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馬歇爾 | 上頁 下頁 |
一五 |
|
馬歇爾的空軍首領阿諾德將軍是他于1914年在菲律賓認識的一位老朋友。阿諾德想抓住一切機會向馬歇爾陳述空軍部隊的需求。馬歇爾擔任副參謀長時進行了一次穿越全國的考察,包括視察空軍基地和飛機製造廠。阿諾德指定安德魯斯空軍上校陪同視察。安德魯斯全面細緻地介紹了陸軍航空兵的現狀和要求,引起了馬歇爾的高度重視。馬歇爾也很快發現「空軍幾乎在總參謀部沒有代表……總參謀部的軍官對空軍毫無興趣,大部分還反感。」馬歇爾承認,「所有參謀們對空軍部隊採取敵視態度。年輕的空軍官員在國會吵鬧,把形勢攪得一片混亂。他們有理由抱怨,因為他們沒有得到承認,當時的總參謀部對空軍毫無瞭解。」馬歇爾決定採取行動改變這種狀況,儘管有不同意見,他還是把安德魯斯提為準將,並召到陸軍部任G—3處處長,負責訓練工作。 阿諾德後來描繪這一階段的情況時說,「喬治當時將成為發展空軍最有影響的人物。他與別人的不同之處在於,他有能力消化聽到、看到的東西,並使之成為我們認識的最偉大的軍事天才的一份能力。」 1940年,陸軍部G—3處項目軍官庫特少校負責起草把陸軍航空兵的編制擴大到54個大隊的報告。這項擴編計劃在當時看來似乎費用過高,幾乎根本不可能實現。庫特攜帶寫好的報告去向馬歇爾將軍彙報,他掂量著這份計劃會得到哪些贊成或反對的意見。參謀長聚精會神地聽完彙報後只提了一個問題:「為什麼只擴大到54個大隊呢?」這使庫特大吃一驚。庫特後來回憶道:「其他人提的意見都是要削減空軍,他們說這個擴軍方案過於具有想像力,超出常識等等,而馬歇爾將軍當場批准了方案。用不著繼續討論,也用不著再爭論。就在當天,該方案成為陸軍部的指示。因此,在1940年,我把所有的功勞歸功於他的遠見卓識和想像力。正是這些使空軍最終從不值得一提的3個大隊發展到286個大隊。」 馬歇爾儘量滿足空軍人士一心想建立獨立空軍的請求。他確信空軍在未來大戰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但他也不是一味地滿足部下的要求,而是從實際出發,堅持自己認為是正確的東西。他認為,當時在航空兵部隊裡,軍事院校畢業的軍官還太少,不足以建立獨立的空軍,並相信在這個階段,關鍵是有一支支持地面行動的空軍力量,而不是由空軍獨立行動。據此,他採取了給予空軍更多自主權的政策,比如,給分管空軍的阿諾德將軍在戰爭委員會開會的發言權,並與海軍的部長們一起開會。馬歇爾對阿諾德將軍的信任和佩服程度從來沒有降低過,幾年後,他稱讚阿諾德「始終忠心耿耿。」這是馬歇爾只對他最信任的人才使用的一個頌詞。 馬歇爾反復強調要充分利用時間讓地面部隊作好戰爭準備。後來他說:「除了在戰爭後期,我從來沒有看到地面部隊認真訓練過。地面部隊做任何事情都會遇到極其困難的情況,而其他部隊不是那樣。比如,在海軍,我想是由於在艦艇上的原因,在進入一次交戰前,每個人都要洗個澡,穿上乾淨的內衣,可以在艦上的床鋪上飽睡一夜的覺。陸軍部隊的情況則正相反。很可能已進行了連續的行軍,有些還是急行軍,人已精疲力竭。官兵全身淋濕,因為在這種情況下,往往是下雨天,全身是泥,不得不和衣而睡。在一次戰鬥結束之後,很久都沒有機會更衣。 