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失去的勝利-曼施坦因回憶錄 | 上頁 下頁
七二


  為了想使這個企圖成功,頓河集團軍群曾經作了一種全面性的努力,所作的冒險也已經達到了其最大限度,一直到第6集團軍的命運已經註定了之時為止,即為1942年12月底,它在集團軍群正面的中央和左翼都只留下了極小量的兵力,僅僅足以構成一道單薄的掩護屏障而已。它的目標是在這些地區中儘量延遲任何決定性的發展,直到在頓河以東地區中,第4裝甲集團軍的戰鬥足以為被圍的集團軍殺開一條血路時為止。

  僅僅當第4裝甲集團軍與第6集團軍之間取得聯繫的一切希望都已經放棄了之後,而同時意大利集團軍的失敗又已使頓河集團軍群的西側面暴露,並且也使敵人通到羅斯托夫的道路暢通無阻,於是該集團軍群才把維持東線整個南翼的問題列為最優先的考慮。

  在這一個階段中我所還應該敘述的就只有下述這一點:一方面由於第6集團軍決定不作突圍的企圖,另一方面由於B集團軍群左翼(意大利集團軍)方面的情況發展,結果遂使頓河集團軍群的情況是不免每況愈下。

  由於敵人不斷從斯大林格勒包圍圈中抽調強大的兵力迎擊第4裝甲集團軍,所以遂使該集團軍在集團軍群的東翼上居於極困難的情況。其詳細經過也已見上章。在阿克塞河與柯特尼可夫之間的戰鬥中,以及以後者為跳板而發動的第4裝甲集團軍援救攻勢中,第57裝甲軍在羅馬尼亞潰敗之後把它單獨遺留在戰場上時,不免受到嚴重的損失。第23裝甲師本已受到嚴重的減弱,現在就尤其受到了慘重的打擊。由於A集團軍群的增援迄未出現,所以第4裝甲集團軍實在是感到獨木難支,它甚至於無力阻止敵軍調動強大兵力進入第1裝甲集團軍的後方。

  在該集團軍群正面其餘地區中的情況發展也都是同樣嚴重。在羅馬尼亞第3集團軍的地區中,由於第4裝甲集團軍在頓河以東是正在向後撤退,遂使敵人能夠在波特門金斯卡亞的附近,後來又在柴門楊斯卡亞(Tsymlyanshaya),先後渡過封凍的河川,威脅齊爾河陣地的側面和後方。在這個正面,米斯將軍(Gen. Mieth)此時已經接替了羅馬尼亞第3集團軍司令部的地位,而負起了指揮之責。因為俄軍正在從東南兩面渡過頓河來攻,所以我們最初是毫無選擇餘地,而只好命令「米斯群」(Mieth Group)向卡加爾尼克(Kagalnik)河的後方作戰鬥性的撤退。

  在集團軍群左翼方面的情況似乎是更為嚴重。雖然羅馬尼亞集團軍的各師是損失慘重,但是何立德集團軍卻還是把它的兵力從齊爾河游向南撤出了。可是一個最近趕到的新編師奉命防守在拜斯塔亞格尼拉亞(Bystraya Gnilaya)河的該集團軍側面,卻放棄了在米爾楊庭斯基(Milyutinsky)的渡口,儘管是不無理由的。這使敵人遂可以達到何立德的側面,以及在莫羅索夫斯基的重要空軍基地。

  不過更嚴重的事實卻是由於意大利集團軍的瓦解和羅馬尼亞部隊(羅馬尼亞第1和第2兩軍構成何立德集團軍的左翼)完全退出戰鬥,遂使敵軍幾乎能夠毫無阻攔的達到弗爾赫斯塔德、卡門斯克和弗洛希羅夫格勒等地的各個頓河渡口。僅僅在米裡羅夫,有一個新成立的「費裡特-皮可群」(Fretter-Pico Group)在B集團軍群的右翼,屹立不動像一個在洪流中的小島一樣,還能夠作一點抵抗。但無論如何,敵人卻還是可以自由的向東旋轉,達到何立德集團軍或米斯群的後方,或是直向對羅斯托夫前進。

