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蒙哥馬利 | 上頁 下頁 |
五一 |
|
強渡萊茵河的行動,並未遇到原先設想的猛烈抵抗。首批渡河部隊在過河時只損失了34個人。這一方面是由於德軍士氣低落,無心戀戰,另一方面是由於蒙哥馬利的欺騙行動產生了作用,德軍對蒙哥馬利的行動感到突然,被打了個措手不及。 蒙哥馬利,這位精心佈置戰鬥的大師,又取得了一次圓滿的勝利。到3月7日,他的幾個集團軍已全部越過了萊茵河,建立了一個寬35英里、縱深20英里的陣地。英第2集團軍傷亡3968人,美軍傷亡2813人,這點損失同建立了一個異常穩固的立足點、俘敵1.6萬人的戰果相比,是微不足道的。蒙哥馬利取得了他在當時條件下所能取得的最大的勝利,幾乎沒有出什麼差錯地渡過了萊茵河。 在英軍順利地渡過萊茵河的同時,美國人也以壓倒優勢的力量渡過了河。在東面,蘇聯紅軍也正在迫近柏林大門。圍繞著盟軍渡過萊茵河後的行動,盟國之間再次出現糾紛。 根據盟軍原定作戰計劃,渡過萊茵河的行動分為兩步,第一步到達易北河,第二步向柏林推進。這一點,早在1944年9月即已確定。當時,艾森豪威爾曾在寫給蒙哥馬利的信中指出:「柏林顯然是我們的首要目標……」 蒙哥馬利渡河後,按上述計劃,向他的部隊迅速下達了命令:第2集團軍和第9集團軍分別向漢堡和馬格德堡推進,然後準備與美第12集團軍群配合,摧毀魯爾。與此同時,加拿大集團軍將掃蕩荷蘭的殘存佔領區,並沿海岸線向易北河衝擊。3月27日6時,蒙哥馬利把他的這一計劃用電報向艾森豪威爾作了彙報。但是,一個意外發生了——艾森豪威爾改變了西線戰事最後階段的整個作戰方針。 3月28日,艾森豪威爾否決了蒙哥馬利的計劃,指示部隊當前行動的第一步仍是包圍魯爾,但不用急於攻取它,因為魯爾是人口稠密的工業區,本地並無食品來源,單靠饑餓就能使它投降,這樣可以減少盟軍的大量傷亡。魯爾合圍完成以後,可以考慮讓布萊德雷穿過德國中部,在易北河同蘇軍會師,而後再分別向北、向南兩個方向突擊進入丹麥和奧地利。德弗斯的第6集團軍群和蒙哥馬利的第21集團軍群則在布萊德雷兩側支援。這就意味著,蒙哥馬利在戰爭的最後一刻將只能擔任一個次要角色,而盟軍的主要目標也將不再指向柏林。 3月28日下午和晚上,艾森豪威爾把他改變後的作戰方針,分別用電報通知了蘇美英三方。 第一封電報是發給斯大林的,其目的是借此交換蘇軍的計劃,以便使盟軍的作戰同蘇軍協調起來。 第二封電報發給了馬歇爾,艾森豪威爾向他報告了自己的決心和行動。 第三封電報發給了蒙哥馬利,但他沒給倫敦去電。 蒙哥馬利被艾森豪威爾的這一舉動弄得目瞪口呆。但這一次,他沒再鬧事。他明白,事已至此,再說什麼也都沒用了。在給艾森豪威爾的回電中,他只提了一個要求,即在他到達易北河以前,暫時保留目前的指揮機構。然後,他把情況向倫敦作了彙報。 倫敦方面得知這一消息後,勃然大怒。隨後,倫敦、華盛頓和蘭斯(盟軍最高統帥部所在地)之間發生了激烈的爭吵。艾森豪威爾得到了羅斯福和馬歇爾的有力支持,對倫敦寸步不讓,堅決地執行了他的新方針。 艾森豪威爾為什麼改變了搶佔柏林的既定方針呢?他主要是出於以下考慮: 首先是戰場的態勢。由於德軍在阿登地區的反攻,使盟軍的進攻被遲滯了六個星期,而東線德軍因兵力薄弱,無法抵擋蘇軍的強大攻勢,結果蘇軍迅速推進到德國腹心地區。到2月底,蘇軍的前鋒距柏林僅有100公里了,而盟軍那時距柏林還有480公里,且戰線過長,補給十分緊張。