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麥克阿瑟 | 上頁 下頁
四〇


  在最初的驚慌消失後,沃克把他的傷亡慘重的第8集團軍撤到臨津江,並沿三八線的90英里長的戰線掘壕防守,12月23日,在建立起防線後,沃克在一起吉普車禍中喪命。根據麥克阿瑟的推薦,華盛頓任命李奇微接替他。此時,東線美軍費盡九牛二虎之力從重圍中突圍出來,於15日開始在興南乘船南撤至釜山,24日撤退完畢。此次戰役,志願軍以3萬餘人的代價取得殲敵3.6萬余人的戰果,挫敗了麥克阿瑟的「聖誕節攻勢」,將「聯合國軍」全部趕出了北朝鮮,扭轉了整個戰局。

  正當美國軍隊沉浸在失意的狀態中時,李奇微帶著新的任命抵達東京羽田機場。次日,他在「第一大廈」會晤了他崇拜已久的麥克阿瑟,並就美軍面臨的幾個問題展開了探討。最後,麥克阿瑟將他的第8集團軍交給了李奇微,並鼓勵他說:「第8集團軍是你的,你認為怎麼幹好就怎麼幹吧!」李奇微從未獲此殊榮和信任,這使他受寵若驚,以至於終身難忘。在回憶錄中他寫道:「麥克阿瑟將軍賦予我充分的指揮權及一名軍官所可望得到的全部權利。我想,這樣重大的責任大概是每個具有獻身精神的軍人所夢寐以求的東西。我知道,這種責任給我帶來了很高的榮譽。」

  當天下午,李奇微躊躇滿志地趕到朝鮮前線。令他十分失望的是這裡的情況一團糟:士兵情緒低落、灰心喪氣、無精打采、毫無鬥志。軍官更是無所事事,不負責任,一心盼望著早日回家。後勤保障方面也明顯跟不上,連士兵過冬的服裝、信紙都嚴重缺乏。這與他在歐洲戰場所指揮的軍隊完全兩樣。目前唯一可行的就是要想方設法保住陣地。

  美國政府不得不慎重考慮其利弊得失了。他們認為,第8集團軍很難抵抗如破竹之勢南下的中國軍隊,與其這樣,不如完整地保留第8集團軍,把他們全部撤出朝鮮,否則的話,不僅朝鮮難保,甚至日本也固守不住了。因此,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電告麥克阿瑟要他確定一個可以井然有序地撤離朝鮮的適當時機,以使第8集團軍能夠抽調去保衛日本。麥克阿瑟接到電報後,深感沮喪。他認為華盛頓已放棄朝鮮了,如同當時放棄巴丹一樣。他深感這有損他神話般的尊嚴,他要挽回面子,他是不會輸的,更不會輸給他所根本就瞧不起的中國小子。他的生命註定是要獻給戰爭的,只要有可能、他就要打下去,甚至是全球戰爭,核戰爭。在一番冥思苦想之後,他擬定了一份冗長的回電,敦促華盛頓對中國實施一系列報復性手段。一、對中國沿海進行封鎖;二、以海軍炮擊和空軍轟炸,摧毀中國進行戰爭的工業潛力;三、以臺灣國民黨軍隊增援朝鮮;四、鼓動蔣介石反攻大陸。因為,這樣才能以攻為守,免除後患。他還明確表示,他反對杜魯門的失敗主義思想,因為那樣是有損美國的世界形象的。

  就在華盛頓準備答覆但還未答覆麥克阿瑟的建議時,三八線上炮聲響起,1951年中朝軍隊發起了新的攻勢。

  1951年元旦前夜,三八線上炮聲隆隆,中國人民解放軍和朝鮮人民軍全線發起進攻,迅速突破「聯合國軍」的防線。被部署在第一線的南朝鮮軍一觸即潰,奪路而逃。李奇微坐著他的吉普車在前線上跑來跑去,試圖阻擋滾滾後退的洪流,但毫無成效,被迫於1月3日下令全線向漢江南岸撤退。中朝軍隊立即轉入追擊,於4日進佔漢城,5日渡過漢江,8日佔領仁川,並推進至北緯37°線附近地區,殲敵1.9萬人,勝利結束了第三次戰役。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