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麥克阿瑟 | 上頁 下頁 |
五一 |
|
9月27日,天皇和他的一名助手去拜會麥克阿瑟。天皇身穿燕尾服和帶條紋的褲子,頭戴大禮帽。麥克阿瑟在門口熱情地迎接他,並陪同他穿過長長的客廳,走到客廳另一端的火爐旁就座。除了他們兩人之外,只有天皇的譯員奧村勝藏在場。麥克阿瑟覺得裕仁有些緊張。為了緩和氣氛,麥克阿瑟愉快地回憶起在日俄戰爭結束後老天皇接見他的情景。他還遞給裕仁一支美國香煙,裕仁猶豫了一下,接過了香煙,但又慢慢地放下了,他不抽煙,此刻又不好拒絕麥克阿瑟的敬煙。當麥克阿瑟遞煙時,他注意到天皇的手在顫抖。 面對著他救下來的這個人,麥克阿瑟有些擔心,裕仁也許要為自己辯解,對控告他是一名戰犯提出異議(當時他還不可能知道,自己的名字已從戰犯的名單上被劃掉了)。但恰恰相反,他承擔了全部戰爭責任。天皇出乎意料地對麥克阿瑟說道:「我之所以到您這裡來,麥克阿瑟將軍,是要把我自己交給您所代表的各個大國來裁決。我對我的人民在戰爭中做出的一切政治、軍事決定和採取的一切行動承擔全部責任。」聽了這些話,麥克阿瑟對天皇「如此勇敢地承擔一種意味著將被判處死刑的責任」的言行深為感動,並心懷敬意,「我原來只知道他是一位由於出身血統而成為君主的人,但在那個時刻,我深深感到,坐在我面前的這個人,就其個人品質來說,是一位日本高尚的紳士。」這次會見時間很短,臨別前他和天皇在一起照了相。第二天,當日本國民從報紙上看到穿軍裝的麥克阿瑟和穿燕尾服的天皇站在一起的照片時,都感到很驚訝。 為了能實現日本的非軍事化,首先要解除它的武裝。當戰爭結束時,日本還有近700萬軍人。其中約半數在日本本土,另一半及300多萬日本平民在海外。遣散軍人和使那些在海外的日本人返回祖國的工作量是非常巨大的。麥克阿瑟很清楚,「遣散這些老兵,要比在戰場上消滅他們困難得多」,如果激怒了這些富有戰鬥經驗的老兵,特別是他們有幾百萬之眾,那後果是不堪設想的。 麥克阿瑟把日本原陸軍部和海軍部改名為軍事人員遣散局,讓他們負責這項棘手的工作,佔領軍當局只負責監督和協調。這樣遣散軍人變成日本人自己的事了,巧妙的避免了日本軍人同佔領軍當局對抗。日本人辦事效率很高,在極端缺乏運輸工具的條件下,在一年多的時間裡,把300多萬軍人和數量相當的平民撤回到國內。大多數人都找到了工作,能吃上飯。佔領軍當局還發出通告,被遣返的軍人如遇到困難,可以要求幫助,各地佔領軍當局將盡力幫助他們渡過難關。 除上面所說的工作外,遣散局還釋放了被日本人抓來當勞工的150萬中國人和朝鮮人,並把其中約100多萬願意回國的人送回國。 戰爭結束時,在日本全國及諸如臺灣等地,有堆積如山的軍事裝備和補給品。例如在日本,有12000架各種型號的飛機,其中4000架可以使用,還有無數的坦克、步槍及其他武器裝備。艾克爾伯格的部隊用幾個月時間搜遍日本,炸毀了彈藥庫,燒掉了飛機,或把武器扔進大海。生產作戰物資的軍工廠被關閉,海軍基地和造船廠被摧毀,機場被犁掉,銷毀的這些作戰物資的價值達數十億美元。採取這些措施的目的是,防止日本像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德國那樣迅速重振軍備。 為了徹底摧毀日本的戰爭潛力,麥克阿瑟還下令解散日本的大財閥。 