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李約瑟 | 上頁 下頁 |
九 |
|
哈隆對李約瑟的幫助持續到1951年他去世的時候。而李約瑟自從學習漢字之後便愛慕不已,遇到問題謙虛地請教直到弄懂為止。在古斯塔夫·哈隆去世的前幾天,李約瑟還打電話請教他有關一本奇怪的書《鶡冠子》的問題。他當即花一刻鐘時間詳細說明了這本書的疑難之處。 就是憑著這種鍥而不捨、認真鑽研的精神,同時,憑藉自己探索的學習方法,李約瑟很快脫離了初級階段,進入一個晶瑩明徹的表意文字的天地。 李約瑟開始學習漢語之後,並沒有放鬆其學術研究。1938年,在牛津出版了《集合的水準:進步思想的革命》;1939年,在倫敦出版了《平等論者與英國革命》,又與魯桂珍合撰了第一編中國科技史論文《中國營養學史上的一個貢獻》,在1941年出版了《世界觀縱橫》等。 在對中華文明,尤其是儒道釋宗教哲學有了比較深入地瞭解之後,李約瑟便給自己取了一個漢名。 「Needham」之所以未音譯為「倪」而取「李」,是出於對中國道教始祖李聃的一種敬意。約瑟來自其英文名字Joseph的音譯。取字「丹耀」,「丹」是道家煉丹之結晶,他要把道家思想發揚光大,同時「丹」又與李聃同音。後來他又為自己取別號「十宿道人」、「勝冗子」也閃耀著智慧的光芒。 李約瑟傾心中國古文明之時,他也沒有放棄其進步知識分子的身份。30年代,李約瑟積極參加了反法西斯戰爭,他的著作《歷史在我們一邊》與《時間——更新的長河》,反映其反法西斯武裝侵略的思想,極大地鼓舞了第三世界國家知識分子。 後來他又轉向英國社會史,以亨利·霍洛倫肖的筆名出版了《平等論者與英國革命》。另外,李約瑟之所以能對中國文化有中肯敏銳的見解,亦緣於他明確而堅定地紮根于自己的文化傳統中,因為任何民族文化總有相通之處。 1941年,李約瑟當選為皇家學會院士。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