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麥克阿瑟 | 上頁 下頁
四一


  §發難華府 丟官罷職

  中朝軍隊的新年攻勢再次引起華盛頓的一片恐慌。

  隨著戰線的穩定,李奇微發回了令人鼓舞的消息,說他能頂住任何新的進攻。這對日益寒心的決策者們來說不啻是一股冬天裡的暖風,堅定了他們不必擴大戰爭也能堅持下去的信心。

  但是,下一步怎麼辦?這個問題全世界都在辯論。

  為了試圖作出回答,制定出相應政策,杜魯門,艾奇遜和參謀長聯席會議幾乎作出了眾口一聲的推測。克里姆林宮的總目標是「統治世界」或「奴役」所有西方世界。最大的危險仍在西歐。美國必須在那裡大量部署軍事力量。至關重要的是美國絕不能陷入亞洲的一場持久戰,消耗掉原應部署在歐洲的力量。這很可能正是克里姆林宮所希望的。這也就是它為什麼首先發動朝鮮戰爭的原因。

  基於上面的推測,華盛頓的國務院開始初步制定以下政策:把戰爭限制在朝鮮,保持對空海力量的限制,不再派任何增援部隊,穩住三八線附近的戰線。

  因此,他們要麥克阿瑟繼續執行既定的方針,並且重申:「在首先考慮部隊安全和保衛日本的基本任務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殺傷在朝鮮的敵軍。當你判明必須撤退才能避免人員和物資的重大損失時,就可從朝鮮撤至日本。」

  麥克阿瑟將參謀長聯席會議的決定看作是一個圈套。讓他來掌握「重大損失」的確實含義以作出是否撤軍的決定,這本質上是將責任推在他頭上,而華盛頓方面就可像懦夫一樣避免作出這個令人討厭並肯定招來非議的決定。因此他馬上回電聲明:他的部隊按目前的實力不能完成既防守朝鮮而又同時保衛日本的任務;而且以現有的部隊來守住陣地,也只能維持有限的一段時間。進而,他又要求華盛頓明確美國在朝鮮的軍事目標是無限期地打下去直至最後勝利,還是只堅持一定的時間,或是為了避免損失而儘快撤走。

  而要堅持下去,只有採納他的四點建議才能堅持並最終取勝;要撤走,現在就不必遭受無謂的損失。另外,讓官兵們「以生命去換取時間,」也必須讓他們充分理解其政治意義和行動目的,否則將嚴重影響士氣。

  對於麥克阿瑟連珠炮的反問和抱怨,也使華盛頓方面對他本人的士氣是否高昂產生了懷疑。艾奇遜稱他的這份電報是一份遺書,其用心之一是在形勢一旦惡化時為自己開脫一切責任;其二是向華盛頓施加最大壓力,迫使其接受擴大戰爭的建議。這份電報使華盛頓方面深感不安。

  很快,參謀長聯席會議的兩位參謀長柯林斯和範登堡飛到了東京,然後飛到朝鮮,深入前線,以調查第8集團軍的士氣。在對地面部隊和空軍進行了徹底視察後,他們提出了一份與麥克阿瑟截然相反的報告。

  李奇微的部下士氣高昂,而且正準備嚴厲抗擊任何大規模的進攻。這一新的報告使華盛頓方面歡欣鼓舞,如釋重負。在1月17日舉行的國家安全會議上,關於擴大對華戰爭的建議被擱置一邊了。從此,華盛頓方面對麥克阿瑟更加不信任了。他們直接從李奇微那裡獲取信息,使麥克阿瑟成了一個被架空了的總司令。

  1月25日,李奇微利用中朝軍隊休整之機,發起代號為「霹靂行動」的大規模試探性進攻。10天后,這一行動又發展成為代號為「霹靂圍剿」的大規模持續進攻。2月21日又開始實施了屠夫行動。經過艱苦的作戰,它慢慢打回了半島北部,再次控制了江漢沿岸的一條防線。

  此期間,麥克阿瑟不斷視察朝鮮前線,並且隨身帶著參謀和東京的記者團。有一次視察,正值李奇微和他的軍長們剛剛設想並小心謹慎地制定了一次有限進攻的計劃,麥克阿瑟就趕到了。他召集戰地記者,當著李奇微的面,洋洋自得地宣佈:「我剛下令恢復進攻。」李奇微也是個有強烈自尊心的人,他對麥克阿瑟竟用這種方式來炫耀自己,把李奇微之功據為己有,感到極為驚詫。他給麥克阿瑟寫了一封措詞謹慎的信,暗示說將軍對前線的視察過於興師動眾,太惹人注意。真正的危險是這些舉動在發起進攻前就把消息洩露給了敵人,因而對安全造成威脅。從那時起,麥克阿瑟等到進攻發起後才再次走訪前線,這很可能是在麥克阿瑟軍事生涯中,一位下級敢向他挑戰並使他安分守己的唯一的一個例子。

  當「聯合國軍」再占漢城,並很快進抵三八線附近地區據,是否越過三八線的問題又出現了。從軍事上看,要將中國軍隊趕出北朝鮮幾乎是不可能的。若不顧一切地向北推進,能不能到達鴨綠江還是個問題,縱然到達了,戰爭就會結束嗎?他們面對的將是整個中國,這勢必招致更慘重的失敗。看來現在面子已保住,能在此時軍事上尚處於有利地位,實現停火是難得的好時機。於是,在華盛頓、杜魯門、艾奇遜等人開始全力進行被麥克阿瑟認為是「綏靖主義」或「投降」的工作:朝鮮停戰協定。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