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麥克阿瑟將軍傳 | 上頁 下頁 |
三 |
|
150萬倖免於戰爭屠戮和傷殘的聯邦軍戰士回到了他們的田野、車間、櫃檯和鋼廠,偉大的冒險過去了。當兵的經歷足以滿足任何愛國衝動和勇敢男子漢的夢想,這些夢想曾激發了他們年輕的自我。絕大多數人都服過足夠長的兵役。在以後的50年裡,他們結成「共和大軍」等組織,主宰著美國人的生活。他們不厭其煩的對家人講述他們的故事,一有將軍們的回憶錄就買,老了去緬懷從前的戰場,在那裡擁抱老態龍鍾的舊敵,雙方都保存著各自褪色的軍服。在後來的一部傷感片中,瘦骨嶙峋的老人們身著北方聯邦藍軍服和南部邦聯灰軍服,戴著黑色的大軍帽,撚著白山羊鬍子,互不服氣地比誰是麥修徹拉(《聖經》中的長壽者——譯者注)。 然而,ZI歲的小亞瑟·麥克阿瑟發現參戰並沒有滿足他的軍事好奇心。當兵仍然是他「夢寐以求的目標」。回到密爾沃基後,他曾試圖靜心做一名學生。他學了6個月的法律,但他的心根本不在民事侵權行為、禁止翻供和使用權等難解的概念上。他想再穿藍軍裝,又任軍官,重返部隊。其實在回密爾沃基之前,他就寫了申請,參加正規軍。 他試圖獲得上尉軍銜,但只得到一個更低的軍銜。1866年2月23日,他當上了少尉,並在加入第17步兵團的第二天就被提升為中尉。該團駐紮在長島海峽風景如畫的大衛島。麥克阿瑟很委屈,他覺得自己的戰功未得到應有的承認,於是他繼續活動,爭取更高的軍銜戶一種對榮譽和應得回報的敏感成了他給兒子道格拉斯遺傳的一部分。他的暗中遊說很成功。1866年9月他被提升為第36步兵團的上尉,當時該團正向內布拉斯加州的科爾尼堡開拔,主要任務是保護聯邦太平洋公司修築向西蜿蜒延伸的鐵路。 鐵路修到那兒,第36步兵團就跟到那兒。到1867年夏天,麥克阿瑟進入了懷俄明州。他的連隊負責維持混亂的邊疆礦城的治安,在鐵路上巡邏並為俄勒岡小道上的移民提供保護。麥克阿瑟上尉一貫勤快幹練,因此他還是對自己的軍階不滿。但像他這樣的情況不少。大多數戰時升遷神速的前正規軍軍官在和平時期都只能得到一個低得多的職位。幾乎人人都對此不滿。麥克阿瑟認為他雖身為上尉,實際應是上校,於是他一封接一封地給國防部寫信,交涉他的軍銜問題廣 他厚顏無恥地求富,似乎既可笑又可悲。但當時的情況是,在內戰後的軍隊裡,公開遊說幾乎是步兵軍官獲得升遷的惟一機會。並非只有他在求官,像他這種情況的人很多。而且這不僅是爭地位的問題。軍官們戰後的待遇薪水比戰時下降了許多,國會把他們的待遇削減到了1860年的水平以下。 1869年5月,聯邦太平洋公司西進的鐵路與中央太平洋公司東進的鐵路在猶他州的普羅蒙托裡會合了。大鐵路建成後,國會削減了軍費。麥克阿瑟失去了職位,但保留上尉軍銜。同年夏天他回鄉休假,等候國防部的新任命。 儘管當上尉的前途還是個未知數,他的法官生涯卻一帆風順。內戰時他的妻子去世了。1868年1月他再次娶妻,並于下半年率領美國代表團參加了巴黎博覽會。返美後不久他就永遠離開了偏僻的密爾沃基,搬到了華盛頓,任哥倫比亞特區最高法院的一名聯邦法官。不幸的是他的第二個妻子不久也去世了。 陸軍為麥克阿瑟上尉找到了一個新職,在鮑厄裡大街騎兵徵兵處。他不大會喜歡做一名徵兵軍官。人們總是輕蔑地認為軍隊是那些一無是處的人的最後合法去處。那兒的紀律嚴酷,開小差的人很多。對於一名一直與作戰部隊待在一起的部隊指揮官來說,老是在紐約為剛下船的移民註冊或努力安撫鮑厄裡大街上的亡命之徒實在不是件合胃口的任務。 1869年9月他被調離紐約下部隊,到猶他准州的羅林斯堡的第13步兵團任職。他一到那兒就遇上了那個世紀最冷的冬天之一,整個高原天寒地凍。第13步兵團團長是全軍最有意思的人物之——菲力普·雷吉斯·德·特羅布裡恩上校。他父親曾是拿破崙大軍的一名準將。他年輕時曾在巴黎學法律,但從未進入這一行業。相反,他做了記者,並在美國內戰前當上了紐約一家法語報紙的編輯。戰爭期間他加入了美國國籍並晉升為名譽少將。戰後他根據自己的經歷寫了一本頗為經典的傳記《波托馬克軍團戰鬥的4年》,並被任命為正規軍上校。他在猶他州與印第安人作過戰,並試圖與摩門教徒談判,但兩者都不願聽命于華盛頓的政客。 19世紀70年代初期,第13步兵團的日子和大多數野戰部隊一樣——長時間無所事事,偶爾有幾次激烈的交火。間或幾次小規模的戰鬥也只不過是在維持治安時發生的,19世紀60年代以後便幾乎沒聽說過什麼大的戰事。 1874年,麥克阿瑟和K連參加了一次對蘇族人的大規模遠征,最終使大批印第安人同意遷入保留地產在整個西部,印第安人被迅速地圈進了美國一些最貧瘠的土地上。1874年這場戰役結束時,第13步兵團接到一項新任務,進駐路易斯安娜州。這可能是因為該團有一名有法國血統、說法語的貴族指揮官(德·特羅布裡恩的父親曾是波旁王朝的伯爵和帝國男爵)。不管怎麼說,該州仍受聯邦統治,州長是一位華盛頓指派的外來政客,遭人怨恨,靠軍隊的刺刀維持統治。州議會也在華盛頓的控制之下。1875年,當反州長的議員試圖召開議會時,第13步兵團將他們擋在了州議會大廈之外。 1875年2月,小亞瑟·麥克阿瑟上尉出席新奧爾良狂歡節舞會,他在路易斯安娜期間最美妙的時刻來臨了。他在那兒遇見了來自弗吉尼亞州諾福克的瑪麗·平克尼·哈迪,她22歲,滿頭金髮,高個兒身材,容貌姣美,眉目傳情。 她父親是原弗吉尼亞股票交易所的一名富有的代理商。內戰期間,哈迪一家被趕出了伊麗莎白河邊寬敞的房子,搬到了同情南方的小城市巴爾的摩。瑪麗在家裡的綽號叫「粉姬」(Pin),她進了當地的一所天主教女校。她們一家屬美國新教聖公會,但在上層社會裡,聖公會與天主教之間並沒有太大的鴻溝。她的生活一直平淡無奇,但當她在新奧爾良遊覽時,與麥克阿瑟上尉出席了同一個狂歡節舞會,後來兩人都回憶說他們當時「一見鍾情」。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