選任何政治職位。 我如此明確和強調這一點,是為了一勞永逸地結束把我的名字同政治職位聯繫起來的議論。 上任伊始,他就明智地解除了一些人對他的猜疑,贏得了人們的好感和讚譽。《美國新聞和世界報道》雜誌發行人勞倫斯評論說:「首先,他一輩子都是一名陸軍軍官,懂得該脫離政治;其次,他比政府中任何人都清楚,要取得戰時在他率領下作出最大犧牲的官兵們的信任,最好的辦法就是締造持久的和平……這是一位偉大人物的無私行為,這簡單的舉動就使美國和世界都受了益。」 1月21日,他宣誓就任新職後,便開始運用他的組織才能使國務院高效地運作起來。除必要的人事變動外,他最先採取的措施是建立國務院政策研究室。以後每談到這一點,他總是感到很自豪。 他具有長期在高層指揮、決策機構工作的豐富經驗,知道如何調動下屬機構和人員的積極性和聰明才智。早在1943年指揮工作最繁重的時期,他依靠一些朝氣蓬勃的青年軍官創辦起有聲有色的情況彙報會,這對指揮決策極有助益。 情況彙報會每天上午9點準時開始。各種圖表都在五分鐘前張掛停當,然後,經核准的人員可以進入馬歇爾的會議室,觀看有關美軍參戰的各個戰區精確的圖示。「我逐漸認識到,」馬歇爾後來說,「介紹世界戰況對我和主要工作人員至關重要。因為我們在如此眾多的不同戰區作戰,而國內形勢又隨之風雲變幻。我們身邊就有各種能工巧匠,而且人數眾多,這樣我們逐漸形成了早彙報的制度,由經過挑選、口才出眾的年輕軍官在會上介紹情況。他們清晨4點就起床,整理頭天夜裡的電報,9點前做好彙報準備。會議就像開場演戲一樣,他們變得精於此道,把彙報會搞得有聲有色,確實引人入勝,整個戰爭的最新情況一覽無餘。這種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使人易於瞭解戰況。」 此時他同樣認為,應該有幾個人專心致志地研究未來的政策,所以要必須搞一個決策諮詢班子。他讓副國務卿艾奇遜負責這項工作,並儘快選任幾位瞭解世界不同地區情況、情報靈通、具有洞察力、善於演說和寫作的人承擔此任。 1970年,國務院組織了一次內部調查,調查小組得出結論說,馬歇爾在加強國務院的行政能力方面,比戰後的任何一位國務卿做得都多。有關評價如下: 在馬歇爾的管理下,政策研究室建立了起來,而且在一個重要時期成為國務院創新思想的中心。「馬歇爾計劃」以及其他為應付40年代後期的外交挑戰而作出的大膽創新,就是在這個室開創並發展起來的。馬歇爾採納了他的研究室的意見,並把這個研究室當做學術研究機關一樣尊重它。 馬歇爾在國務院任職內的第一項挑戰,是3月將在莫斯科舉行的外長會議。該會議先後在莫斯科、倫敦、巴黎和紐約召開過,如今他要同英、法和蘇聯代表在對德和約、對奧地利和約以及附帶政治經濟等問題上尋求協議。涉及到的國家不止一個,問題錯綜複雜,關鍵是東歐一些國家的政治經濟走向,核心是德國問題。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