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麥克阿瑟 | 上頁 下頁
四三


  當時,由於第14軍在馬尼拉周圍做好了進攻準備,按原訂作戰計劃,在蘇比克灣西北和馬尼拉南面的納蘇格布登陸的時機已經成熟。第8集團軍司令艾克爾伯格將軍被從萊特島召來,麥克阿瑟要他率第11軍和第11空降師來完成這次登陸任務,以實現對馬尼拉的最後合圍。

  1月29日,艾克爾伯格指揮的第11軍萬人在聖安東尼奧附近上3岸,它的背後就是佈置在三描禮示山上的日軍陣地。他們的主要任務是向東猛攻猛打,阻止三描禮示山上的日軍向巴丹半島逃竄,並奪取聖馬塞利諾機場。這支部隊很快奪取了蘇比克灣北岸的奧隆阿波(戰前那裡是美國海軍基地),但1月31日在巴丹半島北部的齊格紮格隘口遇到了日軍的頑強抵抗。日軍的抵抗很快被粉碎了,第11軍快速向南推進,與第14軍勝利會師後,該軍便劃歸克魯格指揮了。

  1月31日,第11空降師由艾克爾伯格將軍率領,在納蘇格布登陸。麥克阿瑟有意安排艾克爾伯格去執行一項特殊任務——率領這支小部隊向馬尼拉「衝刺」。艾克爾伯格在肅清萊特島「殘敵」的戰鬥中吃盡了苦頭,這次能有機會去完成解放馬尼拉的光榮任務,這對他是很有吸引力的。

  艾克爾伯格的第11空降師未遇到什麼抵抗就順利登陸了。上午9點45分,納蘇格布已被他們佔領。他們在菲律賓人民的歡呼聲中迅速前進。他們推進速度是如此之快,以致驚慌失措的日軍來不及破壞橋樑。他們一路上還虛張聲勢,力圖使日軍相信(正像公開宣佈的那樣)整個美軍第8集團軍都登陸了。當他們在海拔720米的塔蓋泰山上受到日軍頑強阻擊時,肯尼的飛機於2月3日從民都洛島把傘兵空運來。在增援部隊的支援下,經過激烈戰鬥,他們終於攻上了山頂,站在山上已可以看到「馬尼拉市的房屋在陽光下閃著白光」,這裡離馬尼拉只有40公里了。

  1月底,麥克阿瑟得到情報說,隨著盟軍的步步逼近,山下奉文上將已無力把盟軍戰俘全部運回日本,他把倖存的戰俘集中關押到馬尼拉附近的幾所戰俘營裡,他說:「不能讓麥克阿瑟看到一個活著的巴丹老兵!」由於不堪忍受日軍變本加厲的迫害,在即將得救的時候,許多戰俘悲慘地死去了。對此,麥克阿瑟非常痛心,為了能救出他們,他制訂了一個大膽的營救計劃。

  當盟軍部隊還在馬尼拉以外100多公里時,麥克阿瑟就命令於2月1日剛剛登陸的騎兵第1師師長威恩·馬奇,儘快組建一支「快速突擊部隊」,穿過被包圍的日軍,沖進馬尼拉去解救戰俘。由威廉·蔡斯準將指揮的這支幾百人組成的特種部隊,很快就乘坦克和機動車輛出發了。部隊邊走邊打,快速向馬尼拉穿插,在敵人還未來得及炸橋前就奪取了橋樑。2月3日下午7點,部隊進入馬尼拉市,這是盟軍進入馬尼拉的第一支部隊。在菲律賓遊擊隊的協助下,這支部隊在大街上橫衝直撞,沖散了三五成群驚慌失措的日本兵,到達了關押戰俘的聖托馬斯大學。坦克衝開了校園的前門,救出了3700名戰俘。這支部隊的另一部分佔領了馬拉卡南宮。第二天,2月4日,第37師的先頭部隊從老比利比德監獄救出了1500名盟軍戰俘,其中800名是被日軍稱為「好鬥的巴丹雜種」的巴丹老兵。解放這5000余名戰俘,是太平洋戰爭中最動人心弦的時刻之一。

  2月7日,麥克阿瑟不顧手下人的勸阻,搭乘第37師的一輛坦克進入馬尼拉。進城後他立即到聖托馬斯和老比利比德監獄去看望被解救的戰俘。後來麥克阿瑟寫道:「儘管在我的一生中有許多令人心情激動的時候,卻沒有那一次比我訪問聖托馬斯集中營時那動人的情景,更讓人心潮澎湃了。當我到達那裡時,炮聲依然隆隆地響著,那些可憐的餓得半死的戰俘們激動地大聲呼喊起來。我走到跟前時,數以千計情緒激動的人立即向我湧來,把我擠到牆邊。他們衣衫破爛,污穢不堪,個個淚流滿面。他們用僅有的一點力氣掙扎著靠近我,跟我握手。有一個人張開雙臂抱住我,一頭紮在我的懷裡,毫無顧忌地放聲大哭起來。許多人歇斯底里地又哭又笑,都爭先恐後地對我說『謝謝您!』他們拉住我的衣服,緊緊地擁抱我、吻我,作為一個救命者,這一時刻對我來說是十分美好的,也是永遠難忘的。」