已經成為規律,清晨是最需要官兵那至高無上的勇氣的時刻,這時他們又凍得半死地醒來迎戰……所有這些都需要高度的訓練。據我瞭解,這種訓練程度比任何其他軍種難度都大。」 馬歇爾出任參謀長後不久,便飛到波多黎各、夏威夷和巴拿馬等地去視察海外駐軍的訓練情況。回到華盛頓,他利用一切機會留心觀察他的參謀軍官如何克服在計劃和指揮方面的明顯不足。以後,他經常進行旋風式的訪問,只要條件允許,他總是乘飛機。對那些不願視察部隊的軍官,他就解除他們的職務。在一系列訪問中,他很快改變了下屬司令部接待參謀長的禮儀。他希望能充分利用時間多瞭解部隊的實際情況,因此,他直率地指出對他的接待不要任何儀式或宴請。他總是耐心聽取各級指揮官親自彙報他們遇到的問題,儘管他每次出訪的時間短暫,不可能什麼都看,但他比長期只坐在辦公室裡的助手們瞭解的真實情況更多。 馬歇爾走遍全國各地,檢查師一級新兵訓練以及各地機場的飛行訓練情況。每當各軍區地面部隊和空軍進行大規模聯合演習時,他總是親臨演習現場。對新兵來說,訓練意味著在酷熱或嚴寒之中進行數小時煩人的操練;全副武裝地在塵土飛揚或泥濘不堪的道路上行軍;死記硬背成百上千個生疏的武器部件名稱;沒完沒了地擦槍、清洗裝備。除此之外,還常有突然襲擊式的檢查。馬歇爾認為,最難下的命令是要求戰士進行長時間的基礎訓練,「訓練枯燥乏味、耗時、緊張。然而,我們需要進行有效、全面的訓練。否則,往往自戰鬥一開始就缺乏紀律性和戰鬥力。而且,很難讓士兵認識訓練的必要性。我記得,我找了些專業調查員去實地調查。他們找到受訓的美國士兵,詢問他們對訓練的感想……後來,這些調查人員在前線又找到那些人,他們參加戰鬥後表示,雖然當初他們反對一切訓練,……而現在看來當初訓練得還不夠。」 當訓練和演習進行得不順利時,馬歇爾首先檢查領導的素質。1940年,他反復認真地研究了一年來在訓練方面存在的問題。他常常回憶起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把大批不合格的指揮官送去「犯錯誤。」戰鬥打響時,潘興將軍幾乎是發瘋似地尋找合格的軍官去執行戰鬥任務。在兩次大戰之間的年代裡,馬歇爾反對在軍官晉升方面論資排輩、壓制人才的做法。現在,他集中精力物色合適的人選去承擔指揮工作。 當馬歇爾還是副參謀長時,他就致力於改進陸軍的指揮系統,大膽改革軍官的晉升制度。由於和平時期陸軍部隊最高的專職軍銜是少將,論資排輩的制度決定了總是資歷最深的軍官自然接替最高指揮官的職位,結果,有些接任的將軍只能在這個職位上工作幾個月,甚至幾周就該退休了。具有優秀功績的軍官等到實現晉升的目標時,僅剩下檢閱幾次部隊的時間了。這種制度造成一些平庸的軍官被提拔起來,僅僅因為他們比更能幹的同事早幾個月登上論資排輩的階梯。馬歇爾決心改變這種狀況。他回顧說:「我要做到想要誰就能動誰,這樣,他才能拼命地工作。除了兩輛汽車以及為夫人另辟一間衛生間以外,還有其他奔頭。」他得到了參謀長克雷格將軍的支持,並努力做通了參議院軍事委員會的工作,他為4個野戰軍設立了臨時中將軍階。這樣,參謀長可以按照任人唯賢的晉升標準,選用自己看中的人選,這極大地調動了下屬指揮官們的積極性。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