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羅斯福傳 | 上頁 下頁
一四


  1913年春,美日關係出現危機。羅斯福立即與一批好戰的海軍將領聯名強烈要求調動艦隻和軍隊。但理智的威爾遜總統認為,這將是一種過火的反應,將被世人視為主動挑釁,從而否決了這一請求。1914年,當威爾遜政府對墨西哥烏埃爾塔的"違反憲法與公眾良心的"政府採取不承認政策並因而導致美墨武裝衝突升級時,羅斯福在豪的示意下公開發表聲明:「我不知道怎樣才能避免戰爭。美國遲早一定要到墨西哥去整頓那裡的政治混亂。最好馬上就去。」羅斯福把這種戰鬥精神和像特德叔叔一樣的個人冒險欲望結合起來,期望自己因此能夠一鳴驚人,贏得聲譽,以促進政治前程的實現。他隨即在一篇文章中寫道:「我們的國防必須要擴大到整個西半球,必須要遠涉萬里海洋,必須包括菲律賓和我們貿易所及的整個海外地區。我們必須建立一支強大的海軍,不僅要保衛我們的海岸和財富,還要能夠在戰時保衛我們的商船隊,不論它們駛向何方。」

  羅斯福的這些主張和活動,不僅同當時的國務卿布賴恩和丹尼爾斯部長所一貫奉行的和平主義形成了鮮明的反差,而且與當時威爾遜總統溫和持重、委婉克制的態度大有出入。關於這一點,雷克斯福特·特格韋爾推測,可能是老謀深算、含而不露的威爾遜總統有意識地放手讓血平方剛的羅斯福如此大肆渲揚強烈的擴軍備戰觀點。當時歐洲局勢嚴峻,世界大戰一觸即發,總統借他人之手施放探測氣球,以試探有著濃厚孤立主義傳統的美國的輿論反應。從羅斯福這些言論所要表達的理論前提和思想傾向看,它們的確沒有飄離或超越威爾遜的思想體系,它們也沒有達到威爾遜3年後向國會發表的那個著名的演講中所表達的那種基於其國際主義新理念的微妙匠心。另外,羅斯福此時發表的這些主張同他青少年時代所受的薰陶有關,並且現在又成為他在華盛頓結識的那些社會名流們的共同看法,即除非美國安於做一個在世界的偉大事務中無足輕重的國家,或在商業及發展和平的文明事業方面無所事事,否則美國就不能失去對海洋的控制。

  §透過戰火的瑰麗大夢

  1914年8月1日,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羅斯福對此早有心理準備。他風風火火地趕回到華盛頓海軍部時,發現這裡仍然處於平靜如水的夏季休假時期。他在給埃莉諾的信中不滿地寫道:「我一來到海軍部感到吃驚的是,對於歐洲發生的危機,似乎誰也無動於衷——丹尼爾斯先生在他對於人類本性、文明和近乎理想主義謬論的信仰遭到可怕打擊時,主要是表示非常傷感而已。所以我開始單槍騎馬地做好準備工作,並為海軍一旦瓦解時應該怎麼辦擬定方案……威廉··J布賴恩和丹尼爾斯這些可愛的好人就歐洲全面戰爭的意義在心目中所抱的概念,竟處於埃利奧特①對高等數學那樣的認識水平。」隨即,羅斯福聲稱他將不惜公開同威爾遜政府的現行政策展開辯論。他揚言將要向新聞界披露美國海軍的諸多弱點,「即使這樣做會給我帶來麻煩,我也不會放棄。這個國家需要的是關於海軍實力的真實情況,而不是那些政治家們對容易受騙的公眾發表的關於持久和平的美妙動聽的廢話。」他甚至表示自己"在未達到令人震驚地拋其中立的目標之前決不罷休"。

  ①這裡指富蘭克林·D·羅斯福的剛滿4歲的兒子。

  1915年夏,他要求成立一個國防委員會以監督工業動員,並公然宣稱自己是華盛頓政府內部"唯一能夠從國家和政治的角度看清這個一定程度地完成持久建設的大好時機的人物"。他以似乎是得理不讓人的姿態強烈要求建立比政府所贊許的還要強大得多的海軍。羅斯福的這些舉動確實有些拿自己的前途冒險。當他在豪的啟發下意識到這一點後,他就開始小心謹慎地調整措辭,向新聞界提供的"真實情況"也是經過反復酌斟和挑選而又能說明、補正他的論點的一些內容。1916年秋季,威爾遜競選連任。羅斯福也識大體,讓自己的言論服從於民主黨當前的首要任務,著眼于民主黨需要加強團結、統一思想和言論的大局。他明白,威爾遜競選連任的成功與否在很大程度上將直接決定或影響自己的政治命運,最起碼也將影響到自己預設的仕途進度表。此後,他在不放棄標榜自己的上述主張的前提下,儘量把自己的言論克制在一定限度之內。1916年秋,他利用一次與總統會面的機會,當場敦促威爾遜設立國防委員會。他不知從哪兒弄來了門羅總統1814年的備忘錄手稿複印件,向總統證明其中已經包含著後來被反復闡發了的美國必須參加歐洲戰爭的真諦。

