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羅斯福傳 | 上頁 下頁 |
七五 |
|
競選專列緩緩駛向具有決定意義的最後一站——克利夫蘭。這樣一是為了安全,二是得讓沿途群眾有充分的機會看到火車上的總統,三是總統反對任何速度太快的旅行工具。另外,也是為霍普金斯、羅森曼、舍伍德3人品草演說稿小組提供較充裕的時間。羅森曼和舍伍德奮戰了一個通宵,有時吃一點從餐車送過來的三明治,然後躺在落滿麵包起和軟乳酪屑的床上小憩片刻。羅斯福次日也與他們一起幹了6個小時,不過中途總是穿上護腿,由沃森「老爹"扶向後廂平臺,向瞻仰他的群眾致意,不少容易激動的女同胞還追著列車歡呼。舍伍德在旅途中觀察到,總統神色陰沉,眼圈發黑,困倦,衰弱,但往往在飯後或從平臺返回時,似又恢復了平時的神采。 克利夫蘭的演說被認為是這次競選中場面最火爆的一次,聽眾歡聲雷動。曾為羅斯福草擬演說稿達17年之久的羅森曼認為,在羅斯福所有最好的演說中,這一次可列為第二位。在尾聲部分羅斯福滿懷激情,痛快淋漓地講了一些器具個性的名言警句,為演說稿平添了幾分磅礴的氣勢。羅斯福稍微提了一下第三任問題,稱4年後"將由另一個人來出任總統了",會場裡"不!不!"的狂呼聲幾乎打斷了他的話,思路敏捷的羅斯福立刻把嘴巴湊近話筒,加大嗓門繼續往下講,使這種顯得他將永當總統的呼聲,不致從廣播中擴散出去。 剩下的就是在大選前夜的晚11時,照例從海德公園向外播送最後一豈不帶黨派色彩的演說。羅斯福重申了對民主程序的動人信念和在格羅頓求學時常念的聖公會祈禱文。 最後一次蓋洛平民意測驗顯示,威爾基已接近羅斯福,這個趨勢很可能在選舉日黎明使威爾基後來居上。羅珀民意測驗表明,羅斯福有55.2%的支持率,威爾基是44.8%,這竟與最終結果相比誤差僅為0.5%。11月5日,共有近5千萬選民參加選票。羅斯福以2724萬票對威爾基的2230萬票。選舉人品是449對82。羅斯福贏得了除辛辛那提以外的所有40萬人口以上的城市,但6個大草原州背棄了他。 威爾基的票數是1952年以前共和黨所有總候選人(當選的或失敗的)都無法達到的高峰。兩人相差不足500萬票,也是此前1/4世紀裡最小的差額。此外,他還贏得了1147個縣。民主黨人在眾議院僅增加了7席,但在參議院卻減少了5席。這幾乎可以說是一場勢均力敵的競選,也許是羅斯福最不情願回首的一次競選。它幾乎沒有顯示出兩黨慣有的政治哲學、意識形態及施政綱領上的分明棱角,甚至不是兩種不同的性格或個人魅力之間的鮮明對壘,它是一場假面舞會,一場缺乏刺激的充斥著陳詞濫調的、裝腔作勢的戰鬥。民主黨的勝利也主要是羅斯福個人的勝利,羅斯福勝在經驗豐富上,勝在他對時機的妙到毫巔的捕捉上,勝在對廣播的有效利用上,以及對懾於戰亂的公眾心理的微妙把握上,甚至或許如對手所言,ü在完全缺乏從政經驗的正直的威爾基的失誤上。 另外,為數眾多的、收入屬中下等的階層大都投了羅斯福的票,幾乎所有的大集團都轉向威爾基。《華爾街日報》把大選結果塞在第6版不顯眼的位置發表。另據1982年公開的這次大選中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的談話錄音磁帶表明,羅斯福在對手行情看漲時,曾考慮公佈威爾基與一位女性關係曖昧的內情,而這種揭人隱私的手法在那時以前的大選中還從未使用過。又據戰後民主黨調查,稱希特勒處心積慮地希望羅斯福落選,並暗中花了不少錢,《紐約時報》那整版整版地反對羅斯福外交政策的文章,就是德國人出錢登的。這種說法在當時就有不少人認為不足為信。 兩個月後的羅斯福發表的致國會1941年度諮文,被譽為一豈不朽的文獻。它是充分體現羅斯福政治哲學及其關於世界和平和人類文明信念的一份綱領性文件。羅斯福首先指出,他的這個諮文是在聯邦歷史上空前未有的一個時刻提出的。當國家安全受到前所未有的威脅時,美國的國策應該根據充分表達出來的公眾意志,而不去考慮黨派偏見。今後美國幾代人的幸福很可能取決於我們當前努力的效果。一個健全和強大的民主國家的基礎並無神秘之處,它只是基於那些要求於政治和經濟制度的簡單明瞭的基本東西——機會均等、工作、安全、自由和進步。據此,羅斯福希望今後的世界,將以人類四大基本自由為基礎:第一是言論和發表意見的自由——遍及世界各地。 第二是每個人以自己的方式崇奉上帝的自由——遍及世界各地。 第三是免于匱乏的自由——它意味著可以使每個國家保證起居民過上健康的和平時平生活的經濟諒解——遍及世界各地。 第四是免于恐懼的自由——從全世界角度而言,它意味著世界範圍的裁軍,並使之如此全面和達到這樣的程度,以致任何國家都不會處於能對別國採取有形侵略行為的地位——遍及世界各地。」 在法西斯勢力把世界攪得天昏地暗的日子裡,羅斯福的"四大自由"演說代表了文明社會的希望。如果說丘吉爾在大洋彼岸發出的是不可征服的戰士的豪言壯語的話,羅斯福則以清晰而堅定的語調,道出了對人類尊嚴的保證。 落選後的威爾基灑脫大度,當有人建議他出訪英倫,以造成美國兩黨在援助盟國反法西斯這一問題上同心協力的形象時,他毫不猶豫地答應了。在此之前,羅斯福總統的特使霍普金斯已起程前往倫敦,開始了他那意義深遠的出訪。威爾基臨行前來白宮見總統,兩位剛剛激烈較量過的政敵相遇了。起碼在當前最首要的目標上,他們走到了一起。羅斯福幾乎是在被動的慌亂中迎接他的到來,當總統發現自己辦公桌上空空如也,並被告知威爾基已將進門時,他趕緊讓人抱一摞文件來,"隨便什麼都行,散開在桌上,這樣,威爾基來時,我將顯得忙得不可開交。」但羅斯福隨即的姿態顯得有力而優美:他取出一張私人信箋,飛快地寫下朗費羅的詩句,作為傳達給丘吉爾的信息:「邦國之舟,揚帆前進吧/揚帆前進,強大的聯邦/憂懼中的人類/滿懷對未來歲月的希冀/凝神關注著你的存亡。」威爾基無疑是最理想的使者。 2月9日,丘吉爾在議會大廳當眾展讀信箋,一時群情激越。丘吉爾宣稱:「我想對這位偉大人物說,只要給我們武器,我們就將完成偉業。」 1941年3月15日,羅斯福在白宮記者協會年度聚餐會上動情地說,在這個歷史性的危機中,英國幸而有溫斯頓·丘吉爾這樣一位卓越的偉大領導人,他那激動人心的言辭和英勇果敢的行為激勵了英國人高昂的士氣,他們那種"甯作自由人而死,不作亡國奴而生"的精神將使我們倍感鼓舞。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