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馬克·吐溫 | 上頁 下頁 |
一九 |
|
著名評論家德沃托指出,「西南邊疆的生活仿佛臍帶似的系著馬克·吐溫的心。《哈克貝利·費恩》的血肉就是這樣構成的。」「這部書比任何其他的作品更接近於生活的真實,這便是美國。」「這是沿著大河往南前進中的那個年輕共和國的躁動——那洋溢著的活力,那種莽莽撞撞、無法無天,那種摸索著前進的熱情,這一切都集中表現於6月裡漲潮時刻的大河上一片木筏子上。」「《湯姆·索亞歷險記》和《哈克貝利·費恩》是美國所孕育誕生的——其不朽即在於此。」「不論這位邊疆幽默作家幹了什麼事,他畢竟做出了這樣的貢獻。他寫的作品永遠真實地表現了他祖國的靈魂。這些作品突出了核心,所有其餘的書,不論什麼書都離得遠了。」這樣的評論,表現了社會學派的觀點及其局限,但是馬克·吐溫的作品與美國民族歷史及民族生活的關係,德沃托是感覺到了的。 人們在湯姆和哈克身上的確感到了美國向西部擴張拓殖時期千千萬萬普普通通人民的心靈的顫動。不滿於現狀,厭惡庸俗保守的生活,厭惡宗教主日學校那一套窒息人的規矩,追求自由、公道的世界,追求友誼,追求黑奴的解放,為此而不怕危險,只要能逃出去,逃出去就是一切:逃出家庭,逃出聖彼得堡鎮,逃到大河之上,去開拓一個新天地。湯姆、哈克、吉姆這樣的精神境界,在某種意義上說,正是19世紀千千萬萬美國普通人民向西部拓殖時期精神境界的縮影。植根於人民群眾的土壤很深很深的馬克·吐溫捕捉住了這千千萬萬普通人民的憧憬,真切地描繪了出來,從而寫出了19世紀美國向西部開發時期的奧德賽,以迷人的方式表現了他那個時代的時代精神。 歷史是人民創造的。美國西部開發只是剛毅、正直、勤勞的美國人民寫下的偉大篇章。美國獨立戰爭贏得勝利時,13州領土還很小,只是局限在阿勒格尼山(Allegeny)以東到大西洋的狹長的一線。從這裡往西部前進,一直到太平洋沿岸,這不能不說是史詩般的進軍。馬克·吐溫自己便經歷了這段西部開發的史詩般的歷程。馬克·吐溫的老家,便是從東部弗吉尼亞這個美國歷史的發源地,隨著西進的歷史潮流,經肯塔基而遷往密蘇裡的。 馬克·吐溫1835年出生于密蘇裡。這在當時正是許多影視作品中最為典型的西部邊疆。馬克·吐溫在西部邊疆和密西西比大河之上度過他的童年。青年時代又曾在大河上做水手、領港四年。20多歲又到更西部的內華達謀生,當時內華達還開拓不久,只是個准州(地域)。其後五年,正當風華正茂的歲月,他又在極西的加利福尼亞這個沸騰的邊疆與「金山」,加入了淘金的隊伍,後來做了小報記者,仍然在這沸騰的生活中打滾。馬克·吐溫自己便是西進洪流中的一滴水。馬克·吐溫的童年、少年、青年,正是一部生活的大筆書寫的「馬克·吐溫歷險記」!在馬克·吐溫的靈魂深處,也打下了剛毅、正直、勤勞的千千萬萬普普通通人民拓殖的這種時代精神。 湯姆和哈克那種剛毅、正直、勤勞和富有幻想的拓殖精神是與當時美國的社會、經濟生活和美國獨特的歷史不可分的。關於美國的移民運動,列寧曾指出:「美國從世界各國得到最剛毅、最能勞動的工人而日益迅速地向前發展。」馬克思、恩格斯在1882年共同為《共產黨宣言》俄文版所寫的序言中也指出:「正是歐洲移民使北美能夠進行大規模的農業生產,這種農業生產的競爭震撼著歐洲大小土地所有制的根基。此外,這種移民還使美國能以巨大的力量和規模開發其豐富的資源,以至於很快就會摧毀西歐特別是英國迄今為止的工業壟斷地位。」隨著美國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的巨大變化,美國中西部、遠西部地區,開始時「存在著充滿了『自食其力』的天真幻想的『獨立』小農的墾殖階段。」接著是由資產階級和土地投機者進行大量投資和剝削兼併。南北戰爭後的30年內,西部廣大的土地都被開闢為資本主義性質的農業經濟區,並建立了新州(准州、地域)。回顧這一段相當獨特的美國歷史,不難看到,馬克·吐溫不少作品中所洋溢的對西部開發時期沸騰生活的熱愛,追求自由、公道的天地的那種活潑的精神,作品中明快的色調,以及飽含智慧與正義感的幽默與諷刺的融和,正是馬克·吐溫從民主主義者的立場,真切地反映了千千萬萬普普通通的人民包括「最剛毅、最能勞動的工人」和「充滿了『自食其力』的天真幻想的小農」 在西部開發時期的精神境界。 時代精神是貫穿馬克·吐溫整個創作的一條藍線,然而作為一個作家,對於社會,對於人生,尤其有自己獨特的體驗和認識,在馬克·吐溫的作品中,還有一個基本的主題就是批判和揭露資產階級的虛偽、自私、政界的腐敗以及種種醜行。 19世紀不僅充滿冒險與開拓這種精神,也帶來了科技的飛速發展。各種發明川流不息地出現:其中有縫紉機,有自行車,有汽車,有電話,有飛艇,有阿斯匹靈,有電燈,有現金出納機,有水泥,有假牙,有柴油機,有炸藥,有火車頭,有罐頭食品,有柯達克照相機,有打字機,有X光。隨著各種新發明而來的是新起的爭取自由的呼聲。自由神表達了這種願望:工人們提出了八小時工作制。為了反抗當時對全國的男女工人和童工普遍實行的十小時制,1886年這一年就有20萬人參加了抗議罷工。 馬克·吐溫觀察了1300年人類進步的過程,提出一個問題:那些在工廠每天干十小時的人和他們的孩子,都成了一種商品,大家對他們是否有較深的瞭解呢? 可是自由並不是人人都能享受的,也不是大家都有份。甚至連馬克·吐溫也享受不到。因此馬克·吐溫在他創作和展示「美國時代精神」的時候,總是在熱情之中融合著冷靜的社會分析與批判。有意思的是這種批判特色在他那些歷史題材的小說創作中表現得尤為明顯。 1889年發表的《在亞瑟王朝裡的康涅狄克州美國人》的童話形式,寫了一個19世紀會做各種機械的美國鐵匠,夢游到6世紀封建騎土時代的英國的荒誕故事,馬克·吐溫自己說:「《在亞瑟王朝裡的康涅狄格克州美國人》是一種嘗試,試圖想像出並描畫出英國古代窮愁潦倒的勞苦大眾的苦難生活,並且順便以此與當時世俗的和宗教的特權者和富人的生活兩相對照。我的原意是想把英國的生活,這不只是指亞瑟王時代的英國生活,而且指整個中世紀時代的英國生活,同現代基督教國家和現代文明國家的生活相對照——當然顯得後者勝過前者。」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