  雖然威爾遜在大選獲勝後的1917年初傾向於作出美國參戰的決策,但羅斯福認為這是不夠迅速果斷和徹底的。在威爾遜請求國會採取行動以前,《斯克裡布納》雜誌在顯要位置刊登了羅斯福的一篇題為《我們的責任》的文章,文章要求把美國海軍人數增加4倍,並警告說,誰也不能認為我們美國就不存在戰爭危險。羅斯福還會見了當時對政府持批評意見的主要人物,其中有西奧多·羅斯福、倫納德·伍德、享利·C·洛奇、J·P·摩根等。羅斯福同他們討論關於推動政府建立更完備的國防體系以保護中立權利和擴軍的方法,他還抱怨說美國人每年花在口香糖上的錢比用在海軍上的還要多。羅斯福的這些作為就總體而言,並沒有超越助理海軍部長的職責權限,但打打擦邊球或輕微的越俎代皰還是時有發生,只不過他清楚地意識到不能走得太遠而已。羅斯福個人的知名度主要地由於他的上述表現而大增。歷史學家弗蘭克·弗雷德爾在1952年出版的《富蘭克林·羅斯福:學徒生活》一文中,將這段時期羅斯福的表現評價為"赤裸裸的機會主義,即當他在為稍微遙遠和不可預見的將來投機鑽營時,他希望盡可能地提高他的政治聲譽。」

  事實上,即使沒有羅斯福的這些活動,或者他當時是個默默無聞的小人物,美國也會在1917年4月如期參戰的。此後,羅斯福同他的各級行政上司們的分歧已不再是政策性質上的,而是方法程度上的了。羅斯福全力以赴地投入了戰時緊張而又龐雜的行政管理工作。海軍部的工作量劇增:海軍人員編制迅速成倍擴大,到戰爭結束時已達49.7萬人;戰略物質採購量擴大了幾十倍;海軍的整個基礎設施和後勤建設也須迅速加強;海軍的防禦措施和作戰計劃須周密詳細地制定;同商船隊進行合作,同英法就艦艇的調度進行磋商等等。」雖說有約瑟夫斯,但實際工作歸我管。」然而很快地,羅斯福就對這些技術性的事務工作感到不滿足了。同特德叔叔相比,他敏銳地意識到他的政治生涯中還缺乏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軍事榮譽曾經幾乎是直接地把特德叔叔推上了州長——總統的寶座。他此刻越發相信,戰後飛黃騰達的政治仕途需要一定的軍事履歷作為陪襯或支撐。作為海軍文職官員的羅斯福急切地要求穿上軍裝上前線服役。但現任崗位離不開他,他終於沒能像特德叔叔那樣如願以償。

  使羅斯福最接近於彌補這一缺憾的,是他於1918年夏季奮力爭取到的歐洲之行。此行的使命不太明確和集中,大致包括巡視海軍基地、察看部隊醫院,以及與協約國就海軍協調行動進行磋商等方面。7月9日,助理海軍部長乘著剛投入服役的驅逐艦"戴爾號"開始了為期21天的橫渡大西洋航程。旅途是相對安全的,但渴望戰鬥的羅斯福始終亢奮地參與戒備潛艇襲擊的行動,雖然得到的警報都是不真實的,而"戴爾號"也只是受到了幾次虛驚。似乎只有一次情況有些危急,當"戴爾號"駛往亞速爾群島時,它被幾十海裡開外的德國潛艇追蹤了一陣子。這場虛驚為以後的故事提供了素材,根據羅斯福後來的說法,距那個值得紀念的日子愈遠,敵人的潛艇距"戴爾號"的距離就愈近。一些新聞媒體甚至把這件事渲染成是助理海軍部長的戰鬥洗禮。羅斯福請畫家把當時的情景繪成一幅畫,題款為:「助理海軍部長的旗艦,美國驅逐艦'戴爾號'在佩達爾加達港,1918年7月於亞速爾群島。」該畫掛在海德公園家中最顯眼的地方,以資紀念這個具有歷史意義的日子。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