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失去的勝利-曼施坦因回憶錄 | 上頁 下頁
八八


  尤其值得強調的,是俄國的指揮當局並不缺乏果敢進取的精神,為了達到其目標,是完全不顧慮其兵力的損失。俄軍部隊也都能勇敢善戰,不避犧牲。儘管如此,其步兵的素質卻還是具有弱點,而在1941-1942年之間所損失的炮兵,到現在仍未完全補充起來。自從戰爭開始以來,俄國的將領們毫無疑問已經學會了很多的教訓,尤其是在大裝甲兵團的組織與使用方面。雖然早在1941年,敵人就已經擁有了大量的坦克,但他們卻完全不知道如何把坦克編成獨立單位來加以運用。現在他們也已經學會了如何組成坦克軍及機械化軍,並且也已經學會了德軍的深入突破技術。

  不過即使如此,我們卻還是每次都擊敗(毀)了俄軍的裝甲部隊,儘管他們已經在德軍的前進地區中,透入達相當的深度——只有1942年11月的情況為例外。自從圍殲了第6集團軍之後,俄軍就再也不曾有過同樣的成功了,他們想要切斷德軍南翼的目標始終不曾達到。除了在斯大林格勒,那是希特勒自己替敵人造機會以外,俄軍統帥部也就從來不曾再作第二個大包圍戰,像我們在1941年所作的,那一次俘虜就是好幾十萬人。儘管在這次冬季戰役中,俄軍在數量上佔有極大的優勢,而且開始時的情況和德方同盟集團軍的崩潰,也使他們可以毫無阻攔的進入德軍的後方,結果還是如此。反之,我們在1941年,所打的卻是以正面為主的戰鬥。

  現在我們再來檢討俄軍的最高層領導。從德國夏季攻勢結束時的作戰情況上來看,包圍德軍南翼的戰略目標實在是理所當然,決不可能被忽視。突破同盟集團軍正面的觀念也是一個非常明顯的行動。換言之,在1942年晚秋時節擬定一個作戰計劃時,俄國方面實在並不需要什麼太大的軍事天才。

  第一下打擊,即包圍第6集團軍,毫無疑問是正確的。假使這一擊成功了——德軍統帥部也傾全力來促其實現——則德軍的最強大打擊兵力也就隨之而消滅了。

  假使這第一下打擊能與對意大利和匈牙利兩個集團軍的攻勢相配合,則似乎就會更好,俄軍在一開始發動攻勢時,就應傾全力企圖用一個統一的大規模攻擊行動,以在羅斯托夫或亞速海上達到切斷德軍的目標。很明顯,其所備有的炮兵不足以完成這個任務,也許正是由於這個理由,俄軍才延緩了其突破作戰。同時也可以想像到俄軍的運輸情形,不能容許其全部兵力同時集中和獲得適當的補給。

  可是我方的同盟國出乎意料的相繼迅速完全崩潰,卻幫了敵人不少的忙。所以俄軍在頓河下游、亞速海上和第聶伯河,沒有能夠切斷德軍的整個南翼,實在是表示他們自己的無能。從近代戰爭的標準上來看,俄國攻擊兵力所要越過的距離並不能算太大。同時德軍也並無強大預備隊可以投入,所以俄軍的攻勢實無中途頓挫之理。

  相反,我們可以說除了斯大林格勒以外,俄國的指揮當局在打擊一個決定點時,是從來不曾協調其兵力與速度。

  在冬季戰役的第一階段中,俄國當局為了確實不讓第6集團軍這個頭獎溜走,毫無疑問曾經不必要的牽制住了太多的兵力。因此,也就錯過了在頓河下游切斷德軍南翼補給線的機會。攻擊齊爾河正面的兵力固然很強大,但是他在行動上卻並不能一致。

  在突破了意大利集團軍的正面之後,俄軍統帥部又還是未能不顧一切的迅速渡過頓涅茨河,以求直搗羅斯托夫。當然在作此種行動時,俄軍本身的側面也有受到攻擊的危險,不過他們接著向匈牙利集團軍正面所發動的攻擊,也可以提供相當的保護。若說這是不免要冒險,我是承認的。但是不敢冒險的人卻決難獲得決定性的戰果。

