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羅斯福傳 | 上頁 下頁 |
四四 |
|
6月19日,羅斯福向國會提交了一項激進的稅制諮文,其目的是重新分配財富和權力。因其帶有"直接掏富人腰包"的意味,它遭到了企業界、保守派議員、赫斯特報系的激烈反對,費城《問訊者報》指責羅斯福玩弄"明目張膽的政治安撫,……來誘發朗、湯森、辛克萊和整批評人的先知們的那些意在不勞而獲的信從者們的讚頌"。保守派議員指責這等於在平視有產者而實施有利於平民的階級立法。在激烈的鬥爭中,參院進步派首領拉福萊特以大膽的行動表示了對總統的支持,這才扭轉了局勢。 8月底獲得通過的稅收法取消了遺產稅,並且把累進的公司所得稅減少到僅有象徵的意義,但它提高了房地產稅、饋贈稅和財產稅,並對利潤超過15%的企業徵收超額利潤稅,對5萬元以上的個人所得徵收附加稅。 該法激起企業界和高收入者的強烈不滿,但羅斯福認為重新分配財富是當代世界新思想,而要在美國同共產主義作鬥爭,就要注意這個新思想。有論者認為,它部分地受到布蘭代斯反對企業集中的主張的影響,或許還有對企業界批評進行報復的忿懣之情和"搶先做朗要做的事"的用心。 羅斯福早就認為,公用事業控股公司有許多罪惡。民眾也憤恨欺詐取用戶費用、腐蝕立法機關、以詭譎手段逃避國家管制等不法行為,而這些投機猖獗的水霸電霸,各州無力對其進行管制。羅斯福在奧爾巴尼初任州長時,就曾圍繞聖勞倫斯河動力開發和經營方式問題同共和黨對手展開過長期的交鋒。現在,他甚至主張採取比布蘭代斯派所主張的更為嚴重的懲罰性措施,於是在1935年3月,他向國會送交了由科恩和科科倫起草的一項"進攻性的法案",其中含有被強大的公用事業院外活動集團稱為"死刑"的條款。 「死刑"條款在參院僅以1票多數被通過,但被眾院否決,其中有不少民主黨議員投了反對票。眾院通過了該法案中的其餘部分,但眾院的文本仍然是一件嚴厲的立法,它"只是以爭取終生監禁的機會代替死刑。」8月26日由羅斯福簽署的《公用事業控股公司法》給予了大企業極大的打擊。它清除了淩駕於營業公司兩層以上的所有公用事業控股公司,並授權證券交易委員會取締不符合公共利益的營業公司以上的公司;3年以後,各控股公司必須把自己的營業局限于單一的整個體系內和直接關係供給消費者電力的業務範圍之內;證券交易委員會還有權對公司的金融業務實施監督。 布蘭代斯對該法大加讚賞,"羅斯福正在英勇地戰鬥,他看來是充分地認識到了大企業的弊病,他應當得到比他的黨給予他的更多的支持。」羅斯福被看做熱心公營電力的人而大受歡迎。除田納西河流域管理局卓有成效的電力開發外,聯邦政府還在哥倫比亞河上建造規模宏大的邦納維爾大壩。在華盛頓州東部,宏偉的大古力壩工程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工建築物,它將使河水倒流,發出電力以加速太平洋沿岸西北地區工業化。世界上最大的土壩也正在密蘇裡河上游加緊修建。羅斯福還設立了農村電氣化管理局,以調整電力收費標準和各州之間經營公用事業的業務。該局通過創辦非贏利性的合作機構資助農村電力線路的鋪設。經過數年努力,該局極大地改變了美國農村人民的生活方式。此前美國的農場約90%沒有電,缺少電力使國人儼然分成"城裡人和鄉下人"兩類,而到1941年,美國農場10家中有4家通了電,到1950年則達到90%的農家通了電。 8月23日通過的《銀行法》是由羅斯福任命的聯邦儲備委員會主席埃克爾斯起草、經參院保守派卡特·格拉斯修改的法案。