要想趕在蘇軍之前進入柏林,軍事上的可能性幾乎為零。 其次,艾森豪威爾已經瞭解到盟國有關劃分戰後對德佔領區的政治協議,按這一協議的劃分,柏林雖然分區佔領,但城市本身將由蘇聯控制。這樣,即便盟軍不惜代價地佔領柏林,最後還是得按政治協議將柏林交給蘇軍,艾森豪威爾可不願做這種「為他人作嫁衣裳」的事。 第三,柏林是德國的首都,是第三帝國存在的精神象徵。希特勒一定會負隅頑抗。而且柏林城防堅固,易守難攻,防守柏林的德軍除外圍兵團外,還有20多萬衛戍部隊,200多個突擊隊,強攻柏林,勢必付出重大代價。為此,艾森豪威爾曾徵詢過布萊德雷的意見,讓他估計一下從易北河沖到柏林,盟軍需要付出多大的代價。布萊德雷答覆說:「至少要損失10萬人。」戰爭行將結束,還要付出這麼大的代價,艾森豪威爾認為實在不值得。 另外,有關「民族堡壘」的神話也影響了艾森豪威爾的判斷。據說,希特勒在走投無路時,打算把党衛軍蓋世太保和另外一些狂熱地忠於希特勒的組織撤至巴伐利亞南部、奧地利西部和意大利北部山區,憑藉那裡險要的地形,同盟軍頑抗到底。這樣,盟軍可能將面對一場曠日持久的遊擊戰。據此,艾森豪威爾認為迅速佔領德國全境比搶先攻入柏林更為重要。 由於美方的堅持,英國方面最後無奈地接受了艾森豪威爾的新方針。 4月1日,分別向前推進的蒙哥馬利和布萊德雷完成了對魯爾的合圍,把B集團軍群的21個師裝進了大口袋。莫德爾率領被包圍的德軍企圖突圍,兩次都被盟軍打了回去,只好退守在防禦陣地裡,作困獸之鬥。4月18日,盟軍攻入魯爾,B集團軍群全部被殲。莫德爾下落不明,有消息說他在戰敗之際自殺了。 當魯爾戰役進入尾聲時,盟軍的一部分部隊便開始向東挺進,直指易北河。蒙哥馬利指揮部隊東進時,只遇到了一些象徵性的抵抗。在他正面的德軍採取了有條不紊的退卻戰術,雙方都只蒙受了輕微損失。對蒙哥馬利真正構成阻礙的是前進路上縱橫交叉的河流,當英軍最終推進到200公里之外的易北河畔時,他們在自己的身後已架起了200座橋樑。 在易北河上稍事休整後,蒙哥馬利又日夜兼程地指揮大軍按計劃直指波羅的海沿岸。在這裡,他同蘇軍展開了競爭,他要搶在蘇軍之前進入丹麥。人們很懷疑一向穩紮穩打的蒙哥馬利能完成這一任務。事實證明,這種懷疑是錯誤的。蒙哥馬利不僅能穩紮穩打,也能快速推進。 為了加快行軍速度,蒙哥馬利命令各師在狹窄的挺進線上,作大縱深挺進作戰。裝甲先頭突擊部隊繞過敵軍還在抵抗的地區,開足馬力向前推進,把攻擊該地區敵軍的任務交給後面趕來的部隊在翼側或後方予以完成。沿途,德軍正規部隊並沒對盟軍構成嚴重威脅,但盟軍卻受到了各種各樣的狙擊手的打擊。這些人多數是一些少年和散兵,他們使用一種類似火箭筒的武器,在盟軍前進路上的各個角落向盟軍坦克射擊。它給盟軍坦克帶來的損失是驚人的,第2集團軍先頭部隊的1000輛坦克,至少有125輛被擊毀或重創,還有500輛受損嚴重。很多身經歷次惡戰的優秀士兵,也死於這種非正規的襲擊中。勝利似乎在望,但死神的身影卻在每一個道路轉彎處徘徊。蒙哥馬利費了很大的氣力才使他的部隊自始至終保持高昂的士氣。 5月2日,蒙哥馬利終於比蘇軍早6個小時抵達了波羅的海的維茨馬和盧卑克,勝利完成了任務。他所取得的戰果是輝煌的,僅5月2日和3日兩天時間,登普西的第2集團軍俘獲的戰俘就將近50萬人。毫無疑問,德國已經被決定性地打敗了。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