  到了老比利比德監獄,那些頑強的巴丹老兵,看到自己的總司令來了,儘管他們骨瘦如柴,站都站不穩了,他們還是以立正姿勢站立起來,仿佛在接受檢閱一樣。看到這種情景,麥克阿瑟不覺淚流滿面,他說:

  「我來晚了,但畢竟還是趕回來了。我將給你們所需的一切醫療照顧,身體養好後就送你們回國!」

  在此期間,2月4日,艾克爾伯格親自指揮的第11空降師,在距馬尼拉4.8公里處的伊穆斯遇到日軍的頑強阻擊,因為缺少重武器,無法攻克敵人堅固的工事。待克魯格派去重型火炮,才將敵人殲滅。隨後克魯格接過了第11空降師的指揮權,不幸運的艾克爾伯格,沒有能首先進入馬尼拉,只好沮喪地回到萊特島繼續指揮他的部隊「肅清殘敵」。

  當2月7日麥克阿瑟進入馬尼拉市區後,他立即迫不及待地發表了一份公報:「現在,我站在馬尼拉街頭宣告,我軍已突入馬尼拉市區。我軍正在迅速肅清殘敵,秩序很快就會得到恢復。菲律賓群島徹底解放已指日可待了!」

  全世界都為此感到振奮。羅斯福、丘吉爾、蔣介石甚至喬治·巴頓都發來了賀電。羅斯福在賀電中說:「由於這次戰役行動迅速,用兵藝術高超,使我們對您的勝利更加表示讚賞。」

  在馬尼拉市被解放的那部分城區,「到處一片歡騰,人們走上街頭,載歌載舞」。麥克阿瑟所到之處,人們都高呼「馬布嗨」(「萬歲」)。麥克阿瑟曾下令舉行一次祝捷遊行,可是當他得知盟軍控制的地盤還很有限時,只得將遊行取消。他意識到,在重返馬尼拉的漫長道路上,「最後的幾公里是最艱難的了」。

  到2月12日,馬尼拉的2萬名日軍已收縮到南海濱區,他們躲藏在老城區堅固的建築物裡拼死抵抗。他們儲備有大量的武器、彈藥、食物和水。他們鐵了心要戰鬥到最後一人。

  爭奪馬尼拉的戰鬥是極其殘酷的。不經過殊死搏鬥,日軍決不肯放棄一寸土地。肯尼曾請求允許對守敵進行轟炸,為了減少平民傷亡,麥克阿瑟沒有同意。他對肯尼說:「我們要用大量的重炮,在日軍防線上打開突破口。不要著急,慢慢來,這樣才能減少我們的傷亡。」話雖這麼說,經過20多天的激烈戰鬥,馬尼拉還是變成了一片廢墟,馬尼拉70萬人口中,有10萬平民在雙方交戰中喪生。

  爭奪馬尼拉旅館的戰鬥於2月21日打響,3年前麥克阿瑟一家人就住在那裡。翌日,麥克阿瑟掛念著他的家具和藏書,未等戰鬥結束,就去看他的住宅了。後來他這樣寫道:「在兩旁槍手的保護下,我登上了通向頂樓的樓梯,我們是一邊打一邊走上去的。我的住宅裡除了灰燼之外,一切都蕩然無存了。很顯然,這裡曾是一個指揮所。指揮所的上校被我們擊斃在燒焦了的門旁。擺在門口的花瓶打碎了,這花瓶是1905年父親出使日本時,天皇親自送給他的,花瓶的碎片散落在那上校的身旁,成了他葬身之處的陪葬物。指揮這次搜索任務的那位年輕的中尉提著槍口還在冒煙的槍,臉上掛著勝利的微笑,對我大聲喊道:『幹得很順當,長官!』但是,對我來說,此刻並未體驗到勝利的喜悅。我可愛的家被毀了,我正在品嘗著這顆苦果。」(麥克阿瑟的銀餐具,數千本圖書,還有凱迪拉克牌轎車等,後來還是找回來了。)

  到2月27日,馬尼拉的戰鬥終於基本結束了。在這場歷時23天的戰鬥中,日軍有3000人逃掉了,其餘1.7萬人被擊斃。盟軍傷亡6600人,其中陣亡1000多人。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