  甚至於在對匈牙利集團軍獲得了成功的突破之後——從頓涅茨河到沃羅涅什之間的德軍正面已經撕開了一個大裂口——俄國當局還是未能用足夠的速度和兵力向決定性的方面上(即趨向第聶伯河的渡口)挺進。俄軍不知道集中其強大兵力於一點上,反而分散其兵力作了一連串的互不協調的攻擊。這樣才使德軍在決定性點上能集中較強的兵力。

  施裡芬曾經說道,在一個會戰或一個戰役中,勝負雙方的行動對於最後的結果同樣具有頁獻。德國統帥部對於第6集團軍的喪失,以及整個南翼所遭遇到的危機,是應負責任的,這在上文中已經說明過了。現在為了公正起見,也應該說明德方對俄軍包圍德軍南翼行動的失敗,究竟有何貢獻。

  在這一方面只有一點需要說明:面對著數量數倍優勢的強敵,若非德軍部隊和他們的指揮官幾乎作了超人的努力,則這種失敗也就會是無可避免的了。若非我們那些英勇的步兵師——不像我們同盟國的部隊,而且常常是缺乏適當反坦克裝備的——面對著敵方裝甲兵力的攻擊,能夠挺立不動,而當敵方坦克突破防線之後,又能立即封鎖起來,並終於對其殲滅,否則這個冬季戰役也就不要打了。我們的裝甲師也同樣勞苦功高,他們顯出了無比的活力,東奔西跑,使他們的效力不只增加了一倍。德國的戰鬥部隊深信他們自己是世界上最優秀的軍人,在最危險的情況中仍能屹立不動,其英勇和自我犧牲精神足以抵消敵方數量優勢而有餘。

  有一件事更不應忘記,那就是英勇的第6集團軍,奮戰到底,才使敵人未能一舉而殲滅整個的德軍南翼兵力。假使它不一直抵抗到2月初為止,而在其情況已經絕望時,就立即放棄這個鬥爭,那麼敵軍在各要點上的兵力就會立即增加一倍,於是整個德軍南翼的被圍殲也就會成為定局了。這是第6集團軍的最大貢獻。固然第6集團軍的英勇犧牲對整個大局並無補益,但我們卻決不可以抹殺其精神上的價值。這個集團軍盡到了軍人的最大責任——為了他的同胞,在絕望的情況中仍能奮鬥到底。

  第十四章 「衛城」作戰

  在前一章中我們已經說過,1942-1943年之間的冬季戰役,是以俄軍在斯大林格勒兩側的頓河和伏爾加河的突破為起點,而最後卻終於不曾使俄國最高統帥部獲得其所希望的決定性成功。

  現在的問題就是德軍在一個夏季中應如何繼續作戰。很明顯,在喪失了許多主要的部隊之後,德軍已經不再有力量來發動另一次像1941年和1942年那樣巨大的攻勢。不過德軍方面若能有適當的領導,則下述的可能性卻還是有的,即設法消耗敵軍的實力,使他感到吃不消,而終於願意接受一個不分勝負的和平。就當時的情況來說,還決不是一種幻想。不過改用純粹防禦性的靜態戰爭,卻又還是不能達到這個目的。這一點,德軍並無足夠的師數來防守這個從波羅的海起,到黑海為止的綿長防線。第二點,俄軍也許會等到西方盟軍在歐洲登陸之後,才再採取行動——由於北非的戰局逆轉,這個危機也已經日益迫切。

  德軍要想在東線上造成一個僵持的和局,是已經感覺到時間不多了。要想達到這個目標,則必須採取一種戰略的守勢,用局部性的強烈打擊來消耗敵軍兵力達到決定性程度——最重要的俘虜其大量的兵員。其先決條件就是應具有作戰的彈性,因為德軍指揮組織和戰鬥部隊仍具有優越的素質,所以我們還是占了上風。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