  所以頓河集團軍群的情況是很嚴重的。假使它能夠保有獨立的行動權,則對於這個危機的解決,其唯一正確的路線就是不顧任何其他考慮,而立即把這個「蛙跳」的原則付之實行。第4裝甲集團軍可以在一個單獨的行動中,撤回到羅斯托夫,然後用來解除這個集團軍群左側面和其向西的交通線上的威脅。尚在頓河大灣中作戰的米斯群與何立德集團軍的兵力則應退回到頓涅茨河。

  對於這種辦法的主要反對理由即為A集團軍群還仍然在高加索堅守其陣地的事實。若是頓河集團軍群把兵力向其西翼方面調動,則將會使A集團軍群的後方暴露,這是根本不能允許的。相反,頓河集團軍群的責任不僅只是要掩護A集團軍群的後方,而且還要設法使其通過羅斯托夫的交通線能夠暢通無阻。

  於是就目前這個階段而言,想要把主力西調以阻止敵人切斷德軍整個南翼的原則來當作頓河集團軍群作戰觀念的基礎,似乎還是不可能的。尤其是在接管指揮權的最初幾個星期當中,頓河集團軍群為了優先援救第6集團軍起見,更是有意的把這個觀念暫時擱置起來。現在——在第二階段中——儘管其西側面的威脅日益增大,可是該集團軍群卻還是要被迫作無可奈何的苦戰,以使A集團軍群的後方能夠不被切斷。

  第二階段:使A集團軍群後方不被切斷的戰鬥

  德國最高統帥部從一開始起,本來就早應該認清,假使援救第6集團軍的戰鬥若不能立即成功,那麼A集團軍群也就決不能再留在高加索。換言之,也就是說在頓河大河灣之內,是絕無建立一個相當安穩情況的可能性。但是當敵人在B集團軍群的右翼撕開了一個缺口,使其已能直趨羅斯托夫之後,則任何人也都應能明白扼守高加索正面的問題,已經不再在考慮之列了。當然,除非希特勒還願意或能夠從其他的戰區中抽調大量的兵力來增援,則為唯一的例外。

  早在12月20日,那也就是意軍兩師潰逃而使何立德集團軍的側面暴露,並使俄軍可以直趨頓涅茨河各渡口的那一天,我就曾經向柴茲勒爾將軍指明,敵人若是向羅斯托夫的方向前進,則現在他就會有向德軍整個南翼作決定性打擊的機會。12月24日,我又曾提醒他注意下述的事實,現在已經不僅是頓河集團軍群的命運感受到威脅,而A集團軍群也是一樣的。

  我在上文中早已說過,當我要求在A集團軍群的兵力撤回羅斯托夫,並增援第4裝甲集團軍時,曾經受到了拒絕。即使現在援救第6集團軍出險的希望是早已斷絕了,但為了A集團軍群的利益起見,第4裝甲集團軍也仍應予以增援,因為它若是被擊敗了,則敵軍即可以竄入A集團軍群的後方。因為這是很可以諒解的,A集團軍群本身是決不願意把任何單位自動撥交給頓河集團軍群指揮,所以這也就是最高統帥部的職責,應該用命令把兩個集團軍群的兵力從新平分一下。那實在是非常迫切的需要。A集團軍群之所以拒絕給予我們以所要求的兵力(請參閱前一章),其可能原因之一是因為他們不願拆散其部隊與單位。毫無疑問,要想使較大的單位擺脫戰鬥,那實在是一種困難的任務,而至少也需要很多的時間。不過這種辦法,一部份是迫於需要而無法避免——因為缺乏適當的預備隊填補敵人突破所造成的空洞。但另外也還有一個同等重要的原因,那就是A集團軍群有幾個月都沒有一個專任的總司令,以使一切的工作走上軌道。有許多軍事指揮官都不曾認清,假使要想獲得最高的效率和維持機動性,則各單位必須保持著其正常的戰鬥秩序。在現有的情形之下,A集團軍群是在相當長久時間之內,沒有一個負責的指揮官,所以其部隊的組織混亂也就毫不足怪了。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