多年來,日本約80%的工業和金融財富被諸如三菱和三井這樣少數大財閥緊緊控制著。麥克阿瑟和他的助手們認為它是專制主義、軍國主義和帝國主義的化身,他們左右國家政治和平民的生活,靠戰爭牟取暴利,解散財閥是日本非軍事化必由之路。由於日本方面認為,國家的繁榮要依靠這些財閥,因此對解散財閥工作持消極態度,美國也不想承擔日本復蘇經濟所需的費用,最後這項工作草草收場。到1951年7月,宣佈這項工作結束時,應該解散的財閥有1200家,實際解散的只有9家。雖然如此,財閥的權勢還是受到了一些削弱。 1946年1月,盟軍總司令部開始實施一項所謂「清洗」的計劃,目的是禁止一切軍國主義分子、帝國主義分子或極端民族主義分子擔任公職或在工業生產部門中擔任關鍵性職務。「清洗」的設想是在波茨坦會議期間首先提出來的。麥克阿瑟「對這一想法是否明智曾感到懷疑」,在實行中「儘量地寬容」。根據「清洗」計劃要求,任何在軍隊中當過軍官,在某些極端民族主義組織或在被佔領國或在軍工企業中擔任過重要職務的人,都在清洗之列。全國總共約有20萬人被禁止擔任公職(包括1800名財閥家族成員),約1300個帶有政治性的組織被解散了。「清洗」打破了保守的行政人員和政客們對權力中心的控制,使新的沒有政治污點的領導人得以上臺。雖然被清洗的人沒有被關入監獄,但他們就業遇到了困難。後來有人認為,清洗並不完全成功,有時是不公正的。佔領結束後,給一些人「恢復了名譽」。 戰後,對日本戰犯進行了審判。審判的目的是懲辦那些負有發動戰爭責任、准許進行或親自犯下暴行的人,通過審判還可以使日本人明白發動戰爭或犯下暴行是要受到嚴厲懲處的。戰犯被分成甲、乙、丙三級。甲級戰犯是像東條那樣的大人物。這樣的戰犯有25名,在東京受到由11國法官組成的國際軍事法庭的審判。6名將軍和1名文職官員被處以絞刑,16人被判處無期徒刑,另外2人被判處較輕的徒刑。乙級戰犯是20多名高級將領,他們的部隊犯下暴行而受到盟軍總司令部軍事法庭的審判。在菲律賓與麥克阿瑟直接交戰,並迫使他丟下在巴丹的部隊,連夜逃到澳大利亞的保間和山下兩個日本將軍,因指揮「死亡行軍」造成幾千名「巴丹」戰俘死亡等罪行而被判處死刑。保間的妻子曾向麥克阿瑟求情,也沒能得到赦免。4200名丙級戰犯是那些被指控犯有較小暴行或虐待戰俘的人。他們受到了各級盟國軍事法庭的審判。700人被判處死刑,400人被宣判無罪,其餘的被關進監獄服刑。 早在戰前,日本軍國主義分子就把神道作為煽動民族主義狂熱的手段。神教的主要特徵是推崇天皇和自我犧牲。神教後來逐漸變成了正式的國教(神道教),在戰爭期間對軍隊起了很大作用。神教宣稱,一個人在戰鬥中死去就可以成神。 盟軍總司令部從一開始就採取了消滅神道教的措施。1945年12月15日,神道教作為國教被廢除了。約8000座神教紀念碑被推倒,天皇的畫像被從學校摘走了。1946年1月1日,裕仁天皇以新年詔書的方式發表了「凡人宣言」:「朕站在人民一邊,總是希望能與人民同甘共苦的。朕與人民之間的關係,是建立在互相信任和互相愛護的基礎之上的,這種關係並非簡單地依靠神話和傳說。不要因為把天皇奉為神明,而產生大和民族優於其他民族,並註定要統治世界的錯誤觀念。」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