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麥克阿瑟 | 上頁 下頁
一三


  §受困巴丹 光榮南撤

  1941年聖誕到來的時候,令人沮喪的消息接踵而來,在菲律賓的馬尼拉飯店,已是上將的麥克阿瑟叫來副官,準備攜妻帶子向科雷希多轉移。科雷希多是位於馬尼拉灣入口處的小島。它四面環山,隧道縱橫,而且易守難攻,是個理想的「藏身之處」。在這裡,還可以直接觀察到戰場情況。

  麥克阿瑟的司令部設在高高的山頂上,這一顯見的目標成了日本轟炸機的眾矢之的,沒幾天,就被夷為平地,迫使麥克阿瑟將司令部移至馬林塔隧道裡。

  他一面著手進行退守巴丹的計劃。一面不時地向戰地指揮官下令,力圖將部隊從日軍的鐵鉗中解救出來。

  退守巴丹的計劃由溫賴特將軍奉命執行。在部隊向巴丹撤退時,溫賴特將軍將從林加灣到巴丹島的各條戰線上,對南下的敵人進行阻擊,這是整個撤退途中的關鍵。他將被打得七零八落的余部集合起來,沿途建起五道臨時防線,邊戰邊退,邊攻邊守,爭取時間使工兵部隊炸毀橋樑、設置路障、破壞道路、阻斷交通,有效地推遲了日軍進攻的速度。同時掩護南線部隊迅速通過馬尼拉城進入巴丹,築起防禦工勢,使部隊有棲身之所,從而成功地實現了類似「敦刻爾克大轍退」的計劃。

  退守巴丹是麥克阿瑟在菲律賓防禦戰役中所做的最重要的決策之一,而且是整個太平洋戰爭的關鍵之所在。這使美軍得以有機會鬆口氣,休養生息,重新在澳大利亞組織防禦。美國國內人心鼓舞,士氣大振。

  麥克阿瑟則更是神氣活現,得意洋洋。

  然而,麥克阿瑟似乎是美得太早了。由於撤退命令下得太晚,錯過時機,致使輸送糧草的行動十分倉促。糧食儲備不足,士兵們被迫將口糧減半。由於長時間忍饑埃餓,食不果腹,再加上瘧疾流行,使得美軍上下軍心渙散。他相信,要想在巴丹堅持下去,必須爭取足夠的糧食和武器。於是,他不斷地向華盛頓呼籲求援,但得到的是一張「空頭支票」。事實上,早已制定了「先歐後亞」的全球戰略的美軍,把大批軍事力量集中到歐洲戰場去了,這無疑是對麥克阿瑟及其部下宣判了死刑。

  但直到「東京玫瑰」電臺播出美軍大批運往歐洲的消息時,駐菲軍隊才大夢方醒。

  雖然怒氣難平,但首先還要穩定軍心,麥克阿瑟用華盛頓欺騙他的方式來安慰士兵:千百架飛機正在調運只要我們戰鬥,就會取得勝利。但無論他如何掩示,士兵們都不難看穿這場騙局。他們鋼盔上的「V」已不是勝利的標緻「Victory」。而是做「炮灰」

  講的「Victim」。麥克阿瑟被士兵們稱為「麥克阿瑟狗」,並編成順口溜,廣為傳唱。這未免有些冤枉了麥克阿瑟。他的家安紮在地面,愛妻幼子同他一道,時時刻刻冒著空襲的危險。每次空襲警報響起時,麥克阿瑟不是穩坐家中,就是跑出去看個究竟。有一次,子彈從窗戶中呼嘯而過,正恰打在麥克阿瑟身邊的牆上,以致驚慌失措的副官連聲說:「感謝上帝,我以為你已經死了。」另外一次空襲時,他泰然自若地站在毫無防備措施的露天下,觀察日軍飛機的編隊,在他身邊的中士,摘下自己頭上的鋼盔給他戴上,就在這一瞬間,一塊彈片飛來,正落在中士遞過帽盔的手上。這使奎松總統寫信給麥克阿瑟,告之他為了人民及軍隊的利益,不要再冒不必要的危險。但麥克阿瑟把這視為己任。他強調:「『領導』常體現在公開場合下的某種姿態中,在和平時期,這是平易近人的象徵;在戰爭歲月裡的領導就必須與部下共同分擔突然死亡的危險,要與士兵結成患難與共的兄弟關係。」

  2月中旬,日本軍隊在遠東諸國及西南太平洋的幾座島嶼上不斷擴張,連連得手,在盟軍方面,太平洋地區頻頻陷落,軍隊節節敗退。這使盟軍總部的官員憂心忡忡。麥克阿瑟在科雷希多島上指揮美軍拼死抵抗,這一事實使他理所當然地成為美國人心目中的英雄,他在國家中的地位也不斷上升,如日中天。有關他的報道壟斷了新聞報到的顯著位置。一些國會議員視他為神明,力將其調回國任陸軍最高統帥。

  此時,總統和陸軍部也在考慮麥克阿瑟的去向問題。鑒於目前新幾內亞和澳大利亞又面臨嚴重威脅,為加強西南太平洋的軍事力量,保住澳大利亞這一反攻基地,馬歇爾和羅斯福一致認為有必要組建一個司令部並任命一位新的盟軍總司令。這個人應該是誰呢?

  馬歇爾首先想到的是麥克阿瑟。羅斯福本來不怎麼喜歡麥克阿瑟,甚至想像他已成為烈士,成了名符其實的美國英雄。但由於馬歇爾的積極推薦,使他最終認為犧牲這位深孚眾望的英雄,在政治和軍事上都不值得,因此他接受了這一建議。誰知麥克阿瑟並不領情,2月20日他電告馬歇爾:「我和我的家庭將與守島部隊共存亡。」無奈羅斯福只得親自致電。兩天后,麥克阿瑟回電說同意撤離,但要求推遲日期,以免自己的離去造成軍中的混亂。在此之前,麥克阿瑟甚至想到辭去職務,而作為志願兵加入巴丹守軍。他總是擔心沒有履行與守軍們共存亡的諾言而有損形象。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