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麥克阿瑟 | 上頁 下頁
一七


  §第四章 蛟龍入海

  §秘密武器 扭轉局勢

  臘包爾的日軍將同時在布納和瓜達卡納爾兩條線上作戰的情報,是由「卡斯特」密碼破譯分隊提供的。

  「卡斯特」是麥克阿瑟的「秘密武器」,共有75名破譯人員,擁有大量先進的設備,曾於1942年和麥克阿瑟一起被困在巴丹,但作為完美無缺的戰爭耳目,首先撤離了巴丹。這是離開巴丹半島的最大的一個獨立分隊和唯一的完整裝備。如今它駐在墨爾本澳大利亞皇家海軍情報處的大樓裡。到達澳大利亞的時間雖然不長,但它卻連建功勳。尼米茲的珊瑚海戰和中途島海戰的勝利就是它的傑作。在行政上,「卡斯特」雖然受美國海軍的控制,但它破譯的日軍外交文電和海上交通情報,每天都源源不斷地送給麥克阿瑟。

  這將使麥克阿瑟幾乎能夠在每一環節上都勝日本人一籌。

  但是麥克阿瑟說什麼也不相信日軍可能越過幾乎難以逾越和崎嶇不平的歐文斯坦利山脈,而且更不相信日軍會有足夠的力量對莫爾斯比港造成嚴重威脅。

  正由於這些原因,莫爾斯比港的防禦被嚴重地忽視了。

  正如「卡斯特」密碼破譯人員所準確預報的那樣,日軍始終在進行進攻莫爾斯比港的作戰準備。7月22日,日軍先遣部隊佔領了布納的灘頭陣地。這給麥克阿瑟來了個措手不及,這不但不能實現他進攻萊城和薩拉馬瓦的計劃,而且還要面臨抵禦進攻,把1167名日軍趕出巴布亞的任務。

  在日軍先遣隊的配合下,堀井的部隊快速向南挺進,並於7月29日易如反掌地攻佔了歐文·斯坦利嶺腳下的科科達機場,然後又爬上叢林密佈的山間小道直取莫爾茲比港。不管麥克阿瑟信還是不信,日軍真的這樣做了,而且是唱著歌從後面追趕向南逃跑的澳大利亞士兵們。這無疑又是一次巨大的挑戰,正像幾個月前他在巴丹所遇到的一樣。「我領導的事業已失敗了一次,我要盡最大努力避免第二次失敗。」麥克阿瑟下決心要不惜一切代價挽回面子。

  當總司令部終於弄清布納所處的危險境地和日軍的真實企圖後,麥克阿瑟立即命令善於打硬仗的澳大利亞第7步兵師開赴巴布亞。

  在巴布亞發生這種令人憂慮的轉折的同時,麥克阿瑟在他的陸、海、空軍的最高領導層作了三個重大變動。其一是海軍司令由一個精明強幹和富於想像的拉爾夫·克裡斯蒂接替,這倒是一個無足輕重的人。

  而其他兩人,在將軍的個人生活和職業上都將成為舉足輕重的角色。事實上成為他的左右手。這兩個人,一個是接替空軍司令之職的喬治·肯尼,另一個便是地位僅次於麥克阿瑟的56歲的羅伯特·艾克爾伯格。

  51歲的肯尼於7月下旬到任,其時正值麥克阿瑟處於布納戰役的早期階級。他有能力,工作認真,精明強幹,剛一到任就象一陣旋風似地整頓了他的司令部。並他在極短的時間裡,取得了麥克阿瑟的完全信任。在經過短暫的大刀闊斧的整頓後,肯尼完全掌握了他的部隊,並開始運轉他的戰爭機器,命令對臘包爾進行大規模空襲。當薩瑟蘭試圖修改這一計劃時,他氣憤地沖進這位自以為是的參謀長的辦公室,用鉛筆在一大張白紙上點了一個點,說道:「你對空中力量的瞭解就這麼一點點,而我對空中力量的瞭解好比這張紙的其餘部分。」並威脅道:「如果你不同意,咱們到隔壁找總司令,看看誰應指揮這支空中力量。」

  薩瑟蘭不得不同意他的計劃。8月7日,他派出18架B-17轟炸機對臘包爾進行了猛烈襲擊。這是自太平洋戰爭爆發以來美軍進行的規模最大的一次空襲。

  56歲的羅伯特·艾克爾伯格,赴澳洲前曾任西點軍校總監。在澳大利亞的美第32師和第41師合編為一個軍後,艾克爾伯格出任軍長,但是,由於他還沒有取得麥克阿瑟和薩瑟蘭等「巴丹幫」的信任,因而在到任後的整整3個月裡都無所事事,一直坐冷板凳。看來,肯尼將軍已經掌握了打破「巴丹圈」的辦法,而艾克爾伯格則還不得要領,仍在圈外徘徊。

  後來的事實證明,他的到來是麥克阿瑟的一大幸事。

  看來,他真是要成為麥克阿瑟的又一「秘密武器」了。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