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馬爾薩斯 | 上頁 下頁
二七


  在馬爾薩斯看來,土地如果像封建時代那樣集中,或者像法國那樣分割成小農經濟,都是於有效需求的增加十分不利的,因此,英國的資本主義土地私有制應當很好地鞏固下來。可見它是直接保護土地貴族的利益的。第二條意思是說發展國內外商業可以增加社會對商品的有效需求。土地貴族可以因此享用各種各樣的奢侈品。在以上三個能增大有效需求的原因中,他特別重視的是第三個原因,其目的在於說明在財富增長過程中,只從事消費而不生產的階級的存在和發展起著不可缺少的作用。而且在馬爾薩斯看來,應當儘量的擴大他們的這種個人消費,不然經濟危機就要爆發,資本家就要遭到損失,甚至破產。

  馬爾薩斯認為,在資本主義社會中之所以會出現供給超過有效需求而發生生產過剩的經濟危機,主要原因就是資本積累。因為在他看來,資本積累會使那些本來從事私人服務方面的非生產勞動者變成生產工人,造成市場上的商品大量增加。但是生產工人的增加並不會引起他們的需求或消費的增加,其原因是這些增加的工人不外是從原來從事私人服務的部門轉移過來的。這種轉移不會增加他們的總數。因此對社會來說,總勞動維持基金是不會變化的。然而就資本家和地主來說,由於積累,削減了個人消費,因此他們的有效需求顯然是下降的。

  這種下降使得增加工人生產出來的大量產品找不到買主,導致普遍性的生產過剩的經濟危機必然發生。他說:「由於資本積累,本來從事私人服務的人轉變為生產性勞動者,於是,市場上各種商品的數量顯然會異常地增加,可是兩類勞動者的意願和能力根據假定是下降的,這樣與勞動比較的商品價值就必然會降低,以致大大地降低利潤,因而暫時抑制進一步的生產。這正是過剩這個名詞的含義,在這種情況下,這種過剩顯然是普遍的而不是局部的。」因此,資本積累不會被利潤率的下降自動限制,「過度熱心的積累,必然不可避免地導致商品的供給超過社會結構和習慣所允許的消費。」

  認為,由於過度的積累降低了對商品的有效需求,才破壞了生產的動機。他同意李嘉圖的意見,食物的成本上漲,通過影響工資,會逐漸削減利潤,因為工資和利潤是相反方向的變動。但是解釋商品過剩的現象,必須根據短期利潤變動的理論來論證。他認為當利潤率上升時,將出現一種積累量大、消費量減少的趨勢。增加的積累雖然將會使更多的生產性勞動者受到雇傭,從而較多的商品將可供購買,但因為短期內人數不變,又因為要弄清楚消費習慣需要時間,消費品的有效需求抵消不了由於資本家和其他有錢人的積累或儲蓄所造成的有效需求的下降。結果商品只能按低於生產成本的價格出售,降低了利潤,最後破壞了積累或儲蓄能力。

  從增加有效需求的3個因素看,他認為資本積累增加的財富,不能由生產者增加消費來實現,因為這會導致生產費用提高,利潤下降,從而減少或消滅資本積累的動機。也不能由資本家來消費,因為他們的欲望是資本積累。

  馬爾薩斯強調,要維持適當水平的有效需求,單靠工人和資本家的支出是無能為力的,特別是工資衝擊著利潤,而資本家對積累的興趣,總是大於購買消費品的興趣,於是生產力隨著儲蓄的增加而擴大,更惡化了有效需求不足的問題。由此馬爾薩斯提出食利階級和其他不從事生產的消費者階級對維持有效需求的重要性。認為他們屬￿只買不賣的階級,對消除生產過剩可以作出貢獻。特別是地租是來自土地級差的剩餘,出自這種收入的支出,只增加有效需求,而不增加生產成本。

  此外,他還指出,還有一批不從事生產的消費者階級,如卑賤的奴僕、政治家、醫生、法官、律師、僧侶等,他們的支出也增加了有效需求,抵消了由於積累過程所產生的消費不足。馬爾薩斯由此向社會證明,一批不勞而獲的地主階級及其他寄生階級,是絕對不可少的,這些人不僅不是社會的累贅,而且還成了「功臣」,應該讓它呼奴使婢,任意揮霍,盡情享受,不然的話,社會就會遭到劫難!不僅如此,就連土地貴族的地租收入,馬爾薩斯也是吹得神乎其神,他說:「事實上,沒有這一部分,就沒有城市、沒有陸軍、沒有海軍、沒有藝術、沒有文化、沒有精良的工藝品、沒有來自外國的便利品和奢侈品,也就沒有那種不僅使個人高尚和尊嚴,而且使全體人民蒙受其利的文明而優美的社會」。非生產性的消費是社會的安全閥,沒有它,商品過剩和資本過剩的經濟危機就不可避免。這就是馬爾薩斯為什麼要承認經濟危機的根本原因。馬爾薩斯明明白白為大土地所有者等寄生階級辯護。馬克思指出:「馬爾薩斯並不打算掩蓋資產階級生產的矛盾,相反,他是想要突出這些矛盾,以便一方面證明工人階級的貧困是必要的(對這種生產方式來說,他們的貧困確實是必要的),另一方面向資本家證明,為了給他們出賣的商品創造足夠的需求,養成腦滿腸肥的僧侶和官吏是必不可少的。」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