該法雖然使"聯邦存款保險公司"所保險的金額有所下降,但該公司的監督權力卻大有擴展;它授權總統任命聯邦儲備系統新設的董事會的7名成員(任期為14年)對地區銀行實行更為直接的管理,董事會有權對儲備銀行的再貼現率和必需的儲備進行更大限度的管理;它把各家銀行的信貸政策移交給"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根據1933年銀行法建立的),該委員會現由7名董事會成員和5名地區代表組成,這樣就將公開市場經營活動的管理權轉移到政府手中。以長遠觀點看,該委員會將通過其購銷公債券的權力成為控制貨幣的主要工具;它要求各大州的銀行須於1942年7月以前加入聯邦儲備系統。這樣,羅斯福便擴大了聯邦政府管理貨幣和信貸的權力。 至8月27日第二個"百日新政"結束,國會還通過了一些次要的立法。它們有:格菲——斯奈德煤炭保護法,實際上重申了被裁決違憲的舊煙煤法規的規定;修改了田納西河流域管理局條例和農業調整法;制定新的農場抵押法和鐵路職工退休法;通過了黃金條款和聯邦登記法;將州際公共汽車和貨車置於州際商務委員會的管轄之下;削弱了銀行家對鐵路調整的控制的法規;批准了由州際商務委員會管理運價並調節勞工關係的航空郵遞法;制定了聯邦酒精飲料法和中央統計法,等等。 從1936—1938年,羅斯福政府相繼推出了一些新政法案並獲得通過,如新農業調整法、商船法、民用航空法、工資工時法,以及保護生態平衡和中小企業的法令。但就整體的勢頭而言,第二次新政已呈逐漸減弱的趨向。一般認為,新政到1938年末已接近尾聲。因為在這年中期選舉後的第76屆國會裡,勢力得到壯大的民主黨保守派同共和黨結成了政治聯盟,並構成了對羅斯福進一步改革的強大阻力;公眾對新政的支持也有所減弱;正呈惡性發展的歐洲及世界的事態迫使羅斯福不得不把主要精力放在國防和對外關係方面,他開始放棄國內進一步改革以換取國會對他的外交政策的支持。法利認為羅斯福這時最明智的選擇是"收拾殘局,鞏固和取得已取得的成果,不再發動新的改革"。不過,新政到這時的成就已很可觀,除向國會作了某些局部的小讓步外,它大體上已穩定地成型,並且其中很多方面已開始構成美國社會裡政治、經濟生活等領域的基本特徵。 羅斯福的兩次新政幾乎涉及美國社會的政治、經濟生活的各個方面。它顯然不是那種以新質去取代原有結構的革命,而是一種旨在讓這個結構免遭來自內部的損耗和毒害、適應飛速變化著的時代條件並使其長久地良性運行下去的社會改良。他限制、剔除和揚棄了這個結構中那些在各個方面都被證明是極壞的因素;調整、修正和改良了其中某些被證明是部分地或比較地壞的因素;培植、注入和創制了許多能夠使這個結構增強自我改造機制的新的因素。 在操作過程中,羅斯福聲明,他正在尋求恢復眾所周知的、早經確立的,而在某種程度上被損害和遺忘了的美國的理想和價值觀念。他也多次向國會和國民表示,他這個"新政大夫"實施的手術將竭力避免或者甚至根本不會引起震盪、災難和脫節,新質的培植和確立將其和地內化為這個結構的有機組成部分。「和諧的原則以及必要性本身都要求新的建築結構必需同原有的基本線條溶於一體,正是這種新舊結合才標誌著有秩序的、和平的前進。」因此,新政決不像當時"左"右兩派的攻擊家所言,是社會主義的或者是法西斯主義的,相反,正是新政才極大而有效地避免了這兩個"主義"(尤其是後者)在美國的這一特定時代條件下形成氣候的可能。1933年底,約翰·M·凱恩斯在致羅斯福的公開信中寫道:「你已經使自己成為各國力求在現存社會制度範圍內運用明智試驗以糾正我們社會弊病的人民的信託人。如果你失敗,合理的變革將在全世界受到損害,只好讓正統觀念和革命去互相廝殺出一條路來。」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