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羅斯福傳 | 上頁 下頁 |
五八 |
|
最後,也許是最重要的一點,任何國家的對外政策都是從自己本國家和本民族的實際利益出發,而不是從什麼抽象的高度道義標準出發的。美國在遠東的實際利益直接決定了美國在中日戰爭中的基本立場和態度。實際上,這三個方面的因素緊密相連,互相作用于胡佛政府的外交活動,並且繼續制約著羅斯福政府的遠東外交政策。 因此,胡佛總統採取了"以高度道義標準為出發點的外交行動"。他除了對事態表示遺憾和憂慮之外,還竭力將他的國務卿享利·史汀生拉向與自己一樣的保守立場上來。他只是口頭表示要與國際聯盟合作處理中日爭端,但當英國公使約翰·西蒙爵士要求美國保證與國際聯盟的制裁合作時,胡佛幾乎是出於本能地予以拒絕。他甚至在某些場合的發言中流露出了一些縱容日本侵略和"禍水北引"的思想。 史汀生則日益認識到所謂日本外相幣原喜重郎的"和解外交"不過是虛妄的托詞而已。1931年10月,日機轟炸錦州,大有進犯關內之勢,11月佔領齊齊哈爾,史汀生立即向日本外務省發出強硬聲明,公開指責日本違反《九國公約》和《凱洛格——白裡安公約》。並嚴正照會日本政府說,進攻錦州將被認為是"完全不正當的侵略行為"。11月底,他當面要求胡佛總統重新考慮對日禁運或經濟制裁的問題,但是被拒絕了。 1932年1月2日,日軍佔領錦州,怒不可遏的史汀生在1月7日向日中兩國政府發出了照會,即著名的所謂"不承認主義":「鑒於目前的局勢及在此局勢下美國本身的權利與責任,美國政府認為它有義務照會日本帝國政府及中華民國政府,美國政府不能認可任何事實上的態勢的合法性,也不擬承認中日政府或其代理人間所締結的有損於美國或其在華公民的條約權利——包括關於中華民國的主權、獨立或領土及行政完整,或關於通稱為門戶開放政策的對華國際政策在內——的任何條約或協定;也不擬承認用違反1928年8月27日中日美均為締約國的巴黎公約之條款與義務的合法而獲致的任何局勢、條約或協定。」① ①《美國與中國的關係》(美國政府發表的白皮書,1949年)第466—467頁。 歷史學家查爾斯·比爾德認為,胡佛總統對史汀生"不承認主義"的概念是感到討厭的。「儘管他同史汀生國務卿沒有在這個問題上公開破裂。胡佛總統堅決反對經濟制裁和其他強制手段,他認為"不承認主義"充其量只能用以作道義上的勸說,或訴諸人類的道德良知和判斷"。但後來,"不承認主義"一度受到讚譽時,賦閑在野的胡佛又聲稱是自己的發明。 日本軍國主義根本就沒有理會史汀生的"不承認主義"。女特務川島芳子等奉命策劃了上海的所謂"日本和尚事件",日軍以此為藉口進犯上海。於是,震驚中外的上海"一·二八"事變就此爆發。英法美出於保護集中於上海這個國際都市的在華投資和本國僑民,增調了陸海軍以示姿態。這時,史汀生向參議院發表了關於美國對外政策的公開信,重申了"門戶開放"原則、《九國公約》和"不承認主義",並要求其他國家也能採取"不承認主義"的立場。他指出:如果日本違犯中國完整,根據華盛頓會議的條約,美國也可自由建造戰艦,並要在太平洋島嶼上無限制設防。 這是美國對華政策的歷史與現實。富蘭克林·羅斯福對中國並不陌生。只要在談話中一涉及到有關中國的話題,他就會引人入勝地向他的聽眾大講特講他外祖父沃倫·德拉諾在中國經營時的傳奇故事,中國內部的不少人也希望新當選的羅斯福修訂美國的對外政策,他們甚至希望羅斯福總統把那些早年對華事物的持久感情作為他對華政策的基礎。 但是,羅斯福卻無意使美國較深地捲入東亞事務。在1937年以前,羅斯福滿足於對中國問題採取一種被動的"不干涉主義"的態度。當時他的旨趣和優先考慮是在別的地方。他在亞洲最重要的短期目標是避免同日本衝突並限制任何對抗的危險。這就意味著在盡可能的範圍內置身於中國問題之外。因此,在他總統任期的頭5年裡,羅斯福倡導一種本質上消極的政策,它與胡佛或史汀生的"不承認主義"並無本質上的區別。 同時,美國學者羅伯特·梅斯爾認為,羅斯福在涉及嚴肅的對華政策時動輒興致盎然地談論他的家族與中國的淵源——這種表面上的淺薄恰恰不在於懷舊,而是一種深思熟慮的策略,即通過宣稱他對這個追溯到先輩們的話題有長期親身的瞭解,從而確定自己對中國政策的壟斷。在他的全部總統任內,羅斯福為自己保留了在中國問題上應做什麼和能做什麼的裁決權利。而戰時保密的需要更加強了這種政策上的中央專斷。其實,羅斯福根本算不上什麼「中國通",倒是由於與海軍有特殊淵源,他的眼光從未離開過太平洋,這樣就理所當然地對日本的情況比較瞭解。 1933年1月9日,羅斯福在海德公園會晤了史汀生,向他表明了將在外交事務方面繼續合作的願望。會晤表明,羅斯福選擇了胡佛和史汀生的大部分政策。他尤其贊同他們對日本侵佔滿洲一事做出的反應。史汀生告訴他,國際聯盟對中日糾紛即將做出裁決,而下屆政府的態度會從根本上影響國聯的意見。羅斯福表示贊同史汀生不承認日本對滿洲的佔領。於是,史汀生通告全國,他的不承認立場將繼續有效。次日(即1月17日),羅斯福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聲稱:「美國的外交政策必須維護國際條約的神聖不可侵犯,這是整個國際關係賴以確立的基石。」這同史汀生主義的思想大體相同。 羅斯福宣誓就職後,他的遠東政策同前任政府相比如出一轍,沒有什麼新內容。1933年6月,美國向中國提供了5000萬美元棉麥貸款,以資助正加緊"圍剿"中國工農紅軍的蔣介石政府,同時也等於推銷了大蕭條期間美國嚴重過剩的農產起。同年,美駐華大使納爾遜·約翰遜建議南京政府的財政部長孔祥熙積極支持中國的土地改革和稅務改革,以抵消中國共產黨人的政治號召力,孔祥熙的回答令美國政府大失所望。孔說解決農民不滿的辦法是增強軍事力量和加緊圍剿赤色分子。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